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海洋安全战略,是指主权国家综合运用国家资源和国家手段,对海洋安全进行全局性筹划和战略指导.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巨大的海洋权力和利益,同时也引发了主权国家间前所未有的海洋权益争端.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伴随与此,相邻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争端也更加突出.为确保海洋利益不受到损害,实现国家海洋利益的最大化,亚太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海洋问题,纷纷提出海洋安全战略或海洋安全政策,对海洋安全事务作出全局性安排.  相似文献   

2.
段廷志  冯梁 《世界知识》2011,(22):14-16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了沿海国巨大的海洋权力和利益,同时也引发了主权国家问前所未有的海洋权益争端。进入2l世纪以来,海洋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伴随与此,相邻国家问的海洋权益争端也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亚太:海上力量谁争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与海洋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以及一些国家之间岛屿主权归属问题和海洋权益争议的日趋激烈,海洋对亚太国家军事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海洋的军事战略地位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问题在维护中国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十分重要。未被统一或走上分离主义道路的台湾,将成为影响与制约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的重要障碍。如果能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台湾将成为中国在西太平洋上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非常有利于我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5.
李国强 《世界知识》2014,(10):26-27
近年来,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海洋争端,程度之激烈、状态之复杂、影响之深远、解决难度之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且这种状况目前不仪没有减弱,反而有逐渐发酵的态势。这种在海洋主权权益上的对冲碰撞,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维护海洋权益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面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2021年,南海地区形势在继续沿着"总体稳定可控、局部动荡不安"路径演变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南海依然是亚太乃至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热点地区,中美军事与安全较量的前沿地带;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关系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海洋开发进程,国际海洋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海洋科技的突破带来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国际海洋资源与空间的激烈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海洋生态环境压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沿海各国的基本国策。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及时把握世界海洋大开发的时代机遇,明确国家海洋战略定位,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201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海洋领域中海岛部分的问题研究;2012年3月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随着中国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由于海岛争端的问题的突出,应该如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海岛权益提上日程.试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来阐述海岛保护法历史的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中海岛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13,(7):20-22
第一,部分国家在"冷战思维"的影响下,联手制华意图明显,使南海、东海形势更趋复杂近年来,部分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与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愈演愈烈,南海、东海海域风起云涌,进入"多事之秋"。在此种背景下,美国通过频繁举行联合军演等方式显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达到为盟国"打气",威慑中国的目的。而本地区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加强与美国的联合军演,试图"挟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11,(6):69-69
一般来说,人们提到南海问题,通常是指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6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南海诸岛提出领土主权及相关海洋权益要求而引发的争端。南海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区域外势力的侵略、影响与介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家都把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本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完善我国海事行政法律制度,强化我国海事机构管理职能,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发展海洋经济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海事机构管理职能重新定位,对海事机构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我国海事机构管理制度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1年11月正式提出以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周边外交和安全环境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亚太地区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的重心,而东南亚则可以说是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个战略的实施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亚太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对这一战略的认可程度。尽管东南亚各个国家对其认知和态度并不一致,但整体而言,它们的态度存在着"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之间的大致分野;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3.
成汉平 《世界知识》2011,(22):17-19
在与中国存在海上领土争端及海洋划界争端的各周边邻国中,越南是最突出的一个国家,因为它是迄今惟一对南海提出全部主权要求及南海归属所谓历史与法理依据的国家。越南不仅强占我国的岛屿、岛礁最多,攫取的海上资源最多,而且还于2007年在越共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至2020年越南海洋战略》决议,将海洋发展与海上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的层次。2009年5月,越南将南海“划界案”提交到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妄图将已经霸占的我南沙岛屿合法化、永久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
正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合组织的功能已经涵盖了政治、经济、人文、安全等多个领域,但在海洋合作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海洋合作对上合组织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其也构成了上合组织框架下合作潜在的"新增长点"。海洋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海洋合作符合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海洋权益。虽然上合组织很多成员国是内陆国,但根据《海洋法公约》,内陆国同样是拥有相关海洋权益的。不光是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内陆国还在其他国家的领海、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也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构想与现实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刘勇教授等经历多年艰辛研究并付梓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对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章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声学研究在保障海洋权益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海洋权益不断拓展,海洋声学研究正按着著名水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徳昭先生提出的"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方针向深远海方向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在深海声学理论研究、实验技术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专辑总结了国内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研究单位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南海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布局的关键海域,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路径。中国新一届政府采取了巡航执法、三沙设市、岛礁建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意志。但与此同时,南海海域相关声索国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9.
<正>孔令杰(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教授):中国与多个邻国之间存在悬而未决的边界海洋争端。这些争端可以归纳为陆地边界争端、岛礁主权归属争端和海洋边界争端三大类。其中,陆边争端包括中国与印度、不丹的陆地划界争端,以及中国与十几个周边国家之间的跨界水资源争端。岛礁争端主要是指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钓鱼岛争端以及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海洋边界争端包括中国与八个海上邻国在黄海、东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秩序是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海洋安全秩序也是国际安全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海洋秩序主要是指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处理国家之间海洋关系的原则、准则、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海洋权益结构和安排。它建立在世界大国海洋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在内的海洋综合实力基础之上。国际海洋秩序的演进体现着国际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也体现着国际秩序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