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有关新型农民培养的问题,浅显分析了有关培养新型农民的内涵、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新型农民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新型农民的指向性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农民的培养途径及政策选择。对于目前正在推进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分析了农家书屋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农家书屋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途径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尤其离不开新型农民。本文对为什么培养新型农民和如何培养新型农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解释新型农民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农民素质状况与新型农民素质要求的差距,阐述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培养新型农民服务中的优势,探讨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为培养新型农民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着重论述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2004年道真县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县。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管理办法》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施行“十项落实”,为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培训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曾蕾 《科技信息》2009,(28):I0078-I0079,I008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是联系一体的,从而很容易提出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来实现农民富裕。农村问题的实质在于人均资源不足。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这种转移包括内部转移和外部转移。解决好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来实现农村繁荣和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广西民族地区的有关案例,从人类学角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问题,认为精神空间是培育新型农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旅游开发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双刃剑”,应在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加以利导。  相似文献   

10.
高承杰 《科技信息》2007,(32):17-17,9
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与迫切需要。培养当代新型农民的标准与目标是具有新观念、具备新本领、具有新素质。培养新农民重在推进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引进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走产业增收之路。而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成为了新农村建设话题中的一个焦点,本文以农村现实为基础,同时参考相关资料文献,对新型农民的认识和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新型农民应具备的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新品质,并从3个方面探讨了新型农民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农业和教育部门都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并组织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又称绿色证书)的试点工作。为了研究、探索培养新型农民的教育模式,确定各类新型农民的岗位规范和培养、培训的教学计划,本文试从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农民提出的客观需要,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去建设.这就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农民、培养农民、解放农民和减少农民,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已是各级政府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安定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的分析、成因的剖析和对策的探析,以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今年农业部将继续为农民办21件实事,具体包括:——培养新型农民。在3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350万农民开展转岗转业培训。培养10万名农村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没有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新型农民的内涵,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塑造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培养造就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针对将来谁来种地,地如何种这一现实问题,国家提出了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举措。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这个群体应具备素质好、有产业、会经营、职业化、有收入等特征。教育培训是促使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的有力手段。因此,搞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是涉农培训机构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该文通过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就农广校如何做好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民信息素质培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应当具备“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培育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成为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东西方农民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际的社会功能。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要求农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明确。产业指向成为新型农民最为突出的特征,身份功能明显削弱,而区域指向功能则有所拓展。新时期农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内涵、外延的重新明确,不仅使新型农民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得以明确,而且对新型农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产生全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