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影片段一许多人并不知道,在过去的25年里,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这两大家族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比如,老布什是美国最大的国防承包集团--卡莱尔集团高薪聘请的顾问,而卡莱尔集团的一个股东便是拉登家族的一支,该家族至少持有200万美元的股金.拉登家族与美国的不少大公司都有密切联系.他们向老布什的母校哈佛大学已经捐助200万美元,还在得克萨斯、佛罗里达和马萨诸塞拥有自己的房产.  相似文献   

2.
栏目主持 布什家族和拉登家族都有庞大的资产,家族成员众多,业务遍及世界各地,经营领域互有交叉,难免会有某些合作或冲突.一个说法是,老布什曾经担任凯雷集团"伙伴二号"基金的顾问,这个基金的一个股东就是拉登集团,通过凯雷公司,老布什与拉登家族建立了关系,并在沙特会见了拉登家族成员;拉登集团参与的一家合资公司是美国哈里·博顿公司的子公司,而美国副总统切尼曾经担任哈里·博顿公司的总裁,并且至今还拿着公司的退休金……民间还"流传"许多类似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美国记录片《华氏911》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第一次把大奖颁给一部记录片。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美国却遭到“封杀”。影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在颁奖仪式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一个人(布什),全世界都想早点看到这部电影。”尽管戛纳奖的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说“给这部电影发奖是出于艺术考虑而不是政治考虑”,但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上关注它的。电影节带领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两年———美国遭遇9.11袭击,于是,恐怖头子拉登和美国总统布什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然而,追根溯源,人们发现,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其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两代“恩怨情仇”———这是电影中最具轰动的一幕。迈克尔·摩尔声称,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揭露美国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真相。那么,如何解读迈克尔·摩尔所揭露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正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功,离不开其成员间相互独立,而又彼此团结的关系,而每名家族成员的生活,又离不开对艺术、文化的不倦追求。西方国家的收藏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而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对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来说,洛克菲勒家族可谓如雷贯耳。洛克菲勒家族曾纵横商界、政界、慈善界和艺术界,令任何美国家族都望尘莫及。根据福布斯美国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该家族健在的成员有200人左右,拥有的  相似文献   

5.
判断冷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和对华战略走向,应当着眼于大处。类似那种以布什家族的“中国情结”作为判断根据的看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中美关系不是两个家庭间的事情,而是世界上两个最大国家之间的关系。布什是冷战后美国的第二位总统,又是进入21世纪的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个政府的对外战略恐怕离不开美国在冷战后和新世纪要实现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评选了2009年度美国最富有家族榜,沃尔顿家族名列榜首。近些年,不论是全球企业500强,还是富豪家族100家,还是个人财富榜,沃尔顿家族的名字总会出现在上面。《福布斯》称,沃尔顿家族的财富继承人——两子一女一儿媳外加两个侄女,加在一起的身价至少值9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家族继承的积怨,也许会使东北亚地区脆弱的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世袭的君主政体已为数不多,但在亚洲大多数国家,政界的领导权依然像家族企业一样保持着世袭制。印度的尼赫鲁·甘地家族、巴基斯坦的布托家族、斯里兰卡的班达拉奈克家族以及菲律宾的阿基诺家族,都是本国最具实力的政治力量。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莫不如此,一个前领导人的继承者可以是儿子、女儿,也可以是遗孀、鳏夫或姐妹。  相似文献   

8.
唐离 《世界博览》2014,(14):87-87
正完美的谋杀都以美味的食物做伪装,而波吉亚家族把下毒发展成了一门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控制在几个富有的强势家族手里,他们比赛似的看谁的心理更阴暗、行为更邪恶: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通过收买、贿赂和勒索的方式走向权力顶端;在里米尼,马拉台斯塔家族在自我毁灭的狂妄自大和接近心理变态的残酷之间摇摆,米兰的斯福尔扎以性瘾和残酷的政治行为而臭名昭著。即使是  相似文献   

9.
世界成功家族企业的创业故事实在是数不清,道不完。在有限的篇幅里,我们甚至无法列举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一作介绍。在众多的经济精英当中,我们选择了沃尔顿家族(美国)、森家族(日本)与施至成家族(菲律宾)。沃尔顿家族作为世界头号家族企业沃尔玛的缔造者,不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其两代人之间还顺利实现了成功交接。森家族与施至成家族是两家亚洲的家族企业,随着企业的扩张,其家族的管理模式在他们内部正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1951年艾尔弗雷德·克虏伯(第五)、刚被美英占领当局释放出狱后,他就发誓要卷土重来,他说:“我们能够而且一定要重建克虏伯的天下,因为我们是克虏伯家族。”现在他又进一步表示:“唯一能阻止我们发展的方法,就是把我们全部杀死”。阿登纳在今年5月去美国找寻大选的政治资本以前曾找到这个克虏伯,与他举行秘密会谈,会谈的主要内容是西德联邦议院今年9月的选举问题和克虏伯的“第四点半计划”的问题。克虏伯是什么人,他究竟有多大力量能使阿登纳躬身求教?他的“第四点半计划”有什么内容?翻开克虏伯家族的家谱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克虏伯家族是以发明前膛式炮和特种锭钢而大发战争财的。弗雷德里希·克虏伯约在1810年于德国的埃森建立他的着手制造铸钢的第一个工厂。当时规模甚小。后来传给他的长子艾尔弗雷德·克虏伯,即克  相似文献   

11.
传统“孝悌”观及封建家长制形成以父子为主轴的家族管理秩序赋予长子恪守家道、承担管理家族的重任,但长子不是创业者,而仅仅是守成者、延续者,在家族统治方面既缺乏财产控制基础又缺乏伦理控制基础。故时常徘徊于新思潮与旧观念之间,突围的欲望难以剥离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生命往往消逝于悲凉之中。  相似文献   

12.
追风人物     
布什借酒消愁前不久,美国媒体惊曝,美国总统布什正深陷严重的“酗酒危机”。由于未能妥善处理“卡特里娜”飓风严重灾情,再加上美军在伊拉克遭遇重创,布什面临政治生涯中最大危机,支持率也降到最低点。被焦虑包围的布什总统不堪压力,唯有再次借助酒精麻醉自己,以至无法自拔。众  相似文献   

13.
曹劼 《世界博览》2013,(14):44-47
争吵不断,财富来源成谜,难有政治新星从总统职位上退下来十余年,曼德拉家族在当地依然享有"第一家庭"的荣耀。但现实是,这个庞大家族没有后人能够接过南非精神领袖的"接力棒"。因为重病未愈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我和全球各地闻风而来的同行怀揣着各自的葬礼报道计划,在曼德拉就治的比勒陀利亚Medi Clinic医院门口蹲点。从6月末到7月初,曼德拉的身体状况渐趋稳定,按照其家族的说法,"未来数月可能都不会有新的变化。"现实迫使各路记者必须要将新闻话题转向,就在此时,曼德拉家族争执日久的家族迁坟案闹得沸沸扬扬。年过90的曼德拉能够有此生的成就,其实也受益于家族影响。但如今的曼德拉家  相似文献   

14.
肯尼迪家族由于子弟无法更多地贡献社会,已逐渐淡出美国政治舞台--仅仅依靠家族势力予取予求,那么,无论家族有多大势力,最终还是会被选民赶下台去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家庭要真正变成贵族,起码要经过三代,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是如此。家族的第一代老罗斯柴尔德是筚路蓝缕的创业者,劳苦了一辈子,自然摆不出贵族的气派。到了内森五兄弟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算是传到了第二代,而这一代充其量只能算是半个富翁加半个贵族。  相似文献   

16.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24):11-11
“我希望自己在人们的记忆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没有为了迎合政治而出卖我的灵魂。我带着自己的价值观来到华盛顿,也带着同样的价值观离开。” ——美国总统布什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说,他希望以一个解救了5000万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并帮助他们实现了和平的总统而著称。  相似文献   

17.
外刊要论     
布什时代的欧洲与美国M arta D assù(1998—2001年担任意大利总理的外交政策顾问Roberto M enotti(意大利阿斯彭学院国际项目研究学者)布什的连任为修复美欧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机遇”。但2003年因伊拉克问题引发的大西洋危机表明,美欧之间自1989年以来就已存在结构性问题。欧洲不再是世界政治中心,也不再是美国外交政策最优先关注的区域。事实上,美欧关系的一个重要转变在于双方关系的内部基础(即跨大西洋政策的政治因素)发生了变化。美国国内的多种趋势将美国朝远离欧洲的方向推进;而欧洲的情况较为复杂,在如何与美国这个惟一超级大国相…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文献资料与主体访谈记录对应,考释常德维吾尔翦氏家族源流;陈明士族世家之政治抱负、经世致用之理念与家国使命感的沿袭性。论析族性族源认同与政治历史认同共存并重,质疑王明珂关于族源历史记忆的利益资源选择特性之论断。认为在中间圈、边缘圈内,当地土著、世居族体构成地方势力的核心圈层,与族属历史通常吻合。主张边缘研究在承认文化传播、接触与融合所生成的文化同质或相似性的重要性时,需要认识从边缘看中心的意义及避免现代行政边界概念。  相似文献   

19.
他的任命,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了一个生僻字。他的海归背景和与布什家族的特别因缘,令人瞩目。他流畅的英语、儒雅的风度,谦和而稳健的行事风格,令外界刮目相看。他,就  相似文献   

20.
外刊要论     
《外交》双月刊2004年第1期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伙伴关系战略科林·鲍威尔(美国国务卿)会很多评论家认为,美国外交过于偏重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人们也倾向于把美国的困境归因于政府缺乏好的全球战略。但本文作者指出,布什不仅对世界的未来有很好的设想,而且有将这种设想变成现实的战略。布什的外交理念最先公开于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这种理念比人们所理解的要宽广和深刻得多。事实上,布什在外交上采用的是伙伴关系战略。除了保持现存的盟友关系,布什也在不断寻求新伙伴以应对全球或地区问题上的新挑战。布什在反恐上实行大胆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