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部法治现代化进程必须关注传统化的影响。西从分析传统诉讼化对法治现代化的消极影响入手,提出在扬弃传统化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治理念,建立道德感召与法律威慑并重的社会运动模式,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的措施,加快西部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以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和西部大开发为背景,运用教育学、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与视角,通过对凉山大学化资源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推广价值的分析,阐述高等教育与民族传统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在民族地区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发展传承民族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出现许多新的“重大关系”问题,需要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推移与发展,不间断地进行新的探索。本文从现阶段实践中已提出的问题入手,分析和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发展民族文化同推进现代化建设之间、西部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展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是旅游业也会给民族地区的民族化带来冲击,甚至失去其特色,所以要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民族化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整体,东部和西部、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落后,表现为不仅人才缺乏,而且人才流失和人才断层情况严重。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贫困问题,取决于西部地区教育、科技的发展,其根本在于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西部开发的客观要求。只有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人才工作,才能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提出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地区差距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西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各民族团结是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保证。本拟从我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经验分析在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团结工作的难点、重点,理清思路、创新制度、深化改革,让西部大开发真正得到启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新疆正处于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传统化都存在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转型需要的迫切任务,回族作为新疆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也面临着同样的时代问题。对回族历史化的研究也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回族化的现代化问题研究上。人生礼仪是回族传统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的人生礼仪内容众多,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割礼、婚礼、丧礼等。对新疆回族人生礼仪习俗的化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新疆回族的特点,发掘新疆回族化的精华,摒弃糟粕,促进新疆的精神明建设和民族团结以及提高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特殊的地域环境因素及各民族自身的不同发展等,形成了多种文化特性并存的局面,从而导致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现代意识淡薄,更加制约了多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要创建先进化必须正确对待民族传统化;必须吸收和改造民族传统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必须批判和抛 族传统化中的糟粕;必须把批判、抛弃与吸收、改造民族传统化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民族经济研究中的新思路,主要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要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关系和新任务,来探索新的思维路径、新的认知方法和新的实践对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民族问题是个突出的因素。如何处理好工业现代化与民族现代化、国家与民族、高科技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融入民族化;西部民族地区如何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等。要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新的思路,并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时时都会遇到两种语言文化相同、相悖或相近之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研究和分析东西方文化,就达不到学习语言的目标和要求,以交际为目的外语学习就会误入歧途.本文通过对不同的文化交际方式,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的审美观这三方面的探讨,力图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通过文化对比,发掘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根源,总结出规律性的特点.从而达到排除文化干扰,创造跨文化交际的共同基础,以实现顺利、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有着多种源头、多层蕴涵,栖息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在各自具有独特规律的进程中,又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共同创造了五彩缤纷的古典文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黄河流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一旦与周边少数民族富于活力的文化发生碰撞、结合,往往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中国文学出现崭新的景观。文章仅以黄河流域华夏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交流现象突出的楚辞、汉赋为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锋,而现代化的模式不是唯一的西方模式,所以在两种文化的交锋中,我们来寻找两种文化的最佳结合点,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院校关注少数民族文化,开设少数民族文化拓展课,弘扬其文化。女教师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主力军,在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性别优势。从女教师的特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提出见解,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贡献和在西部地区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在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以及西部地区民族院校(大学)应抓住机遇,增强后劲,积极发展,以实现自身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元共生的怒江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怒江州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作用,对促进怒江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巨伞型”的复合结构,具有56条伞骨,撑开来荫蔽八万里,拢起来一柱擎天。它的动力系统具有中原动力和边缘活力互动的特征,没有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多元文化板块的碰撞就可能元气耗散;没有边缘活力,中原的凝聚和辐射就会在单线运动中自我停滞、僵化。为什么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相互推移和交融。因为有了长江的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汉族一些大家族迁移到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游牧民族滞留在中原逐渐地被汉化,这就形成了南北的“太极推移”,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汉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愈来愈深地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南北太极”推移的过程中,巴蜀是一个重要的“太极眼”。西南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后花园,是太极推移冲击波的接纳体,有储存文化活化石的功能。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在主体民族扩张和南北太极推移冲击波的作用下,携带着自身的文化行李和沿途拿来的文化成品,迁徙到大西南区域。古老的文化成品沉积下来,与百越百濮的土著风俗相调适、相融合,形成了渊源极古、形态极异的文化遗存。如彝族、白族作为村社保护神的土主崇拜依然盛行,叙述神话与民族迁徙的《苗族古歌》广泛传唱,等等。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三维推进”之功,值得我们以极大的责任感加以深度的认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8.
对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个案分析,提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两个认识误区,即文化遗产保护并不等同于文化生态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不是一项孤立的文化保护工作;认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实现对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就需要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此营造一个多元文化平衡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同时也可为辽东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最后从文化整体保护视角提出了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义,采用“况义”之法,从文化层面入手,以基督教教义阐释古代儒家思想,并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双向的翻译、阐释和研究工作,呈现出与以往佛教东传时的“格义”不同的特色。这一工作从本质上讲具有跨文化乃至跨文明的比较性质,而“况义”之法及其理论,也不失为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方法论渊源之一,对于当...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西方文化要不要吸收,如何吸收?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当时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方化两种倾向,梁漱溟、熊十力提出了“益欲中心”、“生命本体”说,他们从“昌明东方学术”着眼,强调立足本土,化合中西古今,创新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