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2条或者2条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车站,在轨道交通逐步进入网络化运营的进程中,换乘站作为网络节点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效率进行研究,从运营者角度出发,结合效率的概念给出换乘效率的定义,分析换乘效率效用,提出有效换乘与无效换乘概念,并将有效换乘行为进一步分为高效换乘与低效换乘,然后利用AFC客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实例进行应用说明,最后阐述换乘效率评价的意义与特点。该研究为换乘站运营组织改善和客流实时监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城市交通线网规划日渐复杂,乘客在选择换乘出行时易出现衔接导向不明确、局部换乘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以天津市轨道交通为例,应用通用性、可移植性较强的SPFA算法对最优换乘路径做了系统性优化,从换乘乘客角度出发,本着最少换乘站数及最短换乘时间两方面原则,应用Microsoft Access作为数据库开发工具,基于Visual Basic语言设计最优换乘系统,为用户提供最优换乘路径,并提示乘客换乘所需时间及站数等,从根本上解决乘客因换乘所带来的出行困扰。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日益成熟,换乘客流量随之增长,继而对换乘站造成一定的压力。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各线路的交织点,换乘模式的选择对发挥轨道交通线网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天津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创新,新型换乘方式层出不穷,天津地铁6号线南段与5号线的换乘站采用同台换乘,以肿瘤医院站为例,对同台换乘的客流组织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作为轨道线网节点,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线网整体服务水平以及运营效率。选取合理评价指标评价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设施的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换乘站通行能力以及运营管理水平。在介绍轨道交通换乘站内部换乘设施及分析换乘设施服务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换乘设施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苏州地铁广济南路站客流数据为基础,制定各换乘设施服务水平分级标准;考虑换乘客流方向不均衡性,运用加权法建立换乘设施整体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得出早高峰时段广济南路换乘站换乘设施整体服务水平为C级。  相似文献   

5.
以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工程背景,对换乘站的换乘方式以及联络线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得出在线路专业设计过程中,地铁平行换乘站的设计应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建设规划,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使换乘站以及联络线的设置兼顾多种功能,又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整各线路水上巴士离开始发站的时刻,以协调各线路到达换乘站的时刻,实现减少旅客换乘等待时间,提高换乘效率。在不改变线路运营时间和发船班次的前提下,建立了以换乘站内所有换乘关系的换乘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的换乘优化模型,并运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广州市水上巴士西堤码头为例,根据设计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出优化后的水上巴士在始发站的离站时刻表。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协调线路在换乘站的到站时间,西堤换乘站所有换乘线路等待时间减少了20.43%,优化效果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水上巴士线路网络化运营及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地铁几个大型换乘车站设计现状为研究对象,图文并茂地分析了广州现状地铁换乘站的设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包括"换乘距离"、"换乘方式"、"人性化设计"等。总结广州地铁换乘站的设计经验,并对今后地铁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成区轨道站公交换乘设施规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城市建成区大量轨道站点客流换乘特征调查数据,对轨道站公交换乘客流比例、客流空间分布、公交客流吸引范围进行分析,依托轨道网络提出轨道站点公交线路优化规划方法,给出轨道站点出入口始发公交线路、途经公交线路的公交换乘设施用地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乔俊杰 《甘肃科技》2012,28(7):100-102,95
上海体育馆地铁站,是上海市地铁1、4号线的双线换乘站,该站属L型换乘,其特点是:两线换乘区域距离较远、换乘路程长、换乘时间长.地铁站内部,存在着换乘人流冲突点引发拥堵问题严重、部分换乘设施超负荷运行、部分换乘设施使用效率较低、换乘行进途中指示标志不明确、以及换乘区域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本项目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基本特点,结合上海体育馆地铁站的特有问题,应用实地调查、处理数据、模型仿真等方法与途径对地铁站内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通勤出行研究驾车者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选取上海市典型停车换乘站对驾车通勤者与公共交通通勤者进行了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与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选择停车换乘与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道路交通通畅、堵塞2种状态分别建立了是否停车换乘的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显示低收入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停车换乘;交通状态堵塞时是否有老人或小孩等家庭特征显著影响停车换乘选择行为;模型还揭示了通畅时通勤者更关注出行费用,而堵塞时通勤者更关注出行时耗和舒适性,并分析了时间和费用敏感度对停车换乘选择概率的影响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实时信息对于出行行为的影响,探索了手机APP提供多交通方式实时出行者信息下的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采用意向调查方法,获取了上海市居民在提供包含两条自驾路线(以高架为主和以地面为主)和一条停车换乘地铁路线的实时交通信息情况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logit模型,得到了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通勤者的驾龄、家庭私家车数量、开车频率、获取交通信息频率、停车换乘设施使用经历等个体属性,行程时间和车厢拥挤程度等信息内容,会显著影响出行决策。此外,提出了对交通规划与管理和多交通方式出行者信息系统研发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twork equilibrium formulation for modeling commuters' travel choices in a bimodal transport system with park-and-ride (P&R) trips while the total demand is elastic to the congestion level of the network. A super-network approach is adopted in the proposed model. It is assumed that commuters' trips are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 auto mode only and a combined mode with both auto and transit modes. The former is referred to as the pure mode trip and the latter as the P&R mode trip. The proposed model simultaneously considers the commuter's choice of the pure mode versus the P&R mode, the choice of parking location for the pure mode, the choice of transfer point for the P&R mode, as well as the route choice for each mode. The demand elasticity of transport system, the capacity constraints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the congestion interaction throughout the super-network are also explicit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proposed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 show the following key findings: (i) traditional parking/P&R models may overestimate or underestimate travel demand distribution over network; (ii) parking/P&R, transit scheduling, and carpooling schemes bring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ommuters' travel behavior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iii) different transport policies may be to some extent mutually substituted .  相似文献   

13.
遥控排列检查器能以十种功能方式检查由SN348采集站、SN368-C型采集站、SN368-E型采集站、PSU、RU、CSU等组成的地震排列中的采集站、电缆、检波器(小线)等的故障。本文对遥控排列检查器系统的总体结构、硬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原理,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陈金凤  田丽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942-10950
可交易电子路票和停车换乘系统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逐渐获得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讨论实施可交易电子路票后,通勤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变化。基于瓶颈模型进行建模,假设通勤者从生活区到工作地,可以选择全程驾车或者停车换乘到达目的地。通过对模型求解,对比用户均衡和系统最优不同情境下的模型性质。研究表明,可交易电子路票机制和停车换乘系统结合能够有效改变通勤者出行方式的选择,进而缓解交通拥堵。模型确定了实施可交易电子路票政策后,路票收取数额的有效范围。同时,在系统最优情境下,得出选择全程驾车的通勤者比例和停车换乘的最佳位置点,为交通管理部门选择停车换乘位置点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民众因担忧电磁辐射而投诉日益增多导致通信基站选址困难的现状,在考虑基站覆盖范围和建站成本的同时,兼顾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面向低辐射的3G网络基站选址优化方案.通过对基站选址原则及其典型基站的电磁辐射模型分析,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的基站评价模型,设计了基于改进的免疫优化算法3G网络基站选址优化方案,并以模拟实验区域为对象进行了仿真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选址优化方案不仅能以较小的基站建设代价满足信号覆盖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基站电磁辐射的影响,获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讨论,并分析当前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将webquest的教学方法引入计算机基础教育,并以实例说明webquest网站开发的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17.
把全站仪三角高程的测量原理运用到城市管道工程的建设中,可以代替传统的用几何水准测量高程的方法。介绍了全站仪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及其原理,阐述了全站仪三角高程的误差分析及提高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以及全站仪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了传统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相结合的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子全站仪数据通信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全站仪是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微处理器的集成 ,它能在测站上同时测量、计算、显示及记录各种测量数据 ,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测量仪器相比 ,全站仪的一个主要优势就在于能够与计算机等其它设备 (如电子记录簿 )等进行数据通信 ,极大地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 ,减少了人工读写错误 ,容易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水电站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必须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监控系统,结合具体的小型水电站工程项目,对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设计原则、监控模式、系统配置、监控系统结构以及监控系统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实践表明,该系统方案充分考虑了小型水电站的特点,基本实现了电站"少人值班"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