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美洁 《科技资讯》2007,(32):121-122
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是近几年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学习策略与物理学科相结合形成了物理学习策略.本文主要探讨了学习策略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物理学习策略体系,重点讲述了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习策略教学,最后讨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中本科生学科基础课平台实验室的构建与改革,介绍平台实验室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做法,平台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对提高实验教学层次,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中,随后多个学科和不同层次的教育过程中引入了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PBL教学模式在教学准备、分组与合作、教师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PBL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又能发展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腐乳的制作"教学,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5.
由于学科意识强而课程意识淡薄,我国高校教学长期以来多是以学科的旨归作为课程的立足点,学科的知识体系成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课程基本上只是知识型课程、教法基本上只是知识灌输法,这种过于看重知识的教学致使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养成沦为知识教学的“副产品”。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从师专中文专业的教学中提出了课程分型定位教改的思想,并着重论述了理论型课程与技能型课程的突现对于增强学生发展后劲和克服师范毕业生“教学不应期”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EM教育,为培养学生工程技术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以"弹力"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为例,从创设STEM学科整合的问题情境、开发STEM教育的课程资源、制造模型验证定律三个阶段进行STEM教育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STEM教育意识、STEM学科整合能力、工程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姜波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113-113
搞好理科班的政治课教学,要心态平和,充分调动学科优势,积极改善和提升政治学科教学;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对象不同于文科班的学生,因而在教育目标与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难度把握上都要适合理科学生;要结合理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政治课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8.
化学键极性程度的定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第一部分对化学键极性程度的定量判别方法做了简要回顾;第二部分作者定义了极化国子和变形因子两个物理量,计算了常见阳离子的极化因子及阳离子的变形因子大小,并提出了判断化学键极性程度的物理模型,计算了91个二元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的的离子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课程的优势、现状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亮  崔新峰 《科技信息》2010,(10):255-255,257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本文从网路课程的优势、现状和设计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钢  苏同福  赵士举 《河南科学》2012,30(11):1585-1588
实验采用微波的方法,分别用95%乙醇、95%乙酸乙酯、95%正丁醇3种不同极性的溶剂从葛根中提取葛根总黄酮.通过对比三者的提取率与极性的关系,以及萃取剂与葛根总黄酮的极性和结构关系,研究萃取剂极性对于葛根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95%正丁醇的提取效率最高;95%乙酸乙酯与葛根总黄酮的介电常数最相近,而结构因素造成乙酸乙酯提取率不高.在乙醇和正丁醇中,正丁醇极性和结构与葛根总黄酮的极性和结构相近,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用分子轨道法研究了镧-菸酸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性质.配合物的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C、O、N原子的2p轨道组成;LUMO(最低非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La3+离子的6s、5d、4f轨道组成.在配位过程中有配体向金属离子的电荷转移.配体共转移1.017个电子到金属离子上,与La3+离子带1.983个正电荷相符合.La—O键具有一定的共价性,由C原子、两个O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5d轨道对形成La—O配位键贡献最大,4f轨道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2.
简介了臭氧分子的结构。用CNDO/2法计算了臭氧分子的键矩及偶极矩。结果表明:臭氧分子的偶极矩及O-O键的键矩不为零,这说明同核多原子分子及其共价键确实可能存在着极性,得出了与实验一致的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用对称性判断分子是否存在偶极矩和从理论上计算分子偶极矩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3.
Covalent electrons substantially determine the intrinsic hardness of inorganic crystals. A hardness model i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Electron Theory generated from Pauling’s covalent bond length equation and the bond length difference method. The calculated hardness values of inorganic crystal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and other theoretical values. Covalent bond energy with polarity correction can be used as an intrinsic indicator linking microscopic electronic structure to macroscopic hardness. A simple mathematical processing of bond energy is performed to extend the model to multi-bonding or multi-component systems. It is also found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valent bond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hardness of inorganic crystals.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引言化学键的形成起因于原子间的各种力(或势),对于稀有气体和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Lennard—Jones提出6~12势能函数(亦称L—J势能函数)。φ(R)= λ/R~(12)-μ/R~6=φ_0  相似文献   

15.
用量子化学INDO方法研究了La和Nd胞嘧啶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结果表明稀土对配位键的主要贡献来自其5d轨道,6s、6p次之,4f轨道几乎不参与成键,配位键为共价性。胞嘧啶的成键作用不只限于配位原子,而是扩展到配体整体,电子向稀土中心迁移是依靠共轭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经验电子理论,对工业范围内(Co含量<25%)的Ni—Co固溶体合金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给出了价电子结构分布参数(键共价电子对数、共价电子总数、晶格电子总数)。计算的理论键距、理论磁距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本文还初步探讨了Ni基高温合金中加Co的微观本质。为进一步研究合金的宏观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微观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他因在发展热力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化学系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热力学奠基人;因其提出的共价键和电子对概念促成现代化学键理论的产生,被认为是共价键发现者;他提出的酸碱概念是对化学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路易斯曾41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但从未获奖,这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介绍了路易斯的人生经历和科学成就,盘点了其科学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计算过渡元素价态共价半径的公式;提出了计算过渡元素新价态电负性和化学键的离子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张力学说的历史发展及研究现状,对各种评价环状烃及多面体烃张力的方法(如热化学法,键矩及键偏离参数法,Hellmann-Feynman力在张力有机分子及化学键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表征环状有机分子中张力与弯键特性的一系列计算公式,指出H-F力为从力途径研究有机分子的电子结构、张力、成键特征、反应性能、张力与稳定性的关系等化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