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4-苯基-4-(1,2,4-三唑-1-基)-3-丁烯-2-酮可由3-溴-4-氯-4-苯基-2-丁酮在碱性条件下与1,2,4-三唑反应以71.4%的产率制得。其反应机理由实验和质谱证明是一个先消除氯化氢的三步反应过程,制备出了其衍生物4-苯基-4-(1,2,4-三唑-1-基)-3-丁烯-2-醇和和4-苯基-4-(1,2,4-三唑-1-基)-2-甲氧基-3-丁烯。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P2/6-31G(d)方法,优化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各种异构体和过渡态结构的几何构型,并对它们的电子结构、振动光谱和化学键性质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完成了对ATM异构体和过渡态成键方式的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相似文献   

3.
1-(吡啶-3-甲基)-2-乙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乙基苯并咪唑和3-氯甲基吡啶反应得到新化合物1-(吡啶-3-甲基)-2-乙基苯并咪唑,利用MS、1H NMR、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对该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表明1-(吡啶-3-甲基)-2-乙基苯并咪唑对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梨褐斑病菌、稻瘟病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实验所用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芳胺与中间体α-(1H-1,2,4-三唑-1-基)-β-芳胺基丙烯腈腈盐酸盐(2)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目标化合物α-(1H-1,2,4-三唑-1-基)-β-芳胺基丙烯腈(3a-3r),所有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定,由^1H NMR分析结果推断为E式构型,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由β-CD—OTs或β-CD-I在DMF中,和过量咪唑反应,合成了单-6-(咪唑-1-基)-β-环糊精(简称β-DC-Im).产率较高,分别为60%和62%.并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TLC、IR、UV、1HNMR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其中UV数据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6.
4-甲基咪唑基-5-亚甲基-β-丙氨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龙腊生余小岚陈小明**计亮年(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关键词合成,晶体结构,4-甲基咪唑基-5-亚甲基-β-丙氨酸,一维聚合物分类号O743.53由于铜作为活性配位中...  相似文献   

7.
(S)-3,3′-取代BINOL同ZnEt2或Ti(O-i-Pr)4配位后催化二乙基锌对苯甲醛的加成,比较好的收率得到了光学活性1-苯基丙醇,对映选择性最高为35.9%。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3个新的含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酸盐的金属配合物,[M(imbz)2]*nH2O[M=Cu(II)、Ni(II)、Cd(II),imbz-=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酸根,n=1或2],用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及磁化率测定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imbz-通过咪唑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了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合成以烷烃链连接的咪唑基尾式卟啉的一种新方法。首先合成溴烷基咪唑盐酸盐,再以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与溴烷基咪唑直接反应合成咪唑基尾式卟啉。避免了合成过程中副产物卟啉二聚体的生成,提高了咪唑基尾式卟啉的产率,还降低了合成过程中产物分离纯化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用Mφller-Plesset微扰理论的MP2/6-31G(d)方法,优化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各种过渡态结构的几何构型,并对它们的电子结构、振动光谱和化学键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AMT异构体的互变机理,提出了AMT异构体a<=>b<=>c<=>d<=>a的循环式互变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稀土色氨酸咪唑三元固体配合物,其通式为RE(Trp)3IMCl3·3H2O(Re=Nd3+,Eu3+,Tb3+,Trp=L-色氨酸,IM=咪唑).经无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2-芳胺基-1,3,4-噻二唑-5-硫醇1a,1b和头孢菌素母体7-ACA的亲核取代反应,先制得头孢菌素新母体1a,1b,用1-芳基-5-甲基-1,2,3-三唑-4-甲酰氯3a,3b与2a,2b缩合,制得头孢菌素新衍生物4a,4b。初步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头孢菌素衍生物4a,4b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硫酸三(1-甲基)咪唑合钴和硫酸六咪唑合钴两种新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粉末衍射图、磁化率和电导测定等研究了这两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探讨了1-甲基咪唑钴(Ⅱ)配合物中Co(Ⅱ)配位不饱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均苯三甲酸出发,经酯化、部分水解、选择性还原、与硫酸氯反应制得-1,3-苯二甲酸二甲酯,然后与二氰基二氢醌反应制得新型酞菁类染料的单体3,6-二(3,5-二甲氧羰基苯甲氧基)-1,2-苯二腈,并用IR,^H-NMR确认其结构。  相似文献   

15.
(R)和(S)-4-甲基-1-壬醇是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雌性性引诱信息素,以天然樟脑衍生物莰烷-10,2-磺内酰胺为原料,在有或无Cul催化条件下以巴豆酰基鞭莰烷-10,2-磺内酰胺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为关键步骤对该信息素进行了合成,其加成产物(3 ′R)和(3′S)-N-3′-甲基辛酰基莰烷-10,2-磺内酰胺以LiAlH4^-还原断裂及HBr溴化反应后,再经3-甲基辛基溴化镁与甲醛反应即合成出目标产物(R)和(S)-4-甲基-1-壬醇,全合成总产率可42%,目标产物对映异构体纯度可达96%e,e此合成法具有步骤短、产率高及手性助剂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1H-咪唑-4,5-二羧酸(1)为原料合成1H-咪唑-4,5-二甲酸乙酯(2)和1H-咪唑-4,5-二酰胺(3)的方法和条件,初步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时间、物料比等因素对反应和产率的影响.产品结构经1H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7.
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N-甲基咪唑和氯代正丁烷反应,合成了作为室温离子液体中间体的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对其合成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通过核磁共振谱对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进行化学结构的表征,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合成的中间体进行熔点和熔化热的测定,合成了纯度较高的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  相似文献   

18.
以离子液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代替传统液体石蜡为黏合剂与石墨粉相混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离子液修饰碳糊电极(IL-CP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铁氰化钾为电化学探针对该离子液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碳糊电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BMIM]PF6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使这种新型离子液修饰电极比传统碳糊电极具有更高的导电效率,电流响应明显增加;同时由于[BMIM^-]PF6具有一定的黏度和较强的疏水性,使制备的电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用N-甲基咪唑和氯代正丁烷反应,制备了离子液体中间体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以丙酮为反应的溶剂,用硝酸钠和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合成了硝酸1-甲基-3-丁基咪唑室温离子液体,优化了合成的条件并对影响产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离子液体的吸收曲线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并且测得了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在水中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是224 nm,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方程为y=0.025 59x+0.009 42,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6,回收率在96.0%~100.2%,用紫外光谱法检测水中离子液体含量方法简单、快速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用2,6-二(咪唑甲基)-4-氯苯酚分别与邻、间、对-二(溴甲基)苯或2,6-二(溴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取代酚-咪唑钅翁型环番.所有化合物均被MS,1H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