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任何一种经济思想的产生,都是一种由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所得到的最直接的反映。同样,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确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产物,其中中外贸易冲突是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确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近代那个特殊的社会结构里,有着中外贸易冲突出现的客观性和由此而产生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自古以来是我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社会理想。从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思想的起源与演变进行考察,并回顾了我党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史,以期能更清楚地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法源寺》的文本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作家李敖的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是一部有着深刻隐喻意味的思想小说 ,它以“详人所略 ,略人所详”的独特叙述方式诗意地再现了中国近代最黑暗时期一批文化思想巨人寻找救国之路的心灵历程。在阅读活动中 ,读者唯有通过前语言、前经验的补充、添加方可形成阅读的视界融合 ,这正是该小说的文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张夏敏 《科技信息》2010,(10):I0058-I0058
家庭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社会经济组织,近代以来,家庭结构和家庭行为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庭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功能依然保持。而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研究,来论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最根本的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人民拯救中华和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相结合,创造性地把革命和建设引向胜利。 一 毛泽东同志早期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产物,经历了从旧式爱国主义向新式爱国主义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传统农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中科技与人文失衡现象的梳理,以另一种视角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0):43-43
西方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股特殊势力,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近代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具有很大的侵略性和隐蔽性,给近代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是在另一方面,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主要介绍的是1900年以前基督教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栾霞 《科技信息》2007,(22):237-237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这就必然涉及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特殊功用的音乐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音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大的精神支撑,对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就音乐教育的功能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初步论述,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更好地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9.
正"这显然是新西兰最黑暗的日子之一",2019年3月15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基督城)发生严重枪击事件后不久,新西兰总理发表讲话时这样说。若干年来,英国、法国、德国等国都先后经历了类似的"最黑暗的日子",遭遇不同程度的恐怖袭击,这使得西方社会的"伊斯兰恐惧症"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意识领域异常活跃,伴随着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这种思想的活跃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首当其冲,走在了思想变革的最前端。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从中国传统的“仕途理想”向社会公共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中,把大众媒介作为最佳的“公共机构”来传播各自的思想,最终导演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激荡四方的群众性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1.
阎俊卿  阎成栋 《太原科技》2008,172(5):25-26
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核,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社会发展、工会建设方面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著名小说《哥儿》,描写了主人公“哥儿”的“自我”觉醒和成长过程,以及其他几位小说人物的“自我”迷失,批判了日本转型期的封建残余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夏目漱石将关注点放在小说人物的主体意识、“自我”的迷失与重塑上,生动描绘出新旧交替时期的日本社会群像,反映出新旧价值体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3.
囿于转型期社会状态的复杂性与学人思想认识的差异性,人们在讨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的问题上,常常有着见仁见智的理解。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性特征决定了道德伦理需要的现实性基础。因而,持续有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借鉴人类历史上丰厚的和谐思想资源,赋予其新的内涵并加以发展,以培育和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精神,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手段。  相似文献   

14.
徐宁 《科技信息》2010,(8):48-48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党和中央的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反复提到要建设"和谐社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巨大的"和"字,将中国古代"和为贵"的信念发挥的淋漓尽致,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社会需要和谐,公安队伍的未来发展自然也要向和谐倾斜,创建和谐警队,就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入下一个十年中,公安队伍政治建设和社会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认真分析中国现状后大胆提出"先富论"思想,使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面对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书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体系,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最广大的民众也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先富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目的是实现全社会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墨子“节用”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倩 《科技信息》2007,(35):131-131,140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墨子思想因其冷静而深刻的内涵,也能够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本文尝试从墨子"节用"思想的角度来探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类型的和谐社会模式,它们本身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本身存在着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人类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其构建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因地制宜,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首先要从观念上理清思路,认清形势,统一认识,为构建和谐社会确定思想原则.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和谐运行的若干有效机制,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效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逸云是《老残游记》中一个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她生活在近代社会,精神却停留在古代,体现了古代与近代相混杂的人格分裂的特征。她虽是尼姑,却被生活赋予了招待员、陪酒女郎和歌女的角色。她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清醒而又灵活的头脑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时代的矛盾、社会的苦难及其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找不到社会出路,是产生逸云人格分裂特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公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诉求,各种不和谐因素,归根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公平就是实现资源或利益的平等分配,尤其是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同时,社会公正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反映了和谐社会中构建公正思想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