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岚皋大巴山岩溶地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岚皋大巴山岩溶地貌发育在寒武系石灰岩地层的高夷平面上,由于受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地表、地下岩溶地貌发育不够均匀,但以溶洼丘峰为主,溶洼往往积水成湖,是我国南北方典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区。  相似文献   

2.
到过南斯拉夫的旅游者,无不赞叹斯洛文尼亚境内波斯托依纳山洞的瑰丽景色。它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山洞之一,每年吸引着60多万国内外游客。波斯托依纳山洞位于南斯拉夫与意大利交界处的喀斯特高原。自然地理学中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便由这个高原得名,因为这里的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而波斯托依纳山洞又是喀斯特高原中的著名岩溶。它位于高原的比弗卡河谷最低地,由比弗卡河的潜流对该地石灰岩地层天长日久的侵蚀而成。宏伟的山洞体系包括四个洞,全长21公里,洞与洞之间有隧道相通。  相似文献   

3.
一、工程概况 水东路道路改造边坡支护按设计要求为永久性支护.该段左右两侧边坡位于道路路基挖方段,主要为岩土质混合斜交顺向坡、岩土构成黏土、强风化泥岩、中等风化石灰岩夹泥灰岩,该段地表面有岩石露头,且溶洞发育较多,道路开挖后形成倾向85-92度,倾角10-25度,局部见小型绕曲,节理裂隙较发育,2-4条/m,泥质填充或无充填,节理裂隙贯通性、结构面结合较差.  相似文献   

4.
潘晖 《遵义科技》2004,32(4):28-29
遵义旅游资源概况:遵义旅游的现状及市场展望;旅游对餐饮、娱乐、住宿等服务业的推动;对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运输业的推动。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处于省会贵阳及重庆两市之间,北邻重庆、四川,南接贵阳,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也是贵州北部旅游的中心。遵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到了近代更是以著名的“遵义会议”而奠定了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洞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山区是以贵州省为中心,包括滇、川、湘、桂四省区,而贵州是世界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形成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洞穴资源,针对贵州目前的经济水平、旅游现状以及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系统和科学的开发贵州潜在和特征性的洞穴控险、相关科技考察、教学和喀斯特地貌旅游将使贵州的旅游业找到了一个新的启动点并发挥出巨大资源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处于云南高原向广西、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岩溶地区占全省面积的73%左右,洞穴广布于这些岩溶区,特别是石灰岩岩溶区内。洞穴的研究在现代来说不仅可以对岩溶地貌、水文演化的研究起促进作用,同时,也涉及到许多学利的某些分枝的发展,例如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和古人类及古生物学等。贵州的洞穴研究可以说开始于三百多年前徐霞客的研究,而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普遍、深入的研究。现拟对贵州洞穴的研究历史,本文分为四部份,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广泛发育“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然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这些“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相当部分是由泥岩和颗石灰岩呈纹层状互层构成的。颗石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其与海水有关,进一步比较现代黑海颗石藻发育环境及纹层状的颗石藻沉积物特征,发现歧口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沙一段广泛发育的颗石灰岩与黑海颗石藻沉积物产状极为类似。这说明歧口凹陷颗石灰岩是在渤海湾盆地与外海沟通期间,由外海进入渤海湾湖盆的颗石藻勃发、沉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斜坡上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黔东万山-湖南新晃地区的寒武系中风暴沉积发育。风暴沉积的岩石类型主要是砾屑石灰岩和砂屑石灰岩,砾屑石灰岩从细砾屑石灰岩到巨砾屑石灰岩均有,但以中砾屑石灰岩最多,砾屑大都呈板状,但有的呈近等轴状。其排列方式呈平行状和迭瓦状。砂屑石灰岩具递变层理、平行层理、丘状层理、单向交错层理等。砾屑石灰岩和砂屑石灰岩夹于大套暗色中薄层碳酸盐岩中,为斜坡环境中的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9.
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斜坡上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东万山-湖南新晃地区的寒武系中风暴沉积发育。风暴沉积的岩石类型主要是砾屑石灰岩和砂屑石灰岩。砾屑石灰岩从细砾屑石灰岩到巨砾屑石灰岩均有。但以中砾屑石灰岩最多。硝屑大都呈板状,但有的呈近等轴状。其排列方式呈平行状和迭瓦状。砂屑石灰岩具递变层理、平行层理、丘状层理、单向交错层理等。砾屑石灰岩和砂屑石灰岩夹于大套暗色中薄层碳酸盐岩中,为斜坡环境中的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10.
广西的石灰岩按性质可分为纯质石灰岩、夹硅质石灰岩、夹砂页岩或火成岩的石灰岩三种类型。不同的石灰岩风化发育形成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业生产,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广西地处北纬21°36′—26°21′,东经104°28′—112°5′,地貌是一个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盆地,盆地周围群山环绕,最高峰海拔2000米以上;盆地内,酸性基岩地貌和岩溶地貌交错发育,形成特殊的生态地貌景观。南部沿海还有各种海岸地貌发育,构成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造成局部环境的明显差异,加深了森林植被类型的分化和地理分布的复杂性。由于广西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具有较明显的带状分异,森林的分布在地区范围内,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贵州石漠化退化土地及植被恢复模式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本文对贵州石漠化的形成、地质背景以及出现的地貌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贵州的石漠化划分为喀斯特洼地石漠化区,纯质石灰岩、白云岩组成的峰林、峰丛石漠化区, 纯质石灰岩、白云岩缓坡山地、坟丘石漠化区,白云 岩组成的砂质丘陵石漠化区与碳酸盐类岩层与非碳酸盐岩类岩层互层、间层石漠化5种类型,对这5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综合利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轮古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划分3 个岩溶地貌单元和8 类微地貌单元,并细分古岩溶地貌分区,对分区岩溶地貌及储层发育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认为,不同岩溶带普遍发育裂缝和孔洞,但在不同地貌分区内储集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表层岩溶带的岩溶高地和斜坡主d:\PDF\.pdf要发育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储层;垂直岩溶带裂缝、孔洞均发育;而径流岩溶带中的孔洞和洞穴较发育。  相似文献   

14.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们多年在湖北进行野外调查研究所积累的实际资料,就湖北岩溶地貌中的形态、发育特征和规律,发育历史等问题提出了初步看法.特别是强调论述了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五个独具风格的特征。最后还着重指出了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鄂西、山原、三峡三个主要时期,对了解湖北岩溶地貌发育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岩溶洞穴是岩溶地貌的组成部分,它与洞外的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洞穴沉积物常能保存较好的地貌形成的历史印迹,通过对贵州岩溶洞穴沉积特点的分析,就贵州地貌发育演化阶段及分期问题进行了论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贵州西部茅口组石灰岩地层广泛分布,岩溶发育强烈。通过收集资料、野外地质调查、试验和钻探等手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贵州西部茅口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发育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具有不均匀性。平面上呈现研究区中部的六盘水区域岩溶发育十分强烈,西部的威宁地区发育相对较弱的规律;垂向上呈现随着茅口组灰岩埋深的增大,岩溶发育程度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该研究结果对今后贵州西部岩溶区重大工程建设、岩溶灾害的治理及岩溶地质环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黄海太阳盆地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系统研究了地层分布及断裂发育,建立了盆地断裂分布格局及构造样式;首次发现太阳盆地中生代发育两个沉积中心:一个位于北部木星拗陷西南部沿盆地西部两条边界断层分布,另一个位于南部天王拗陷中部;结合地层和钻井资料分析了断裂活动期次和特征,揭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张扭到压扭阶段(燕山运动期);古近纪早期继续压扭抬升、中期张扭、晚期区域挤压抬升阶段(早喜马拉雅运动期);新近纪到第四纪区域沉降阶段(晚喜马拉雅运动期)。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质景观-司南石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莉红  侯兵德 《贵州科学》2007,25(Z1):156-160
石林为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是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司南石林是中国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护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观赏性连片喀斯特石林,空间上连片分布,类型众多,景色秀丽,极具观赏性.石林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喀佐附近,中奥陶系石灰岩之上有一个古风化壳。侏罗系石灰岩质砾岩覆盖在古风化壳之上,并渗入石灰岩裂隙之中。砾岩层厚300 m,砾石由石灰岩构成,砾石大小为0.03~0.05 m及0.5~1 m,磨圆度较好。通过对这个古风化壳的分析,可为中生代盆地边界的确定提供有力证据,也为寻找古砂矿床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