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2,(2):38-43
苏十万信仰产生于元代,流播于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明代,苏氏家族采取重构苏十万的身份,并使其向政治话语靠拢这双重路径,完成了苏十万由民间义士到将领的身份转变。清代以后,民间通过祭祀仪式进一步增强了苏十万信仰在地域社会中的影响力。在苏十万信仰形成的过程中,地方家族的力量处于主导地位,官员、文人则在地方文化认同中扮演了认可、强化苏十万信仰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进程中,民间信仰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漳州是民间信仰密集的地区,近年来,漳州城市改造规模空前,民间信仰的文化生态变动剧烈.以漳州为例,探讨城市改造对民间信仰文化生态的影响,并进而分析民间信仰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汝州市北部山区的民间信仰为例,阐述了经济增长、宗教宽容与村社信仰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为宗教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宗教宽容则有利于信仰多元化;宗教信仰对经济会产生反作用,正确的信仰会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间接促进增长,错误的信仰则贻害家庭和社会。因此,国家的宗教宽容政策还应包含一定的引导性,加强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4.
闽南地区民间盛行的陈元光神祗信仰,是祖先崇拜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宗族性和地域性。就其宗族性而言,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由家族、宗族向利益族群扩散,进而演化成为区域性共祭的民间信仰神祗。而就其地域性而言,陈元光信仰必然会随着俗民群体的迁徙传播到其他地域。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有很强的现实性,从其庙宇神灵的设置、相关的特色传说以及其庆典活动等无不鲜明地体现出来。民间信仰的现实性多以庙宇为主体,为保证香火的兴旺,它必须有关于本庙神灵灵验的传说;它也会尽量迎合信众的需要,满足信众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7,(4):78-83
哪吒鼓乐是闽南民间信仰遗存的古老吟唱形式,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闽南哪吒鼓乐调式简单、节奏简单而有力,具有闽南民间地方音乐的特征,唱词大多是拜请道教的哪吒等神祇。闽南哪吒鼓乐受闾山巫道的影响,具有若干佛道融合的色彩,又结合了闽南民间音乐,是歌舞乐融为一体的闽南宗教音乐。  相似文献   

7.
保生大帝是闽台民众共同信奉的神祇,其主要的祭祀颂唱经典为《大道真经》。《大道真经》有清末流传至今的版本,也有20世纪信众编撰的。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异,原因多与师承、习惯以及地方祭祀文化有关。梳理此类民间文献,对深化、细化闽台民间信仰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分析了民间融资的特点和形式、河南省民间融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延伸出河南省民间融资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民间融资今后的发展趋向,最后对河南省民间融资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省内几所高职院校的先进党支部在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内生活和党员发展等各方面开展的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认为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必须要从出信仰教育、目标管理、健全制度和突破创新几个方面入手,发挥其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师院学报》2018,(1):80-88
潮汕传统宗教信仰是指基督宗教之外的本地宗教信仰。其门类齐全,形态丰富,大体上可分为道教及民间杂神、佛教、官方主导信仰及祖灵祭祀三个类型。潮汕传统宗教信仰参与了潮人心灵的塑造,对潮汕文化的总体建构发生过深远影响,在本地开发和海外拓殖中也扮演过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动画创作中,美术设计决定着整体风格,而风格的营造必须追溯其文化根源。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动画创作宝库。动画创作者应该对传统文化、民间美学情有独钟,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滋润下,设计出有特色、有内涵的现代感强和艺术性佳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萧先生立足于汉魏六朝人的生活,以文学史家之敏锐眼光,熔史识、文学于一炉,动态地多方位地挖掘了汉魏六朝人的灵魂。就其对民间乐府的重视及挖掘之深而言,堪为汉魏六朝平民灵魂的历史。这首先表现在以研究实绩为民间乐府正名,其次是以作品本事与背景的阐发、作品产生年代和本事的考订、词语典故的解析、诗源之辨体及作品艺术特色分析等多种方法,剖析并总结了汉魏六朝民间乐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既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成就卓越的分体文学史著作,又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优秀的文学批评史专著。  相似文献   

13.
云梦睡虎地秦墓漆器图像主要分为写实图像和抽象图像。写实图像以《诗经国风》所描述的情爱为主题,洋溢着清新健朗的气息,浸润着民间艺术的淳朴之风;抽象图像是写实图像的简化和衍生,是龙凤图像的演变,以及受民间文化影响的结果。从纯形式上说,秦漆器图案呈现X型、盘缠型、环绕型几种骨格,它们都是生殖、情爱主题的图式化。从图像学看,秦漆器是中国古代造物艺术风格转变的中间环节,它承继着楚国艺术的浪漫风韵,将商周以来的巫风一扫而尽,开启了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汉代艺术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大多来源于民间、古典文学作品和外来词,在起源方面非常相似,存在着对应现象,但由于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群众的生活方式、历史及宗教的不同,也存在着半对应或不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张仃的艺术设计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也是张仃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时间为纲,以张仃的艺术设计活动为线索,以其文章作品为依据,将张仃的艺术设计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从其基本活动入手,探讨、研究了张仃不同时期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 ,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 ,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 ,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六言诗起源于骚雅,在汉魏六朝成型,在唐代成熟,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并对其杞诗歌样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六言诗的发展,从未能脱离民歌的滋养。六言诗在文人中也曾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因其与歌曲脱节,难以驾驭,始终未能成为诗歌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程瑶 《漳州师院学报》2006,20(4):99-102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形式,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诗歌的翻译尤为困难,应当从诗歌翻译的实践性来探讨诗歌翻译应是忠实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宋词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与其运用各种各样的意象不无关系。在大量的词作中。作者运用月意象、梧桐意象、黄昏意象、草意象和梦幻意象,构成丰富多彩的意境,表情达意,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包含了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民间的蓝染花布十分精美,而染制工艺却不复杂,由于是用油纸版刮浆漏印而产生防染的效果,所以蓝布上的花纹线线相断,有的则干脆用点组成画面。其作画方式是断线为点,集点成线,是为典型的点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