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APA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沥青路面水损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沥青混合料缺乏足够的水稳定性.应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进行试验研究,对APA浸水车辙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浸水车辙稳定度1/K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此指标比较了不同混合料的水稳性能,同时分析了常规水稳试验的不足,证明APA浸水车辙试验能够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性.图3,表7,参9.  相似文献   

2.
国外多数车辙试验选择了车辙深度或相对变形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指标,我国和日本采用动稳定度指标.实际上采用什么指标主要取决于混合料本身抗车辙的性能,其次是对混合料性能的区分度.为了能够客观地验证和说明这个问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蠕变率参数对车辙试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山区高等级公路车辙深度过大的问题,针对不同工况从理论计算的角度提出如何控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方法.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新建路面5年的车辙总量,探讨了有关参数对车辙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满足车辙要求的材料参数调整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借助车辙稳定阶段的线性变化规律并建立预测公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三维车辙模型计算的问题;沥青混合料时间硬化模型参数m对车辙影响较小,控制参数A,n值是控制车辙深度的关键;分析室内车辙试验的实际工况,代入改进后的材料参数,计算得到了使所有工况都满足标准所对应的动稳定度指标要求.采用该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动稳定度指标对材料抗车辙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车辙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研究表明传统的线弹性层状体系可以作为模拟车辙的分析模型.选作沥青基层顶层压应变作为力学响应指标.采用均匀分析方法,合理设计计算次数,有效地获得力学响应,分析层厚和模量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影响.为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沥青道面高温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机场沥青道面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缺陷性(与道路指标不同,无参考标准)问题,通过汉堡车辙试验、普通车辙试验及单轴贯入试验对3种级配混合料进行测试,对动稳定度、蠕变斜率和抗剪强度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动稳定度与蠕变斜率评价指标相一致,与抗剪强度指标相反,且蠕变斜率指标对抗车辙性能区辨性最佳.同时,利用贝雷法设计参数及沥青胶结料参数对其验证发现,贝雷法能够进一步解释混合料级配高温性能优劣,粉胶比与动稳定度、抗剪强度和蠕变斜率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沥青膜厚度与其相关性较差.故建议采用动稳定度与汉堡车辙蠕变斜率、车辙深度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抗车辙性能优劣,为优化机场沥青道面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连续变温下沥青路面车辙分析与高温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地区气候特征为例,采用连续变温车辙分析方法模拟不同温度场、不同接地压力下沥青路面车辙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车辙的显著因素,并据此建立考虑气候的日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连续变温的路面车辙模拟分析方法可更符合实际地进行车辙模拟分析;车辙主要产生于平均气温高于20℃的高温季节的高温时段,且车辙日发展规律呈"S"曲线.因此以5月份平均气象条件下车辙量为基准,提出以车辙指数IRD为依据的高温预警等级与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用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设计的最优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动态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车辙试验和单轴重复荷载试验对9种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测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动态模量试验和高温间接拉伸强度试验不能准确地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车辙试验仅适用于区分不同新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优劣,是否适用于评价再生混合料尚存疑问;重复荷载试验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和合理性,并可得到材料的基本力学参数;将基于重复荷载试验的流变次数指数作为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更为准确;在评价新拌沥青混合料时车辙试验和重复荷载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该关系并不能拓展到再生混合料中.  相似文献   

8.
刘国华 《河南科学》2008,26(6):700-702
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产生层次的取样分析,得出河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产生主要层次原因,为车辙病害处治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判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仪,对6组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同一种混合料、相同的试验条件,最大变形量与动稳定度值存在矛盾性。为克服现有车辙评价指标的不足,提出了"位移能量指数"指标。将车辙变形曲线横坐标上的20 min和60 min对应车辙变形曲线围成的闭合区域的面积定义为"位移能量指数",用来衡量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位移能量指数与最大变形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位移能量指数"体现了车辙变形的发展过程,较动稳定度指标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车辙等效温度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变形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在车辙预估问题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采用车辙等效原则是确定温度参数的有效途径.为此,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典型的车辙等效温度计算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车辙等效温度的思路.进而结合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采用2003年上海地区平均每小时的气象数据对各种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确定车辙等效温度的合理建议,为以后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研究及室内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软件的安装测试和其中的审计轨迹记录,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了审计轨迹记录中注册表信息自动记录和对比工具,运行该工具,能够自动记录注册表信息的变化,并通过安装前后注册表信息的对比获得安装程序写入注册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无锡轨道交通1,2号线及轨道大厦施工区域资料整理和分析,结合变差侧胀试验数据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以及国内外的经验与本地土性,通过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得出无锡地区浅部地层静止侧压力系数与内摩擦角的相关关系,为勘察设计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轨道电路受牵引电流传导性干扰的试验内容和技术要求 ,设计了 50Hz基波和谐波试验方案 ,并提出了试验方法 .  相似文献   

14.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影响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设计了1∶1有砟轨道模型试验系统.通过人为设定的空隙模拟路基不均匀沉降,采用激振器模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研究了在有砟轨道变形稳定后,轨枕空吊前后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余弦型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道沉降变形曲线可用余弦型函数描述;当路基的纵向不均匀沉降槽面积较小且未引起轨枕空吊时,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为1,并据此明确了轨枕不发生空吊情况下路基不均匀沉降与有砟轨道轨面沉降变形之间的计算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路基不均匀沉降继续增加,当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小于1时,有砟轨道将出现轨枕空吊现象,并且面积比将随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试验跟踪立车各种规格滑枕导轨平面类及直角面类中频淬火工艺,归纳总结出中频淬火工艺参数及质量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负荷系数分别为0.070、0.075、0.080、0.085、0.090和0.095的条件下,对浙江省运动技术学校60名12~17周岁田径短跑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少儿男子短跑运动员无氧功率测试的理想负荷系数为0.085,少儿女子短跑运动员无氧功率测试的理想负荷系数为0.08.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足尺沥青路面加速加载车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天生 《科技信息》2011,(5):334-335
本文对沥青路面的车辙展开研究,基于足尺沥青路面进行加速加栽车辙试验,在路面加载的各个时期对车辙的断面特征及车辙深度等数据进行了采集。利用Shami对于不同试验温度和荷载作用次数下的APA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并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进行车辙预估。  相似文献   

18.
 利用GPS 定位全天候、高效率、低成本的特性,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卫星系统、加载接收机的轨检仪、控制网和GPRS 发射站组成.测量前,先构建边连式同步图形扩展式带状轨道监测控制网,并在现有的轨检仪上加载GPS 接收机.测量过程中,轨检仪沿轨道运动:GPS 控制网中4 个GPS 基站与轨检仪上GPS 流动站实时采集定位信息;定位信息经双差处理和整周模糊度解算后,得到RTK(real-time kinematic)观测量,确立轨道中心线;结合轨检小车测出的轨道内部几何参数和轨道中心线,解算出轨道高程.静态实验与外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静态观测误差在0.5 mm 以内,动态误差在15 mm 以内,完全能够满足轨道外部几何参数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某型飞机起飞航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某型飞机详细地研究了起飞航迹计算的模型与方法 ,并对利用本文的模型和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到某机场试飞测试数据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得到了给定起飞质量和机场条件的起飞航迹计算数据 ,它与试飞结果基本吻合 ,说明模型合理、解法正确、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研制磁光盘机械特性测试系统时根据相同位移长度内的光栅信号和光道信号周期数以及光栅信号每mm周期数测量道间距的方法、原理及实现,提出了相对基线过零求周期数的方法,给出了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