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故事.不少人视其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作品,与淫秽、爱情等内容无关,它的文学价值在于真假共存的叙述结构和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通过暴露虚构,<洛丽塔>成为元小说.  相似文献   

2.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通过从元小说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其元小说技巧,认为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元小说的特点实际上已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小说形式创新的普遍特征了。因此,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元小说式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它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纳博科夫因《洛丽塔》的出版畅销而改变了经济窘境并进而奠定了其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地位。洛丽塔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是沉默而缺场的,她由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小说创作者纳博科夫和小说阅读者三方共同参与建构。亨伯特之洛丽塔是其童年记忆投射的镜像,是幻象之物;纳博科夫之洛丽塔是他独特的艺术创造,是制谜之物;读者之洛丽塔则是视域融合后镜像与谜底的再生成,是共构之物。  相似文献   

4.
梁军童 《科技信息》2010,(17):I0206-I0206,I0400
本文主要分析奥尔罕·帕慕克在《黑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元小说性,包括作者露迹,故事里套故事,拼贴,多种结尾,互文性,等等。帕慕克在《黑书》中很流畅地运用了各种元小说的写作手段,体现了小说的百科全书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何朝辉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95-97,153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小说《洛丽塔》。小说在讲述一个饱受争议的故事的同时,通过诸多隐喻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理解,认为纳博科夫将这些细节称之为小说的神经、脉络和坐标。读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细读,能获得一个合适的文学视角来解读《洛丽塔》和纳博科夫,从而走进纳博科夫潜心营造的艺术世界,感受到纳博科夫努力追求的"美学幸福"。  相似文献   

7.
贾娜 《科技信息》2012,(12):132-132
《洛丽塔》因描写继父与幼女的不伦之恋,广受各国读者关注。从道德、心理、真实性等层面对这对父女畸恋的分析却遭到了作者纳博科夫的否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中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分析这部虚构小说中的永恒真理。  相似文献   

8.
阮晓静 《科技信息》2013,(25):148-149
麦克尤恩的《赎罪》是一部具有多种特点的小说,其元小说结尾,既体现了麦克尤恩叙述历史、再现历史的努力,也反映了他对小说虚构本质的清醒认识。小说主干部分和结尾部分的比重相差悬殊,主动揭示小说的虚构性,给予读者强大情感冲击力。因为作者精心采用了元小说技巧,因此,把《赎罪》归为元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9.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虽然小说的创作不是在后现代主义时期,但小说中明显地具有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如:黑色幽默,元小说,戏仿,反讽,拼贴。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解读,可以看出作者要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幽灵作家》是美国当代文学大师菲利普·罗斯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分析其元小说特征,指出叙述者利用想象实现视角越界,进行叙述操纵是为自己塑造一个陷入艺术和生活矛盾张力中的影子,表达了对小说和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酒国》是莫言创作的较为典型、成熟的先锋小说,虽然生不逢时,面世后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先锋艺术成就不能忽视。《酒国》的先锋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虚构了一个欲望无度的"酒国"生活,创造了一个多重文本重复叙述的迷宫化的叙事艺术结构,有着显著的反讽风格,以及典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与魔幻写作手法的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创作的《洛丽塔》,一度被认为"色情、乱伦和不道德"而遭遇出版困难,后来,不得不在巴黎一家出版社出版,直到1958年在美国普特南书局出版并登上全美畅销书榜首,这恰好说明了作品所蕴涵的价值。初读小说,更多的是感觉它是一部奇书:曲折的出版过程,洛丽塔和亨伯特奇畸的恋情。再读《洛丽塔》,不由慨叹,为他们的悲剧人生而叹婉。本文将分析洛丽塔性格缺陷、家庭生活、社会教育影响和亨伯特心理障碍、畸形,探究、揭示他们爱恋、人生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郭世超 《科技信息》2013,(6):222-222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的一部作品。该书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该作品进行解读,总结出小说中的荒诞意味,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及小说所具有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慧 《中国西部科技》2015,(4):72-73,87
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艾德加·爱伦·坡的私室》具有明显的历史元小说特征,作者特意聚焦被传统历史小说忽视的边缘历史人物和事件,运用带有高度自涉性的叙事策略传递了卡特一贯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了她对历史开放性解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介绍食物不再是任务的时候,他的语言中就闪耀着华丽、风趣的隐喻。作为运用隐喻的大师,伟大的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在小说中利用食物来渲染效果,比如,他用"牡蛎似的"一词来形容绿色眼睛的质感,色彩与光泽。在《洛丽塔》中,描写亨伯特和洛丽塔辗转的汽车旅馆时,纳博科夫写到:四周是多结的松木,其金褐色的光泽让洛丽塔想到了油炸小鸡的骨  相似文献   

16.
《洛丽塔》是俄籍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因以一个中年男人对一位少女的畸恋为主题而饱受世人争议。但长期以来对《洛丽塔》文本的解读多着眼于道德层面,很少从叙事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借助费伦的不可靠叙事理论,分别从引子和正文两个部分分析《洛丽塔》中的不可靠叙述并探析了其中隐舍作者的构建。揭示出作为人物的“我”——亨伯特的叙述虽看似合理但却是在用不可靠叙述来迷惑、考验读者,使亨伯特在美化自己的同时又戏剧化地暴露自己,从而完成蕴含其中的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元小说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元小说的产生和元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对元小说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元小说的研究者及论文数量尚少,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元小说研究必将成为小说乃至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有着明显的后现代特征的美国小说《时时刻刻》与现代主义小说名作《达洛卫夫人》之间有着互文关系。《时时刻刻》通过互文性传承了《达洛卫夫人》的风格和主题,然而,它还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表现在它对《达洛卫夫人》的主题的拓展、深化以及对后现代涵义的扩展上。  相似文献   

19.
约翰·巴斯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迷失在开心馆》是一部晦涩难懂的作品,然而它又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文章旨在从其叙述方法、叙述的不确定性和元小说元素三个方面分析其实验性语言特点。这部作品对提高读者文学修养有积极意义,肯定了巴斯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浅议《理发》的文本叙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183;拉德纳的小说《理发》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直接引语为文本叙述语言,真实而极具口语化特征的叙述语言给读者带来了逼真的听觉体验。而叙述者既是超故事层的讲述者,又是元故事层的参与者与审美对象。通过对叙述者主观不可靠性的真实还原,小说为读者创造了宽广的情感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