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2年4月10日以来。全国连续发生3起较大以上煤矿透水事故,共造成24人死亡或被困井下。分别是:4月10日.中煤集团公司上海大屯能源公司孔庄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7人被困,经全力抢救,其中3人成功获救,4人死亡。4月13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善福联营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11人死亡。4月14日。河南省煤层气公司平顶山裕隆源通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11人被困,经全力抢救,其中2人成功获救,7人死亡、2人.被困井下。  相似文献   

2.
1月3日,攸县燕山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3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奋力施救,2名矿工成功获救,1人遇难。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月5日-2017年2月6日山西朔州煤企冒顶事故致9人遇难1月17日10时45分,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境内的中煤担水沟煤业有限公司井下4203工作面皮带巷发生冒顶事故,10人被困。1月18日上午,经全力抢险救援,被困矿工1人获救,9人遇难。湖北南漳县山体滑坡事故造成12人死亡1月20日,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便河村发生山体崩塌,一家度假酒店部分建筑被压垮,15人被困。经专家现场勘查,崩塌体长30米,高3米,约3000立方米。经过近40小时的救援,现场共搜救出15人,其中3人获救,12人遇难。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贵州、山西等省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煤矿,其产量几乎占了我国煤矿总产量的一多半,相应的,也是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省份。而在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就是顶板事故。以贵州省为例,2006年,贵州省共发生煤矿事故453起,其中256起为顶板事故,约占56%;因各种事故死亡的人数共计698人,因为顶板事故死亡人数为296人,约占死亡人数的42%;2007年,贵州省共发生煤矿事故407起,其中200起为顶板事故,比上年降低约7%;因各种事故死亡的人数共计544人,因为顶板事故死亡人数为210人,比上年降低5%。尽管顶板事故逐年减少,但是显而易见的,顶板事故还是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因此,防治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时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5月2日20点12分,花垣县太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花垣县龙潭镇土地村的矿洞巷道坍塌事故中被困在井下的3名矿工,经过省、州、县三级组织的198小时的紧急救援,终于成功获救。参与事故抢险的湖南  相似文献   

6.
从五月份以来,我省非煤矿山险情、事故多发,5月17日,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龙潭镇角弄村糯米冲铅锌矿区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5个非法矿硐被毁,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5月29日,郴州市白湖区鲁塘石墨矿三工区因顶板垮塌,当场死亡4人;7月14日至17日我省郴州、衡阳、永州三市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及泥石流,非煤矿山企业灾情严重;8月19日,常德市石门县天德石膏矿区发生采空区塌陷,造成井下9名矿工遇难,地表两栋房屋被毁;8月30日,常德市鼎城区沧山乡沧浪坪村祥发金矿主井硐顶板冒落,10人被困井下,所幸被救。5—8月,全省非煤矿山因顶板冒落、片帮冒顶、中毒窒息、高处坠落等原因直接造成42人死亡,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重特大事故多发的现实,反思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在实施了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后,为什么险情、重特大事故还会多发?我们应认真解剖分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状况,检讨我们的工作,从中寻找出具有规律性和指导意义的东西来,改进工作,扭转事故频发的势头,改善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20日,溆浦县舒溶溪乡井湾粘土矿+257北斜井变坡点下10米处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共3人涉险,埋于矿洞。各级领导迅速做出决策,组织人员核实事故情况,并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赶赴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经过16小时20分的奋战,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相似文献   

8.
王家煤矿事故,祸起于水患,更起于非法生产 10月30日13时50分许,湖南省娄底市所属的涟源市古塘乡王家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有52人在井下,其中35人自救生还,17人被困!事故发生后,湖南煤监局娄底分局、当地煤炭管理部门、涟源市有关领导及时赶赴现场紧急救援,至30日18时30分成功救出15人,并在20时左右找到2名遇难者遗体。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煤矿二水平301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班下井81人,截止20日16时30分,已安全升井56人,事故造成24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煤矿"8·18"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给当前煤矿安全带来沉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煤矿二水平301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班下井81人,截止20日16时30分,已安全升井56人,事故造成24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煤矿“8&#183;18”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给当前煤矿安全带来沉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志虎 《科技资讯》2013,(15):99-99,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也不断的提高,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瓦斯,顶板突水事故,然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生产安全事故之一。回采工作面顶板。这种事故往往会造成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煤炭生产造成主要威胁,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工作面顶板管控,回采工作面顶板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煤矿生产安全,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显著。本文对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形成过程和顶板事故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煤矿业是重要的能源行业。同时,在煤矿生产管理中,有效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是一项非常重要并且艰巨的任务。开采煤矿是一项技术性强、危险性比较高的工作,因为存在井下开采以及管理等问题,危险因素比较多,从而发生事故的概率也比较高,在煤矿五大灾害中,顶板事故是最为严重的一项。在这基础上,顶板管理也成为煤矿管理中的重要一项任务。该文就如何控制顶板事故、加强顶板管理作出了讨论,分析顶板事故发生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管理煤矿中的顶板事故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8月4日5时30分左右,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以下简称济煤二矿)23001工作面切眼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70万元。事故发生后,该矿隐瞒不报,直至2014年10月8日才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了相关情况。而就在8月4日当天,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通报了发生在黑龙江和江西的两起瞒报谎报煤矿事故,并要求作为反面典型开展瞽示教育。这就不免令人产生疑惑,济煤二矿为何敢顶风作案?为何在各级政府严格管理的高压态势下,瞒报事故屡禁不绝?归根到底,其背后是无法斩断的利益纠葛。上报=停工停产=巨大损失?2014年8月3日22时,济煤二矿  相似文献   

14.
吴家顺 《科技信息》2009,(25):I0361-I0361
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是顶板事故。我县煤炭行业自2001年至2008年为止,共发生安全伤亡事故6起,死亡6人,其中顶板事故5起,死亡5人,占事故总数83%。鉴于如此多发的顶板事故,要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加强顶板管理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关键。为此.为加强我县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从多角度和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探索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对顶板管理实行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15.
沙晴 《大理科技》2005,(1):72-74
最近从新闻媒体上经常看到、听到的“矿难”多发生在煤矿,而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技术落后、设备老化、设施不全、投入不足的采煤矿山。从统计数字上看,仅2004年全国煤矿事故多达3639起,死亡6027人:我省华坪县某煤矿在去年5月21日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4人。“矿难”血淋淋的教训.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2月25日17时5分左右,隆回县大园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特大事故,据悉,当班共有井下作业人员24人,死亡18人,2人获救。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煤矿顶板事故发生之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预防顶板事故的主要环节,提出了预防顶板事故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采矿作业中,顶板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之一.2005年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3.3%。该文通过对项板事故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湖南煤监局日前作出批复,同意事故调查组对2008年7月19日湘潭县谭家山镇邓公煤矿发生的一起较大运输事故、2008年8月30日石门县五峰山煤矿发生的一起较大顶板事故、2008年9月23日涟源市枫坪镇群力煤矿发生的一起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原因的分析和事故性质的认定,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了严肃相应处理,其中6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名矿长撤销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书,其中1名矿长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自撤职或白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分析影响煤矿顶板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而更好地对煤矿顶板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从人、物、环、管理等4大类20个组成要素出发,构建煤矿顶板事故风险指标体系.基于G_1-DEMATEL法建立煤矿顶板事故风险因素分析模型,得到各个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值和综合影响矩阵,计算煤矿顶板事故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结果表明:煤矿顶板事故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是内部管理机制(C_(43))、违章指挥(C_(44))、监督体系不完善(C_(46)),以及人的因素中的三违行为(C_(11))、人员进入冒落区(C_(12)).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