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余靖从“和”的政治理念出发,阐述“和”而“两存其好”的外交思想,维护了国家主权尊严和国家利益,缓和了北宋与西夏、契丹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化解了北宋面临的危机,对维护北宋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冗”问题指北宋时期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的严重社会问题.北宋统治者希望通过增加官员数量,提高官员待遇,扩大军队数量来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但严重的“三冗”问题却威胁到北宋政权的安危,造成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刘涛 《枣庄师专学报》2010,27(1):129-133
宋代《春秋》学者众多,相关著作丰富,春秋学成为经学中的“显学”。作为一种“经世之学”,春秋学随着政治抗衡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出现意识的转变。“尊王”与“攘夷”是春秋学的主流意识,北宋偏重“尊王”,南宋侧重“攘夷”。民族矛盾与战争贯穿整个赵宋王朝,“攘夷”也为两宋《春秋》学者所重视。南宋由于处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攘夷”成为最强的时代之音。而重在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伦理纲常的北宋“攘夷”的态度也相当明朗。生活于北宋前期的孙复和中期的刘敞,他们的春秋学的著述经世色彩强烈,其“攘夷观”不仅丰富了北宋春秋学的华夷观念,也针对时政提供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两宋在山水画中北宋主要是层峦叠障,布置茂密的“以大观小”全景式,而南宋是去其繁章,采其大要的“以小显大”截取式,因而北宋山水画显得雄浑、博大、庄重,南宋秀丽、小巧、优雅。北宋山水画地域特点强,状物高于达意。南宋抒情气质强,创意高于状物。这样北宋以形象的深入刻画来丰富画面的构图变化,以景物的渐层、重复的节奏来形成画面的统一,南宋以突出刻画某一主体形象来构成画面视觉中心,以简洁空灵来加强画面的艺术感受力。  相似文献   

5.
论北宋文人对《文选》的评价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文人对《文选》的态度总体上是友善的。《文选》在北宋的流布态势,经历了由初期的繁盛到中后期的平稳变迁。北宋初期文人重《文选》,作诗为文常宗法《文选》,中后期文人仍然熟悉《文选》,苏轼对其态度是个特例,是重视下的“求全之毁”。当然,北宋也有小部分文人对《文选》态度冷淡。  相似文献   

6.
李觏,北宋时期具有重农思想的伟大思想家,其经济思想以重农为核心,为此提出了“均田”、“薄税”、“强本”、“平籴”等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北宋诗人崇尚唐人唐诗,以盛、中、晚三唐的诗人诗作为主。其形式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即“别集整理”、“选集编选”、“唐集校注”、“诗话评说”、“序跋品评”;而于诗歌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则重在相互唱和而成风气、汲取各种创作技法以为己用、继续乐府诗的创作等方面。因此,以崇尚唐诗为主流的诗歌创作,历史地成为了推动北宋诗歌繁荣与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高度中央集权和守内的政治结构下,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丑恶的、执拗的形象特征,对他的评价也是毁大于誉。现存与王安石有关的元杂剧也是采用“褒苏贬王”的模式,其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高度中央集权和守内的政治结构下,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丑恶的、执拗的形象特征,对他的评价也是毁大于誉。现存与王安石有关的元杂剧也是采用“褒苏贬王”的模式,其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1.
齐己在袁州拜谒郑谷并献诗,有宋以来已是定论。本文疑之,认为齐郑初会在襄州,并以为《早梅》诗产生于宜春。  相似文献   

12.
从诗经学的研究看刘敞对欧阳修经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宋庆历年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经学思潮,即宋学。促成宋代这种经学风气转变的标志性人物有人认为是欧阳修,也有人认为是刘敞。而从刘敞的《七经小传》和欧阳修的《诗本义》来看,可以发现刘敞对欧阳修的经学思想明显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七经小传》的成书早于《诗本义》;二是对《诗经》的研究在论述的形式上,《诗本义》与《七经小传》有相似之处;三是对《诗经》的论述在思想内容方面,《七经小传》为《诗本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齐梁是东宫武装体系的继承与变化期,南齐恢复宋初东宫武官体系,但员额发生削减,这一变化与太子侍从类职官员额的削减相对应。南齐沿袭两晋的武职文授的特征,并扩大到东宫次一级武官身上。萧梁继承了宋、齐的武官体系,在天监官制中,形成了更加严格的对应统属关系,东宫武装的整体地位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史传文体是古代,尤其是南北朝文体中一种重要文体,其渊源有自,章法可循。古人重史,源于人们对史学性质、史传体例和史传撰述的认识。其中,他们又将科学地合理地建构史传体例作为撰述的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体例确定之后,写什么,怎么写,随即进入实际撰述阶段,其成败得失,由史家的史识、史笔、史才所决定。南朝现存的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便是严依这一撰述规律而被历史保存下来的典范之作。它们既是后人研究后汉、宋、齐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研究南朝史传文体的重要范本。其撰述成功,再现了南朝史传文体蓬勃兴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镡津文集》是北宋著名僧人契嵩的别集,自问世以来,其祖本、元刊本残本、明弘治本、清代等刻本相继流传。祝尚书先生虽于《宋人别集叙录》中对它的版本进行了整理,但却没对其各时代的流传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其他关于《镡津文集》的研究也如此,均未有全面而细致的版本梳理和分析。本文通过对《镡津文集》编刻的考察,分析其别集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勰论宋齐文学,于泛泛的称扬后面,实际作出了否定性的评价,这在有关宋齐文学的论争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例。针对宋齐以来文风的讹变,刘勰提出“矫讹翻浅,还宗经诰”以及“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概括乎雅俗之际”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是基于其“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文学古今之变的规律性的理解。刘勰的这一探讨不仅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乏指导创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潘阆首先在词中写意城市风光,柳永则真正开拓了以词描摹城市风情的新境域,张先对此也有贡献;韩琦、苏轼、仲殊、秦观、周邦彦等词人则继续把城市风情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诸子对文献的认识及分流别派,是文献分类思想的萌芽。古代文献分类正式出现在西汉,以刘歆所撰《七略》为标志,创立六部分类法。魏郑默制《中经》,开创四分法,《隋书·经籍志》正式确定四部分类法及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南宋郑樵首用十二分法并首创三级分类体例。清代《四库全书总目》采用四分法,表明四分法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宋学者徐积一生积极用世,身后却被赐谥处士。宋代类似赐处士号的数量明显增加,不少致仕官员与任学官者也被认定为隐士,体现出唐宋问隐逸文化的深刻变化。它表明宋廷开始改造传统隐逸文化内涵,实质是将隐逸文化的不合作内涵替换以合作,这是一种被隐逸,可称之为“赐隐”,是宋以下集权化的一项举措。  相似文献   

20.
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描写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昌盛的饮食文化。从《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果子、包子、冰雪、豆芽菜这四种小吃可以看到宋代饮食文化的繁荣。宋代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