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滇黔桂三省21条剖面和82个地质点中采获了牙形刺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和沉积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以及其它古生物带来的大量信息,讨论了牙形刺的古生态。认为南盘江地区二迭纪牙形刺的属种组合和产出频度与沉积相的关系非常密切,并划分了三个牙形刺群落生境和一个无牙形刺的区域。为本区二迭纪沉积相的划分提供了一项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生代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吉林伊通、长春、永吉、桦甸等野外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贴方式、古亚洲洋南支洋闭合过程以及华北板块北缘沉积特征与盆地演化。研究区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沉积体系保存不全;受中新生代构造的影响,叠加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地层被破坏,多为哑地层,上述原因导致对古亚洲洋闭合之前盆地的性质及演化认识不一,制约了对有关重要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采用沉积学的方法,结合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同位素测年等理论和方法,依据现存古生代地层和不同构造部位的沉积盆地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开展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恢复沟弧盆体系的分布以及岛弧的类型、时代,探讨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将是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构造演化特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前寒武纪是地球形成与演化史上最为漫长的一个地质时代。地球如今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5.42亿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以后,地球出现了大量的生物,称为显生宙。显生宙的第一个地质时代,就是寒武纪。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就是比寒武纪更古老的约40亿年漫长的地球。地球80%~90%以上的大陆,是在25亿年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白垩纪是地质历史演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东部蕴含油气盆地大多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松辽盆地是白垩纪亚洲古陆上最大的陆相沉积盆地,本文依据泉头组岩心、录井及地震资料,开展了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等地质综合应用研究,为重新认识松辽盆地沉积地质发展史和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鸿祯,地质学家,1916年11月生,山东苍山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兼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主要研究成果是: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构造阶段的观点,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提出了地球史上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其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以及地球演化中曾发生阶段性有限膨胀的设想.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等20余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1982年)、二等奖(1987,1991年),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1988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4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对中国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9个纪的海相地层中、于1883至2015年、根据中国材料创建的757个属的腕足动物化石进行逐一查考和再研究,对属的取舍及其分类位置提出了新观点,并将相关的模式种展示于125个图版中。在最新各纪年代地层框架下,更新各属的地质历程,并确定各属的地理分布。在梳理相关的其他腕足动物属的基础上,论述各时期的化石组合或动物群;并对显生宙几个重大宏演化过程中腕足动物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中国的这些腕足动物化石,不仅在地层划分对比、盆地分析和矿产勘探上有重要意义,在古生态、古生物地理、古气候与古环境及全球古地理再造上,也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地史中主要生物类型出现、生物爆发和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群绝灭等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的关系。这些生物圈事件包括生命起源与无核生物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出现、后生动物的出现、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寒武纪早期的生物大爆发事件以及晚奥陶世、晚泥盆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和白垩纪末期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在讨论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群绝灭的可能原因时,把地内原因与地外原因结合起来,阐述了地史中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事件乃至地外事件之间的耦合效应。但是目前还难以识别事件形成的初因,需要进行高精度的地层学方面的研究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     
正贵州地质历史时期不同的海洋古地理格局形成独特优势矿产资源。古生物化石瓮安生物群:震旦纪陡山沱期(距今约6~5.8亿年),瓮安地区出现目前世界最早的多门类宏体生物群。凯里动物群:中寒武世早期(距今约5.2亿年),凯里地区出现11大门类、120多属动物群。为生命起源与演化、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居住的地球已有15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距今5.7亿年开始地球上保行了大量的硬壳无脊椎动物化石.5.7-5亿年前的这段时间在地球历史上称之为寒武纪.具硬壳的无脊椎动物在这个时期暴发式的大量发生和发展.所以,在生物演化历史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演化阶段.提起寒武纪,人们自然会想到三叶虫.的确,在寒武纪海洋中生活着大量无脊椎动物:三叶虫、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海绵动物、古介形类、鹦鹉螺类…….其中,三叶虫是最重要的一类,也是保存化石最多的一类.地质工作者研究寒武纪的地理、地层分布、时间划分、生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沙尔湖煤田形成受诸多种因素影响,如古地理、古气候、植物演化、地壳运动、构造发展等。新疆主要成煤期主要集中在中侏罗时期,在西山窑及八道湾组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沙尔湖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本文介绍了沙尔湖煤田的形成与古地理、古气候、植物演化、地壳运动、构造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动物门类爆发性出现和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自此,地球海洋生态系统从前寒武纪菌藻类支撑的2极食物链生态系统转变为动物消费驱动的3极食物链生态系统,成为地球隐生宙和显生宙的分水岭,是研究和探索显生宙地球宜居性演化的关键。寒武纪大爆发以地球海洋突然大量、快速出现的两侧动物和矿化壳体为标志。这些帽状、管状的壳体化石,除了少量蜕皮类,大多数属于不明亲缘关系的冠轮动物。因此,寒武纪早期冠轮动物的起源与谱系演化是古生物学乃至现代生物学颇具争议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腕足动物是地质历史上化石保存最为丰富、地史延限最长的冠轮动物重要分支类群,是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核心代表,其研究对于了解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和地球生物宏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腕足动物起源存在多种假说,主要包括帚虫状祖先起源、蛤氏虫起源、托莫特壳起源和胶结质椎管状触手冠动物起源等假说。该文以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为主线,以化石系统实证或证伪国内外腕足动物起源假说为目的,全面总结了寒武纪腕足动物化石生物学的重要发现和认识,探讨了地球已知最早的内肛动物、笼头虫和分节的威瓦西虫,以及胶结质椎管状腕足动物玉玕囊形贝发现...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恒山太古代古老陆块: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变质地块的构造热演化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及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带、五台群金刚库组高压变质泥质岩的发现表明,可能存在太古代末到古元古代初东部陆块、西部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行山变质地块北段与恒山变质地块的地质学、地质年代学、构造热演化和地球化学资料对比反映这两个变质地块在华北地台形成演化早期应为同一构造单元,相当于东部陆块的西部活动陆缘.经历了东部、西部陆块碰撞作用而发生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多年实地考察,研究了天津蓟县地层剖面的结构系统、分布规律、地层剖面主要特点和形成演化过程,探讨了该地层剖面在地球演化、古地理、古生物等方面的科学价值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金沙江古特提斯造山带地层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造山带地层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将滇西北金沙江造山带划分出5个构造地层带,建立了新的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根据古生物生态组合,沉积组分,盆地充填序列及沉积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不同构造地层带分别形成了稳定地块,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洋盆及岛弧环境之中,在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金沙江古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生态地层学是应用古生物群落来划分和对比地层的学科,它是地层学中可以和年代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等相并列的一个新分支。群落是“在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生活在一起的生物群”,在一个群落中既包含了特定的生物群的概念,也包含了该生物群当时生存的环境的概念,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群落群则表示一些具有同源关系的群落,可以被设想为Petersen群落的时间应列。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变质岩地区地层研究的构造地层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地层学方法是变质岩,尤其是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区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由于变质岩系经历了强烈(或多期)变质作用和形变作用,使其原岩成分、组构都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一般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方法都难以进行合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构造地层学方法可以具体划分为八个主要工作步骤,归纳起来从局部构造研究着手,搞清岩层相对层序,建立地层组、段,最后恢复全区构造轮廓。文中详细分析了通安、黎漠地区的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地史中主要生物类型出现,生物爆发和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聚群绝灭等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的关系,这些生物圈事件包括生命起源与无核生物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出现,后生动物的出现,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寒武纪早期的生物大爆事件以及晚奥陶世,晚泥盆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和白垩纪末期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在讨论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群绝灭的可能原因时,把地内原因与地外原因结合起来,阐述了地史中生  相似文献   

18.
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多因地质时代久远而受到过变质作用的强烈改造,因而沉积作用过程研究难度较大且较为薄弱。以详细的野外地质剖面测制工作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通过野外岩石类型鉴定、沉积构造鉴别及室内岩相古地理综合分析等,发现太行山中南段长城系赵家庄组发育陆相→海相的沉积岩相组合,主要形成环境为冲积扇相→潮坪相,地层顶底界线清晰,易于识别。赵家庄组完整的地层层序可划分为4段,包括粗碎屑岩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层和叠层石藻礁层,岩石类型丰富,地层沉积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沉积环境指示作用,可以作为地质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前寒武纪沉积环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9.
甘肃北山地区晚二迭世陆相地层及其古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最新地质资料,对甘肃北山地区的晚二迭世陆相地层作了初步总结。按沉积物性质,将北山地区的上二迭统分为南、北两个相带:北带为正常沉积岩,沿用红岩井群。南带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新命名为方山口群。文中简略地分析讨论了北山地区晚二迭世古植物群特征,指出它是以安加拉区植物群为主体,并混杂有少量华夏区植物分子。根据化石组合内容及地层层序,论证了它属晚二迭世的理由,并与国内相当地层作了概略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 ,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 ,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图是第二代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标志 ,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为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以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为例 ,在对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泥盆系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了层序、体系域、层序界面或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 ,进行了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尝试。实践表明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能够用更客观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盆地的充填和演化历史 ,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