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中居于首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三个代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科学准确地把握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系,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化方向的关系,人民利益与人民利益代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国共产党不仅有自己的先进文化,并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党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看,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一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创造出绚丽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当代史中,有大量的史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既是题中之义,也是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内容上是同一的,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要充分认识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思想,加强图书馆在馆员职业道德,教育职能,馆藏,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一次明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建设先进文化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全面坚持“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此,党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带领人民努力创造出反映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武器、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黎莉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4):130-132
深刻领会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当代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根本性任务。大学图书馆应通过现代化设施建设,丰富、进步的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热爱化事业的精神来充分体现“代表先进化前进方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八十年来之所以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因此,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二、加强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道德风尚;三、批判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立足本国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四、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发展价值观的基础,是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前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共产党人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要条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民本价值观的核心,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辟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概念的继承和发展.这体现在三方面在文化与劳动关系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文化发展动力上,明确要保护好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文化功能角度出发,提出社会全面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党群关系的畸变,民心的流失,使苏共被其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抛弃,是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批判.这次大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使了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摆脱苏联模式,进行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阶段.中国以苏联为鉴,在"八大"上提出了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在法西斯势力高涨并给世界局势带来动荡不安时,苏联提出了维护世界安宁的正确路线——集体安全政策,但最终却以苏德条约的签订而宣告破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及祸水东引的不良居心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该政策失败的关键。本文将转换视角,从苏联方面对待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法西斯国家的真实心理来破析苏联对集体安全计划失败应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论红军长征与打通苏联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6年5月起,为尽快适应国内抗日教亡形势发展需要,尽力争取苏联政府与共产国际的军事援助,中共中央提出了红军主力在西北会师并以打通苏联外援通道为主要任务的新战略方针。随后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转变,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陕甘,红一方面军发动了东征和西征战役,至当年10月三国大会师,跟即发动宁夏战役及西路军远征,力图从宁夏,缓远,新疆三个方向上,完成打通苏联之任务。本文试图解析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把握红军长征与打通苏联之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弘扬"红军精神" --兼论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精神”是川陕苏区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重要的苏区文化现象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生成因素,今天仍然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红军精神”要与时俱进,弘扬“红军精神”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新世纪老区发展的精神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苏联模式由于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和后期改革措施不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并最终在历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走向了失败。但人们不能简单地将苏联模式中一些具体形式上的弊端夸大为苏联模式本质上的弊端,更不能将这些弊端直接作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更不应因此而否认苏联模式对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曾经作出的伟大贡献。而是应在分析苏联模式弊端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现状对避免其弊端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934-1937年新疆盛世才政权与苏联在政治军事上建立了反帝、排斥国民党政府和共掌新疆政权,共保新疆安全的同盟关系,经济上苏联对新疆给予了大规模的援助.苏盛同盟是苏盛援助与受援助、控制与被控制、控制与反控制的集合体、是苏联大国利己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苏联在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用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失误,从而引发了知识分子的背离,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我们要汲取苏联的教训,围绕中心工作,充分肯定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实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央苏区的商业贸易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苏区苏维埃红色政权建立后,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保障苏区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苏区经济的全面建设。本文就中央苏区的商业贸易建设对苏区经济的建设发展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作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闽浙赣(前期称赣东北)苏区是方志敏等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坚强的苏维埃阵地”.1930年底之前,有“方志敏式”根据地和全国“六大苏维埃根据地之一”之称谓,故基本上被认定是独立的一块红色区域.然而,依据众多历史文献记载和对历史事实的深入研究,从1933年春季中央苏区及闽浙赣共同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闽浙赣苏区已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