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为了探讨哒嗪酮类(1,3)-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的结构与其药理活性的相互关系,本次研究拟对20个哒嗪酮类化合物分别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的研究,并各自建立起相应的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利用CoMFA建立起来的模型相关系数r~2=0.999,交叉验证系数q~2=0.585;而CoMSIA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87,交叉验证系数q~2=0.534,均满足标准模型的需要.而将这2种方法建立起来的3D-QSAR模型用于哒嗪酮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的预测,也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且从等值面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哒嗪酮类(1,3)-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的结构上适当引入一些疏水基团和氢键受体可以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25-229
采用分子结构描述符对吡喃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活性预测,通过逐步回归(SMR)方法建立了分子结构描述符与活性之间的定量模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其模型相关系数R=0.985 7;继以留一法(LOO)进行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0.954 6,说明定量相关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以Meldrum酸为原料经两步合成6-甲基-4-羟基-2-吡喃酮的方法:将文献中酸催化关环,加热脱羧两步反应改进为在溶剂中回流一步完成. 相似文献
4.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特异性地抑制肠促胰岛素的降解,GLP-1和GIP,这两者都是血糖稳态的重要调节剂.由于其潜在的生物功能,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的治疗策略.目前,几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或正在进行临床评估.在以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为中心的长期研发过程中,化学稳定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能一直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自1998年起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发展状况,并将其根据核心结构分为几类同时讨论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PM5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29个新型1,5-二芳基咪唑类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的结构进行了全优化,从数据库搜寻或计算了它们的430种结构参数,利用遗传算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经典结构-活性关系(2D-QSAR)。抑制剂结构优化表明活性1,5-二芳基咪唑类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具有类似塞来昔布等三环类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的立体结构,但构效关系研究则表明该类抑制剂具有不同于塞来昔布等传统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新型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乙酰基甘氨酸与对氯苯甲醛通过经典的Erlenmeyer步骤合成了(Z)-2-甲基-4-对氯苯亚甲基-5(4 H)-噁唑酮,然后与乙酰乙酸乙酯在三乙胺催化下发生Michael加成,之后经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再通过分子内的亲核加成得到5-乙酰胺基-4-(4-氯苯基)-2-甲基-6-氧代-5,6-二氢-4 H-吡喃-3-羧酸乙酯,并用IR、NMR、MS及X-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189 29(13)nm,b=0.968 44(10)nm,c=3.172 1(2)nm,V=3.653 5(6)nm3,Z=8,Mr=351.77,Dc=1.279 Mg/m3,λ=0.071 073nm,μ(MoKα)=0.234mm-1,F(000)=1 472,最终偏离因子(对I2σ(I)的1 413个衍射点)R=0.098 5,wR=0.245 4,化合物中的N—H和氧原子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使整个分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7.
研究2-苯基-4,5-二(4′-溴苯基)咪唑的合成及反应机理.以对溴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生成1,2-二(4′-溴苯基)乙二酮,再以其与苯甲醛、醋酸胺和醋酸通过德布斯法合成2-苯基-4,5-二(4′-溴基苯基)咪唑.优化对最后环合加成反应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反应机理,较佳反应条件为1,2-二(4′-溴苯基)乙二酮∶苯甲醛∶醋酸铵物质的量比为1∶1.2 ∶10,醋酸2 mL,反应时间5 h .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达92.3 %.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4—氨磺酰基苯基重氮氨基—4—苯基—2—噻唑(SPDAPT).在pH10.4的硼砂缓冲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SPDPT与Hg2形成2:1的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λmax为52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6.75×104L·mol-1.汞量在0~480μg·L-1符合比尔定律.最低检测限为24μg·L-1。用于废水中微量Hg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 Com 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 M F A)对22 种1,4苯并二氮杂艹卓2,5二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3 D Q S A R). 结果表明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空间立体作用能,得到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 Q S A R 模型,为合理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采用B3LYP/6-311 G**方法,计算并考察了4-苯基嘧啶-2-硫酮分子的硫醇式和硫酮式构型进行结构互变质子迁移的两种可能途径:(a)分子内质子迁移,(b)水助质子迁移.计算结果表明,途经(b)所需要的活化能较小,氢键在降低反应活化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Onsager自洽反应场溶剂模型用于水相的计算,并探讨了水溶剂化效应对异构化过程的几何结构和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CoMSIA)方法,对99个鬼臼毒素衍生物的抗癌活性系统地作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均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模型.coMFA所得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0.644,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30,标准偏差S=0.134,F=161.325,立体场与静电场贡献分别为64.6%和35.4%.CoMSIA所得模型的q2=0.764,r2=0.964,S=0.096,F=324.112,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给体场、氖键受体场贡献分别为9.5%,22.0%,21.9%,23.9%和22.7%.两模型的等值面图为改造此类化合物的结构、提高药物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Flavonoids are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that occur ubiquitously in foods of plant origin.The 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3D-QSAR) model based on ligand-receptor docking is established between 20 flavonoids and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ERα),which may provide furth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avones and estrogen.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was employed and the best results of cross-validation and non cross validatio... 相似文献
13.
使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对18种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PPO)的芳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得到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该模型显示空间场和静电场效应在抑制PPO活性方面均起重要作用,模型对进一步设计、合成具有更高活性的新型除草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比较分子场方法(CoMFA)对顺式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进行了三维构效关系的研究,获得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四点药效团模型.距离空间图显示四点为苯环中心(疏水中心*)、羰基氧(O 相似文献
15.
以活性化合物15为例,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模拟了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作用,从而探讨了系列6-萘甲基取代S-DABO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分子对接后的活性构象,应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CoMSIA)法对该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较好预测能力3D-QSAR模型,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对28个氨基吡唑并吡啶二芳基脲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所得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681,回归系数r2=0.958,统计方差比F=64.964,影响药效的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65.7%和34.3%。CoMFA模型的三维等值图为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从6-烷硫基-2H,3H-噻喃-4-酮与丙炔醇类化合物出发,在BF3.OEt2作用下,实现了分子间C(sp2)-C(sp3)键脱水偶联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一系列5-丙炔基-6-烷硫基-2H-噻喃-4(3H)-酮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四甲基哌啶酮为底物,合成一系列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该方法应用膦亚胺4与芳基异氰酸酯的氮杂wittig反应,得到的碳二亚胺5再与仲胺反应。以72%~81%的总产率合成了8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二烷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7a~7h。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7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7f在浓度为5×10-5 g/L时,对黄瓜灰毒菌的抑制率达到71%。 相似文献
20.
硝基苯化合物生物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5)
为深入认识硝基苯类化合物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精度较高的QSAR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中提取了3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5种结构参数、5种量子化学描述符及1种分子指示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了变量的压缩和选择.进而实施了多元回归分析,并由所得结果进行了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毒性关系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