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无线网络和互联网资源的迅猛发展,基于学习终端的移动学习模式应运而生。而移动学习主要体现在各类手机应用上。文章以"不背单词"和"百词斩"两款当前流行的词汇学习APP为例,分析了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手机应用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提升词汇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2.
杜文 《科技信息》2011,(20):168-168
根据外语习得规律,英语听力学习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者在阅读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后,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听音训练来把所习得的词汇变成大脑中的"有声词汇",即听到单词的发音就能立即条件反射似地理解词的意思。"有声词汇"积累的越多,听力水平就会越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从业人员、英语专任教师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现有英语学习的方式广为人们所诟病,"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的声音不绝于耳。构建英语的"大厦"必须要有坚实的地基,而地基恰恰是英语教学中相对被"简化"的一个环节——英语词汇。词汇教学中,教师给了相对应的汉语解释以及固定搭配后,认为学生只要背下来,就可以灵活使用。由于中英文思维的差异,导致中英文难以"对等翻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该文将从语音和语法、句子、听力及模仿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字"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核心,但随着西方语言学的传入,"字"及其研究日益被边缘化。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有助于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字本位"在成功避免了切分"语素"或"词"的窘境的同时,也过于轻率地否定了"词"在汉语中的客观存在。作为汉语的基础性结构单位,单音节的"字"可以通过语音、语义两种途径来构造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  相似文献   

5.
"复"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词尾,词尾"复"是在与"又"同义连用共同做状语的句法环境中产生的,"又复"高频共现、逐步凝合,在发展过程中"又"吞噬了"复"的语法功能,"复"意义脱落虚化为词尾。"又""复"同义连用时,它们的语法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在排列顺序上"复"位于"又"之后,"复"的后置性是其虚化为副词词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惬意""得意"进行异素分析,探析其在组合与聚合中的语法语义分布,可以看出,"惬意""得意"都是形容词,都表示满意,称心;可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常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等,都不能重叠。"惬意"为中性词,"得意"可用于贬义;"惬意"为书面语,"得意"兼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两词在运用时,侧重点是不同的:"惬意"侧重于体现适用主体的好心态;"得意"则侧重于显示主体办事顺利,获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亲""亲亲""亲爱的""亲们"形成了流行语中的"亲"族称呼语,"亲"族词在履行称呼语的人际功能时,不断凸显出其特有的感情功能,在你"亲"我"亲"的来来往往中,"亲"族词也在实现着自己的身份认同、识别功能。"亲"几乎仅仅在线上使用,"亲爱的"不再只是爱人恋人间的私密称谓,而脱胎于"亲爱的XX们"的"亲们",已经成为独立的新词汇,具备了"们"族词的基本语义特征,表现出与"哥们""姐们""爷们""娘们"等"们"族词既相近又不同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化"词根与类词缀并存,而由后起类词缀"化"构成的词语的词性问题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现代汉语中一些"化"类词是外来词或是按照外来词的模式构造的新词。我们借鉴印欧语系的语法规则,将中英语言对比,追根溯源,重点考察由词缀"化"构成词语的名词性质,并对不同的情况分开描述,。  相似文献   

9.
"趋"、"趣"上古本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不同于一般认为的趣趋为通假字。发展到唐代,表示快走、趋向意义的用"趋",表示意趣、志趣的用"趣"。它们各自分担了几个义位,成了不同的词。礼节性快走义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消失,快速、使快的意义为别的词语替代了。考察"趋"、"趣"义位之间的关系,除了常说的隐喻、转喻,还有因语法组合而给词增加了新的概念要素;考察以快速义的"趋"、"趣"为中心的词汇系统,有标记的不自然的用法被无标记的自然的用法覆盖而被替换掉;词语读音相近或相同,意义用法相同或一个能包含另一个,词语之间就会发生整合,保留最典型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逆向学习法"的核心和精髓是长期刻苦努力学习的思想。从"逆向学习法"与"顺向学习法"的比较中分析了"逆向学习法"的优势.进而提出了"逆向学习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与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维柯认为人类早期思维是一种“诗性智慧”,这种思维产生了以己度物的隐喻和想象性的类概念。《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即为以己度物,其中比是直接以己度物,兴则为间接,相当于隐喻和象征,而赋则是将主体情志赋予众多无关事物而使之成为想象性的一“类”。  相似文献   

12.
比较汉语"但是"、"却"和英语"but"的语义异同,探讨了它们互译时的制约条件及英汉两种语言把它们分别归于不同词类系统的原因所在,指出汉语语法论著在解释汉语转折连词以及转折连词和副词连用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汉语转折词用与不用以及用什么转折词所表现出的语气强弱的差异和英语的互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汉大赋在汉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赋家们第一次将自然景物作为描绘的重心,其景物描写不再是作家感情、心志的载体,而是一种独立的自然存在,状物细腻,描摹逼真.内容上"苞括宇宙,总揽人物",描写上移步换形、穷形尽相,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词藻华丽、文气充沛,把我国古代文学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湖北利川的鱼木寨现存大型古墓葬共有10余座,其中精华三处的石碑上都刻有一个亦字亦画、耐人寻思的“福”字。它是一种装饰设计,既与汉族的“福”相同,又独具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如生育崇拜、图腾崇拜、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春怨》三个英译本的分析,探寻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信息的缺失和增补,指出由于中英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信息在“音、形、意”三方面的改变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6.
金仁旻 《科技信息》2007,(17):150-150,92
英语和汉语都大量使用颜色词。"红"作为常见颜色词在汉英表达中频繁出现,有时能出现对应情况,但往往不能直接翻译,从而反映出两种语言系统的颜色词在不同领域的使用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傅东华翻译的美国通俗小说《飘》,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口语化和幽默化的语言几乎贯穿整个译本,从而构成了此译本的独特风格。但译本中过于中国化的归化翻译一直饱受文艺评论界的批评。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要求不同类型的文本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感染文本《飘》要求译文以归化为主,应主要忠实于目标语读者的反应。此理论无疑为我们赏析傅译《飘》的中国化的口语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汉译英中保留汉语当中的文化形象,此问题一直困扰着译者。“同化”这种翻译方法在汉译英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译者应力求保持汉语的原貌,也就是要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具体说,就是要尽量表达中文原作的文化特色、语言形式及异常写作手法。“同化法”也要注意限度,实在行不通,还要利用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歇后语在英语语言学中还没有它的学名,但歇后语并非是汉语的专利,英语也有歇后语。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句法结构和文化意蕴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初步的探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英语"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英语的本土化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突出,甚至会出现更多的变体.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区域性、干扰性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基础,其中国特色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宽容地看待和接受“中国英语”的同时,必须强调语言的规范性,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尤其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必须以标准英语为参照.同时为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对“中国英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客观、科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