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能电子诱发的铝膜表面分形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怀林 《科学通报》1993,38(24):2234-2234
在数学上,作为一个集合,分形已被人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计算机的模拟已经产生了许多漂亮的图形。然而,作为一种物理学现象,它的研究起始于80年代中期。在气体状态,Niemeyer等人已经发现,在SF_6气体的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放电图具有分形结构,分  相似文献   

2.
分形的若干理论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形(fractal)概念的诞生,深化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诱发了一些新的科学生长点,揭示和解决了一些难题。目前,分形理论正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渗透。反过来,这些领域又向分形理论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使它引进了许多新概念。如多重分形、拉普拉斯分形、子波变换、熵函数和胖分形。这些,构成了当今分形理论的前沿和主流。  相似文献   

3.
模糊分形与动态分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70年代由曼德尔伯罗特创立分形几何理论以来,人们可以对确定性的和随机性的不规则现象进行研究了。为了把分形几何理论应用于模糊现象的研究,有必要定义新的分形概念。《模糊分形与动态分形》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表征孔隙及颗粒体积与尺度分布的两类岩土体分形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高梁  张季如 《科学通报》2009,54(6):838-846
以Sierpinski垫片和Menger海绵模型为基础, 提出了由孔隙体积分形模型、颗粒体积分形模型及孔径或粒径分布分形模型组成的两大类岩土体分形模型, 指出了模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比较与分析, 发现该两类岩土体分形模型能将国内外岩土体分形模型统一起来, 从而形成了两类统一的模型. Katz对砂岩的实验结果表明砂岩的分形特性可采用第一类分形模型表示, 以软黏土微观孔隙数据为基础, 证明了软黏土满足第二类分形模型.  相似文献   

5.
分形理论近10年来发展很快,许多国家出现了“分形热”、“分形浪潮”。最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分形的理论及应用方面也作出了许多贡献。鉴此,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6.
沉积岩中的分形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沉积岩的分形性质,简述了沉积岩中的分形在地震数据压缩与恢复,水力压裂裂缝的分形几何描述,储集层的非均匀性,分形油茂,粘滞指进与采油和分形地质统计学与储量的估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形生长中的动力学标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分形生长现象。人们用盒计数法、sandbox法、密度-密度相关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等来测量分形聚集体的分形维数,以表征它们的长度标度(或几何标度)。然而,这些分形生长都是非平衡的时间演化过程。故对分形生长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无疑是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仿射分形几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文详细介绍了自仿射分析几何的特征及有关内容,同时该文把线性分形与非线性分形由变换群概念给出了具体区分,希望对分形几何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该文后,会对分形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分形人口学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分形的方法引入人口动力学和人口分布的研究,揭示出人口系统变化的控制参量,人口分布服从多重分形,从而探索了城市演化的分形模型。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分形生长现象。人们用盒计数法、sandbox法、密度-密度相关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等来测量分形聚集体的分形维数,以表征它们的长度标度(或几何标度)。然而,这些分形生长都是非平衡的时间演化过程。故对分形生长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无疑是十分...  相似文献   

11.
过渡分形     
过渡分形李后强,李贤彬(四川联合大学物理系,成都610064)定义1:复杂非线性系统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其结构奇异性和维数随时间变化的分形称为过渡分形(Trandenttractal),记过渡分形在时刻t的分维为D(t)(t≥0)。研究在时刻t的分形...  相似文献   

12.
Au/a-Ge双层膜分形晶化的TEM原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庶元  陈志文  谭舜  吴峰 《科学通报》1998,43(1):102-105
对Au/a_Ge双层膜的分形晶化行为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中进行了原位观测 .实验证据表明 :分形生长过程中 ,潜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形枝权的延伸发展 ,是沿着富Ge区连续晶化的结果 .Au ,Ge原子的短程互扩散也同时存在 ,但Au晶粒的聚集 ,抑制了a_Ge向分形区中的p_Ge团簇的扩散 .TEM原位观测的实验事实 ,可以用随机逐次成核 (RSN)模型予以阐明 ,但不排除扩散对分形形成的影响 ,两种机制同时作用于薄膜中的分形晶化 ,可能是分形形成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全国分形理论及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1日至13日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举行。与会代表138人。收到论文140余篇。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学者在分形的数学理论(如分形导数、分形逼近与插值等)  相似文献   

14.
分形与分形物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形物理研究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具有分形结构的晶格或物质的物理性能;另一是若干属于随机分形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分形(fractal)理论是一门年轻的正处于迅速发展中的新学科,被誉为当今非线性科学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与混沌学(Chaos)、孤波学(Soliton)同享盛誉。其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也在日益扩大。1991年,英国培格曼出版社创办了《混沌、孤子和分形》,1993年初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推出了《分形学》,这两个专业性的分形杂志的诞生无疑说明分形理论的发展是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分形理论的应用也被大大拓展。它给生命科学和化学理论带来了新气象。国内外学者对分形在大分子科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有了许多实际行动。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重点在于蛋白质的结构、酶催化动力学及仿酶模型物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属-半导体薄膜体系中分形现象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薄膜中分形晶化的本质正逐渐被人们揭示。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着眼于体系中分形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很少研究分形形成后体系的物性变化及其规律。分形晶化后的金属半导体薄膜体系,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宏观物性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分形维数度量了体系的什么性质,这是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考察了Au/a-Ge双层膜的分形晶化行为,首次对具有不同分形维数的薄膜样品的电阻率进行了测量,发现薄膜电阻率与分形晶化的行为和分形维数有明显的关系,并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地震的分形特征及R/S标度不变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娟 《自然杂志》2001,23(4):206-210
分形是研究复杂自然现象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在统计分形概念基础上介绍了分形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对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的分形特征进行简单综述。通过对地震频度时间序列和时间间隔序列中存在的R/S标度不变性的分析,探讨了地震活动中的自仿射分形特性,并展望了R/S分析方法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电子束诱导沉积技术已被证实可以实现各种材料的分形生长,但是目前尚未发现聚焦电子束辐照下低维纳米结构表面未受辐照位置的分形生长现象,造成了聚焦电子束诱导分形生长机理研究的空白与片面性.以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残留的有机气体分子为前驱体,室温下利用高能聚焦电子束辐照,研究了一维非晶SiOx纳米线表面未受辐照位置碳沉积的分形生长.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iOx纳米线表面非晶碳的沉积过程进行原位观察,发现了SiOx纳米线表面未受辐照位置非晶碳的不均匀沉积及分形生长,并捕捉到了碳沉积分形生长过程的细节.同时对聚焦电子束诱导SiOx纳米线表面未受辐照位置非晶碳的不均匀沉积及分形生长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分形几何在植物根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义琴  张慧娟  白克智  孙勇如 《自然杂志》1999,21(3):143-145,146
非线性科学的分支——分形几何近年来发展迅速,它的应用几乎涉及到了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于社会科学.本文从简要介绍分形的基本原理入手,综述了分形几何在植物根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康承华 《科学通报》1992,37(20):1851-1851
近年,人们发现金属材料表面的几何结构与其物理性能有联系。许多金属材料表面具有分形的特征。对金属材料外貌分形的研究可了解其内部性质。又发现金属断裂表面的分形和断裂韧性有联系。因此分形已引起各方人士(尤其是材料工作者)的兴趣。段建中等在有中间相存在的Pd-Si合金膜中发现并计算了分维。结果表明,分维D_0(Hausdorff维)随Si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