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在冬天最大的问题是要找到足够的食物,但冬天食物很难找,冬眠是克服这一困难的好办法。 冬眠是一种深度睡眠,冬眠中的动物不吃不喝,为的是节省能量,维持生命,度过难熬的冬天。 最大的冬眠动物 冬天,冬眠的熊蜷曲在洞穴或中空的树洞里,尽管外面狂风呼啸,它们的巢穴里却是又温暖又安全。熊在冬眠前会通过大量进食在身体里积存起厚厚的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眠期,冬眠前的熊体重每星期可增加18公斤。熊是最大的冬眠动物,它们在整个冬眠期不吃不喝也不排泄,冬眠期可长达6个月。它们是靠积存在身体内的脂肪生存下来的,一只熊冬眠过后其体重…  相似文献   

2.
龟病防治     
龟属变温性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各种龟很少患病。龟虽食性较广,耐饥能力强,但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则较严格,尤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因环境条件不适宜(例如饲养密度、饲料、温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体质下降,容易被病原感染而患病,或由于营养不良而诱发其它疾病。特别是家庭中作为宠物饲养的龟,由于小环境控制不当,更易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具有较高的代谢率、发达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所以能够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但有些哺乳动物在寒冷和食物资源短缺的冬季或其他不良环境条件下,能自发降低代谢率和体温,进入冬眠状态.综述了国内外哺乳动物冬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从冬眠物种的系统学分布、冬眠的原因及其进化和适应意义入手,概括论述了哺乳动物冬眠的代谢抑制及其能量收益、冬眠代谢抑制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介绍哺乳动物冬眠对医学和人类健康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佳云 《青年科学》2008,(Z2):70-70
气候条件是组成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我们在适应气候变换时,却忽略了气候对我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当它们发生反常或急剧变化,超出了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时,就会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让我们试着去了解影响我们健康的四大气候因素吧!  相似文献   

5.
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冬眠物种,其在实验室越冬的模式各异,为了更好的了解其在不同越冬模式下的生理表现,设计了试验。根据在冬季是否进行冬眠,将东北刺猬分成冬眠组(n=6)和非冬眠组(n=6),监测并记录其体表温度、摄食量和体重变化、冬眠组的冬眠天数。结果表明:1)冬眠组刺猬在冬眠季节体表温度显著低于非冬眠组,接近环境温度(12.6±1.7℃~19.8±2.0℃,p0.05);冬眠组均摄食量(0.24±0.2(g/d)~17.77±9.3(g/d,p0.05)及体重(623.0±101.5g~636.0±106.1g,p0.05)均显著低于非冬眠组。在非冬眠季节,冬眠组的体表温度与非冬眠组的体表温度无差异。2)冬眠组体表温度(r=0.914,p0.01)、摄食量(r=0.738,p0.01)和体重增长率(r=0.470,p0.01)都与冬眠天数百分比(冬眠天数/实验天数)成反比。3)冬眠组在冬眠时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其觉醒期,也显著低于非冬眠组动物的体表温度,冬眠组觉醒期摄食量和体温与非冬眠组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在冬季,如果外界环境寒冷且不易觅食,刺猬可能会选择冬眠的模式越冬,但在能获得足够食物的冬季,刺猬可能会选择不冬眠或少冬眠的模式越冬。  相似文献   

6.
绿毛龟是一种珍稀观赏动物。养殖绿毛龟具有成本低,占地小,设备简单,经济效益高等诸多特点。但一般养殖需二、三年才能使绿毛长至十二厘米左右,且长短不一。本人经几年试验,摸索了一套快速养殖法,只需三星期就能使龟甲上长满整齐的绿毛,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使绿毛长至十二厘米左右。其方法如下: 1.基龟的处理:挑选健康,背甲无损的水龟作为养殖绿毛龟的基龟,先用自来水洗净水龟上的污物,然后用铁砂砂去龟甲上的釉质,露出里面的钙质,最后再用利刀在背甲上划线,间距一般应小于0.2厘米,刻线深度一般在0.1厘米左右。经这样处理的水龟,绿毛—基枝藻的孢子易于固着生长。 2.接种培养基的配制:称取去皮切成小片的马铃薯20克,山薯粉20克,白糖5克放  相似文献   

7.
气候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其变化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影响。气候变化通常是指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等)和气候系统所出现的显著变化,即气候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的平均状态或变率范围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改变,或者两者同时具备。气候的这种变化可以由气候系统自身的内部过程的改变或外部因素的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动物冬眠研究是生物学科专家研究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领域,生物学科专家在动物冬眠的实验研究过程中会采集到大量冬眠数据,这些冬眠数据的分析需要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技术做支撑。通过在达乌尔黄鼠体内植入半导体温度记录元件记录其冬眠期间体温的变化,由MATLAB与Excel结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出了一个基于MATLAB的连续记录动物冬眠体温数据分析的系统。系统主要实现对达乌尔黄鼠冬眠数据的分析,通过设定黄鼠的入眠温度、出眠温度来计算冬眠历时,并由GUI图形用户界面形象的显示出结果。系统程序便于修改、直观易操作,便于生物学科专家通过获取理想分析结果,简化生物学科研究人员对初始的繁琐数据操作过程,为后期生物领域研究做基础。  相似文献   

9.
环境、服装、人体是一个统一系统,环境中温湿度以及其他物理指标的变化对人体着装舒适性产生显著影响。讨论环境色彩的改变对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的影响,从而为舒适的环境色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人体主观评价和客观生理量测试,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认为环境色彩的改变对着装温度舒适性产生影响,并引起皮肤温度的波动从而影响着装温度舒适性,同时环境色彩的变化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舒适感觉,但在正常环境下这个影响因素为非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在正常环境中可以通过调节环境色彩来改变和提高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印象中,冬眠似乎是变温动物才干的事儿。其实,其他很多动物也会冬眠呢!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种哺乳动物的冬眠情况吧。熊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大型哺乳动物熊,就有冬眠现象。它们一般在树洞或岩穴中冬眠,时间可持续四五个月。在这期间,它们像是在假睡:一被惊扰,就会醒来。偶尔,它们会出洞活动。此外,熊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在冬眠期间不排泄。不排尿的话,它们能用肾壁将氮化合物吸收后当成养分。现在,一些科学家正探索利用熊的这一"绝招"治疗人的肾病。  相似文献   

11.
海龟的故事     
在中国的广阔海域中生活着棱皮龟、虫蠵龟、玳瑁、太平洋丽龟和绿海龟这5种海洋龟类,它们均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棱皮龟是海洋龟类中的“巨人”,最大者体长可达2.5米,体重可超过800千克,即使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象龟也只能望尘莫及。蠵龟的个头比棱皮龟小,与棱皮龟截然不同的是,其背甲呈心形,末端尖窄而隆起。玳瑁的头背部具对称的大鳞片,背  相似文献   

12.
1966年,Chariner首次报道了爬行动物性别受孵化温度的影响.他发现鬣蜥卵在26-27℃环境孵出的个体中,有97.8%为雄性;在29℃环境中,100%为雄性.这个报道引起生物学家对龟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的兴趣,龟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时期成为雄性或雌性个体是受什么因子决定的?是象鬣蜥那样受孵化温度因子决定呢,还是象鸟兽类那样受异型性染色体决定?研究的结果表明,龟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可分为两种:一是异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一是环境因子决定性别.  相似文献   

13.
野生黄缘闭壳龟繁殖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野生黄缘闭壳龟雌雄性比的调查,龟卵受精率和种龟怀卵量的研究发现: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中,随着年龄,体重的增加和性成熟的出现,雌雄龟的性比发生明显变化,300克以下的个体,雌雄比例接近1:1;300-400克的个体,雌雄比为1:0.83;600克以上的个体,雌雄比例为1:0.11,雌龟占绝对优势,野生黄缘闭壳龟的产卵量低于怀卵量,且卵的受率低,这主要是因为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密度过稀,严重影响了黄缘闭壳龟的正常交配和卵受精,导致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龟鳖作为爬行动物的一类,已在地球上存在了两亿多年。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历史可与它们相比。后两类动物都是水中生活或从水到陆地生活的过渡类型,而龟鳖类则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的起源较鳄类还要早。虽说龟鳖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但确有一些龟鳖终生都生活在水中。如某些淡水龟类、鳖类和海产龟类。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都是陆生祖先的后裔,它们身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都留下陆生祖先的烙印。比如,它们体表都有角质化的盾甲(鳖类和棱皮龟除外);有四肢;以肺呼吸;特别是它们必须到陆地上产卵,连海产龟类也不…  相似文献   

15.
仔猪白痢是对仔猪成活、健康威胁较大的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气候骤变、猪舍不卫生、阴冷潮湿、母猪乳头不洁、饲料单一或突变、缺少矿物质或维生素饲料、引起母猪乳汁改变等,为白痢发病率高的主要因素。虽尽量消除上述发病原因,但也多发病于20日龄左右仔猪,其临床特征为排出带腥臭味的乳白色、淡黄绿色或灰白色粘稠状的粪便。如果救治不够及时,死亡率可达40~50%,甚至达80%以上。因此,对养猪  相似文献   

16.
动物为了度过严寒的冬天,有几种绝招:一是冬眠,如昆虫、蛙、蟾蜍、龟、蛇、少数鸟类、蝙蝠、刺猬、一些熊和鼠等;二是迁徙,如候鸟在秋末冬初迁飞到南方气候温暖、食物相对丰富的地区越冬:三是减少活动,彼此常挤在一起增加热量,如麝牛、企鹅等;四是加剧活动,靠运动增加热能,同时多捕食猎物,如短尾鼬等。  相似文献   

17.
越冬     
春天到了,动物们都活跃起来,它们纷纷出洞,到外面走走。但是,在冬天,我们很难找到它们,那些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很少出来, 相反,它们呆在房间里以保持温暖。冬天,有些动物需要冬眠,它们通常会睡一个长长的觉,等待春天的来临。蛇总是躲在洞里,把自己盘绕起来以躲避寒冷,它们不吃也不动,这就叫冬眠。熊在冬天的部分时间里会冬眠,当天气暖和的时候,它们也会走到洞外享受阳光。松鼠们也是如此。许多鸟儿在冬天会飞往南方,到了春天又会飞回家乡,这是因为南方冬季里气候仍比较温暖。我们将鸟儿的这种冬去春回的行为称为“迁徙”。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高代谢率的恒温动物,它们可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在较大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维持高而相对恒定的体温,其体温具有周期性节律变化的特征。冬眠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应对寒冷、食物缺乏等恶劣环境的生物学习性。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大幅度下降,这种低体温是动物主动调节的。冬眠的哺乳动物,不论是在冬眠季节还是非冬眠季节,表现出的体温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热和散热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理和产热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概括叙述了冬眠哺乳动物在活跃季节、入眠过程以及冬眠季节体温调节的特点;恒温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假说及其发展;冬眠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以及对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TRP通道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湿度是气象、气候条件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与环境温湿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率增多趋势明显.探讨环境温湿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有助于人们科学应对气象、气候条件对体育运动的束缚作用,进而为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赛事安排、赛前训练调控、运动运动员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冬眠是很多哺乳动物在低温、食物缺乏和缺氧等极端环境下选择的应对技巧,表现为体核温度降低,心率、代谢率和呼吸率下降等。在不同冬眠动物的不同组织中,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理水平和生化水平的调节变化,此外,微小非编码核酸族(microRNA,miRNA)也起到潜在的调控作用。了解miRNA的代谢过程及主要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其作用。miRNA在冬眠动物体内调控糖酵解与糖异生、氨基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和脂代谢稳态等代谢途径中的靶物,从而潜在地调控冬眠时的能量来源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miRNA能帮助保护心肌、骨骼肌、肾脏、肝脏和大脑等组织免受低温带来的伤害,保护机体度过恶劣环境并且在冬眠结束之后苏醒。对不同的冬眠物种及其不同器官组织中miRNA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冬眠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