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2003,(2)
我国著名动物学家、科普作家、《大自然》杂志前副主编谭邦杰先生,因久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谭邦杰先生是广东南海人,生于1915年,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6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担任北京西郊公园动物管理所主任、北京动物园科学工作组组长等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对野生动物的考察、收集、饲养和保护,对动物园事业,对自然保护工作,对科普宣传工作倾注了毕生精力。由他发现并命名的动物新种白头叶猴(PresbytisleucocephalusTan,1957)是惟一由中国人定名的灵…  相似文献   

2.
开篇献语     
《大自然》1988,(2)
在前一期的《开篇献语》中,曾从大熊猫的繁殖谈到建立谱系簿的问题.什么叫谱系簿,就是建立动物园的,全国的或国际的珍稀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档案.这是一种有助于鉴别动物正确的分类地位和尽可能避免近亲繁殖,又可以避免杂交的科学管理办法,也是拯救和繁衍珍稀动物的一种手段.这期特请谭邦杰先生写文论述了这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岗 《科技潮》2001,(11):36-37
提起大熊猫,您可能立刻会想到它是“活化石”,是中国的“国宝”,您可能还会想到它那憨态姗姗的可爱形象……可是,它的一些趣闻轶事您就未必知道了。笔者在采访养“猫”人时听到见到了一些,现讲给您听听,您可能会感觉到新奇……与大熊猫聊天早就听说养“猫”人常常与大熊猫聊天,问长问短。这话确实不是神侃。笔者在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采访时,就遇到了这样的场景:一位饲养员在大熊猫馆内的通道上一走,几只大熊猫就各自站在自家门口,隔着铁栅栏冲他叫,好象是听出了他的脚步声,过来迎接。当他走到一只大熊猫前,叫着它的名字,伸过铁栏的手拍拍它的头,说了几句什么,  相似文献   

4.
毛茸茸的身躯,黑白相间的外套,戴着黑色墨镜,懒洋洋地啃着竹子……这是什么动物?哈哈,当然是“国宝”大熊猫啦!不用猜也知道,你肯定只在动物园见过它!什么时候才能去野外寻找大熊猫,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呢?机会就在眼前!快,打好背包,跟着小哥白尼科学探险队,向大熊猫的古老家园进发!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日上午,一个满脸胡须,面孔苍白如纸的中年人,被五花大绑,由两名刑警押解来到四川省平武县城郊一个临时设立的刑场,随着一声响亮的枪声,一个罪恶的躯体倒在了地上.这就是刚刚开完群众大会,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的,对倒卖大熊猫皮张罪犯梁永政执行枪决的情景.梁永政何许人也?梁系江苏省江阴县月城乡白马梁家村农民,今年42岁.1987年1月,他怀着发财美梦,行程千里来到大熊猫故乡四川省平武县,向个体运输户蒲志,以4500元收买一张大熊猫皮,通过关系将皮张运到广东,与广东省增城县福和镇双塘乡农民陈吴敬共同谋划,以8万元人民币将大熊猫皮卖出,  相似文献   

6.
“土豹”     
本刊1996年第4期上曾发表周士琦先生的文章《土豹是什么动物?》。这篇文章对民间传说的“土豹”到底指的是什么动物进行了考证。文章不同意动物学家谭邦杰先生在《中国的珍禽异兽》一书中的意见——土豹“也许是指未成年的华北豹”,而是认为土豹“是指与金钱豹形态相近的猫科动物猞猁”,并对此进行了论述。最近,本刊又收到一篇来稿,作者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前曾亲手捕猎过一只“土豹”。这篇来稿对“土豹”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动物学界都认为,大熊猫是1869年大卫首次发现的,大熊猫的学名也是大卫定的.但是,大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发现大熊猫的,大熊猫的学名究竟是不是大卫定的?现在动物书上,甚至专门介绍大熊猫的文章里,没有或者很少提及.现  相似文献   

8.
说到北京动物园里的“明星动物”,人们想到的一定是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和朱鹮。这些幸运的动物一直是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大型活动的吉祥物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它们,真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可是有谁知道,在动物园鸟岛上的一间简陋的兽舍里还住着一种同样珍贵,但却  相似文献   

9.
阿慧:老博,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我听说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大熊猫这个种群延续下去,科学家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博:全世界只有我国出产大熊猫,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达维德从中国带回一张大熊猫皮,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动物。不久,一些动物园就纷纷派人到中国来寻找大熊猫,所以说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阿慧:我国的大熊猫一直是这么稀少珍贵吗?  相似文献   

10.
每当人们在动物园里.看见大熊猫爬在树上,或用它那胖胖的双“手”抓住竹子或端起搪瓷盆进食的时候,都被它那可爱的形象深深吸引.喜爱摄影的游客更要抓住这个时机,为它留下一张招人喜爱的小照.可是,大熊猫并不是灵长类的动物,怎么会有那么一双灵活的“手”呢? 其实猿猴的前肢也不能称为手,只是因为它们的拇指与其他四指对生,所以能够象人的手一样,紧紧抓住或握住东西.大熊猫是不是也这样呢?不是.最近通过生理解剖,才知道大熊猫的五指是并生的.除此之外,它还从腕骨内侧又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就好象多了一个对生的“拇指”.这个“拇指”和那五指配合,就同人手  相似文献   

11.
华南虎的濒危处境与挽救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邦杰同志赴美参加“世界老虎保护战略学术会议”以后,写了《华南虎的濒危处境与挽救对策》这篇文章。华南虎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几十年前还遍布我国南方各省,现在数量已经稀少到捉摸不定了,会不会绝迹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已是使人忧心忡忡的现实。读完这篇文章,确实给人以紧迫感。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1999,(1)
北京动物园一只名叫“京蓉”的大熊猫病了,它得的是“消化功能紊乱症”,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抢救国宝,工作人员将黑熊的血输给“京蓉”,挽救了它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1981年春正值桃红柳绿之际,北京动物园的管理人员发现,雌性大熊猫娟娟食欲减退、焦灼不安,而且不断发出颤叫声.它还一反郁郁寡欢的常态,居然对邻居的雄性表现出少有的好感.这种种表现可以使人断定,娟娟又发情了.于是,人们选择了最佳时期为它施行了人工授精. 为大熊猫施行人工受精可不象对牛、马等家畜那样容易,因为有几个难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要准确地掌握发情时间,授精过早或过迟都不能使其受孕;其次是大熊猫虽然外表温顺可爱,但毕竟不象家畜那样听话,不肯任人摆布,它那锐利的尖爪和长长的犬齿有时也会伤人的,所以人工授精必须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也看电视?而电视内容竟然与“性”有关。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大熊猫迪迪正隔着栏杆仔细地观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一对大熊猫“夫妇”自然交配的录像。迪迪眼神相当专注,并不时发出“嗷嗷”的叫声。6岁的迪迪刚刚进入性成熟期,科研人员没有为他举行生日派对,而是给他装了台电视以庆祝他的生日。这是我国大熊猫保护专家对大熊猫进行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所有进入青春期的大熊猫都要观看此类性教育的科教片。  相似文献   

15.
当你步入北京动物园参观游览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翠竹环抱的大熊猫馆。每日从清晨到傍晚,熙熙攘攘的人群结伴涌入,争相观看黑白分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们有的在绿地上嬉戏玩耍,有的爬到高树顶端的枝杈间四处张望。最有趣的当然是熊猫“妈妈”和它的小宝贝,小宝贝好吃懒做,“妈妈”一次次把它叼到运动场,可它又一次次蹒跚地跑回“家”里,而它的“爸爸”则事不关己地在旁边的屋子里酣然入梦。熊猫馆的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的动物,对它的发展史的探讨有理论意义,因此,写了这篇短文,供讨论时参考.一、大熊猫的祖先大熊猫的祖先,在第三纪时,至今尚无所知.从一定的牙齿来看,与它有关的,可能有鬣熊、印度熊等,但在我国都是发现在北方的;而且它们的齿形,也都与大熊猫的不同,看来它们也不是它的直接祖先.就我们现在已知的化石来看,最早的大熊猫是更新世初期的大熊猫的小种.它已经是大熊猫属.从牙齿的性质来观察,它跟现代的大熊猫来比,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体形较小而已.一般的古生物,它最初发  相似文献   

17.
山冈 《科技潮》2006,(12):46-47
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里,北京动物园度过了百年华诞。北京动物园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抚育着那些被她视若己出的珍禽异兽们,这其中不乏国宝级的大熊猫、世上稀有的白头叶猴等,但似乎唯有朱翾最牵动她的心,而小朱翾们的茁壮成长也让她感到欣慰和自豪。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动物园母亲在朱翾成长的历程中付出的艰辛呢?  相似文献   

18.
山岗 《科技潮》2001,(8):33-34
在动物园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一、世界前十名的北京动物园,经过90余载的发展,目前园内已有包括被称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和被列为世界动物之最的金丝猴以及世界仅存137鹮的朱等野生珍稀动物620余种,6000多只。为了这些人类朋友的健康与繁衍,北京动物园兽医院的21名“白衣天使”,怀着一颗火热的爱心,靠着精湛的医术,严格的管理,踏实的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奇迹,其中还蕴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而有趣的故事。熊血救了大熊猫去年9月9日,正在住院治疗的大  相似文献   

19.
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首次成功繁殖大熊猫以来,国内外12家动物园和卧龙自然保护区,共繁殖大熊猫74胎,产仔109只,但存活半岁以上的仅37只.平均每胎出生1.52只,比野外高;但死亡率达66%,比野外也高.1987至89年,人功繁殖大熊猫连续三年成绩不理想,出现滑坡现象.于是在我们面前严峻的问题是:人工繁殖大熊猫困难的症结在哪里?我们的主攻方面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使专业工作者焦虑,也为全世界关心大熊猫的各方面人士所瞩目.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读了谭邦杰同志的三篇有关野马的文章,特别是最近刊载在《大自然》的"野马,有人看见了它"一文,非常感兴趣.我曾于1965年4月-10月和1974年5月-11月两次在东准噶尔盆地乌伦古河和克拉美利山之间的广大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这一带正是最有可能存在野马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