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复荷载作用下复合剪力墙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复合剪力墙板的抗震性能,采用荷载-变形双控制水平加载方式进行7组共15片墙板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分析各试件的滞回特性、耗能性能、延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各试件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施加一定轴压后试件的耗能能力和延性会更好;墙板为两侧等厚混凝土层组合、有边框、现浇时,其抗震性能优于不等厚混凝土层组合、无边框、普通销键连接的装配整体式复合剪力墙板.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粉煤灰特性及其水化过程,介绍了粉煤灰多孔轻质墙板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际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挡土墙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扶壁式挡土墙的变形规律,研究桩的变形及内力特征.研究表明,各排桩的桩身水平位移与内力变化规律相似,土层参数差异对桩身内力变化具有影响作用.各排桩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较为接近,刚性桩的存在有助于限制回填边坡滑动面的发展,桩身的水平位移增量曲线呈"勺"形;第一排桩桩顶轴力最大,第二和第三排桩的最大轴力比第一排桩的分别小14.07%、51.92%;各桩桩身弯矩曲线整体呈"弓"形,最大弯矩在桩顶附近;各排桩桩身剪力曲线变化规律呈"波浪形",并在土层交界处附近出现"波谷".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际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挡土墙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扶壁式挡土墙的变形规律,研究桩的变形及内力特征.研究表明,各排桩的桩身水平位移与内力变化规律相似,土层参数差异对桩身内力变化具有影响作用.各排桩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较为接近,刚性桩的存在有助于限制回填边坡滑动面的发展,桩身的水平位移增量曲线呈勺形;第一排桩桩顶轴力最大,第二和第三排桩的最大轴力比第一排桩的分别小14.07%、51.92%;各桩桩身弯矩曲线整体呈弓形,最大弯矩在桩顶附近;各排桩桩身剪力曲线变化规律呈波浪形,并在土层交界处附近出现波谷.  相似文献   

5.
利用对称性,将1/4无限体受水平集中力p作用的解化为半无限体受水平集中力2p作用,采用半无限空间内水平集中力作用下的Mindlin解,推导出局部均布水平力作用下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解析解.与用Boussinesq解简化计算得到的水平位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计算的水平位移结果在远离地面部分是接近.但邻近地面部分,采用本文考虑深度影响的Mindlin解计算结果比采用Boussinesq解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要大,但其刚度应折减1/3的结果极其接近,从理论上说明土弹簧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带构造柱的组合抗震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位移的试验数据分析,并结合已有的墙体侧向位移理论计算公式,总结出了砖—混凝土组合抗震墙体侧向位移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严寒地区钢丝网架节能墙板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对满足严寒地区节能要求的钢丝网架节能墙板在水平荷载作用时的不同工况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得到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对钢丝网架构造形式进行设计,为新型节能墙板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主要考虑的因素,由其引起的侧向位移以及扭转反应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为此,必须为高层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规则的体型,并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结构的抗侧力能力,提高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水平均布荷载下条形基础及地基土相互作用机理分析、数学建模和数值求解.利用MATLAB PDEtoolbox工具包建立模型,网格剖分,数值求解,输出相应的点(p)、边(e)、三角形(t)数据向量,最后求出按节点编号排练的解的数值.反映了水平均布荷载下条形基础及地基土的相互作用规律,在水平荷载下条形基础和地基土在基础的底边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应力最为集中,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也最大.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条形基础的水平和竖向的位移变化越明显,随水平荷载减小,其水平和竖向的位移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10.
现采用高性能粉煤灰活性激发剂技术,研制成了粉煤灰掺量达70%的粉煤灰-水泥-矿渣-石膏系统的新型复合水泥基材。采用了表现密度35kg/m^3的发泡聚苯乙烯球为轻集料,在成型工艺上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裹浆加压成型技术,解决了界面粘结不好和物料分层现象。从而研制了大掺量粉煤灰聚苯乙烯球复合新型轻质多孔墙板。该墙体材料容重仅为575kg/m^3,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超过了有关标准要  相似文献   

11.
对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水平循环荷载下加载频率、循环次数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其成果可供有关工程研究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得出了黄土地层中预应力锚索的P-S曲线。研究了不同预应力锚索荷载-位移曲线函数模型对黄土地层的适应性;并对锚索的弹塑性位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黄土层下,锚索锚固力主要受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锚固长度与极限拉拔力之间呈非线性增加关系;2指数函数模型能更好地拟合黄土地层预应力锚索的P-S曲线;3在黄土地层中采用塑性位移作为锚索的破坏标准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长大纵坡路段、城市交叉口或公交站台处沥青路面永久变形严重的原因,借助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并编写了UTRACLOAD及DSLOAD子程序,计算了水平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由水平剪切力引起的竖向永久变形和由正压力引起的竖向永久变形相比同样严重,均需严格控制;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随着荷载移动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榀近于足尺的两跨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相关因素--控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柱梁线刚度比以及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结果表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由一跨增加到多跨,其调幅特性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即主要受控制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及次弯矩的影响,柱梁线刚度比也对弯矩调幅起一定作用;其次,多跨预应力框架的塑性铰只出现在加载跨上,最终结构破坏也是由于加载跨的破坏,对非加载跨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特种车辆综合传动箱体强度过剩,质量过重的现状,需要对箱体进行优化.传统的优化方法是基于转速转矩的经验公式计算一个较大的动载系数,减少后续优化空间.此方法主要基于台架试验载荷谱获得动载系数及应力约束.建立箱体应力分布特征,筛选测点位置,对该箱体进行台架试验,测得危险部位的载荷谱.对载荷谱进行处理获得动载系数,对箱体支撑力进行修正.对箱体进行拓扑优化与尺寸优化,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离心试验对箱筒型基础防波堤在水平静荷载下的位移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防波堤发生向港侧转动,海侧和港侧分别发生向上和向下位移,整个防波堤发生向港侧水平位移.地基土体强度越大,转角、港侧竖向位移量和水平位移量越小,而海侧竖向位移量越大.荷载比大于屈服荷载比后,位移速率显著增大,地基土体强度越高,屈服荷载比越大.  相似文献   

17.
冲击荷载作用下高强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探讨冲击荷载作用下高强钢筋混凝土(RC)配筋梁的抗冲击性能,利用落锤试验机对6根简支RC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冲击锤质量和冲击能量下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冲击行为.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各试件在冲击过程中裂缝发生的过程,记录并分析了冲击力、支座反力和跨中位移时程曲线的特征.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剪切机理在结构整体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静态抗弯设计的梁也会出现明显的对称剪切裂缝,试件基体混凝土强度对整体反应影响不大,但能减小试件局部破坏程度;在已有数据与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冲击荷载作用下试件最大跨中位移与试件本身抗弯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用于验证两端简支的配筋RC梁(剪弯比1)的抗冲击性能;冲击荷载作用下,在外力传导至支座处之前的初始反应阶段,RC梁承受的冲击力基本被自身的惯性力所抵抗.结构自身的刚度和跨度是影响构件抗冲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弹性层状理论,研究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铺面结构层底弯拉应力,土基顶面压应力水平向分布规律.考察了铺面结构层层底径向应力系数φr、切向应力系数φθ和土基顶面压应力系数φz随距荷载圆中心点水平距离r的增加而衰减的规律,分析总结了铺面结构参数对上述3个应力系数的影响,给出了3个应力系数与铺面结构参数和距荷载圆中点水平距离r之间的回归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含孔洞镁合金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变形破坏机理,采用多尺度方法建立了准确的镁合金体胞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所发展的多尺度本构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得了在宏观拉伸载荷下材料的局部和宏观特性。多尺度方法分析细观单元体的变形结果表明,随着宏观载荷的增加,宏观上显示出的差异非常微小,但是在细观单元体的变形过程中明显观察到,随着载荷步的增加,含长方体形孔洞的塑性变形能力逐渐递减,且应力集中现象比含圆柱形孔洞的细观模型明显。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孔洞镁合金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变形破坏机理,采用多尺度方法建立了准确的镁合金体胞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所发展的多尺度本构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得了在宏观拉伸载荷下材料的局部和宏观特性.多尺度方法分析细观单元体的变形结果表明,随着宏观载荷的增加,宏观上显示出的差异非常微小,但是在细观单元体的变形过程中明显观察到,随着载荷步的增加,含长方体形孔洞的塑性变形能力逐渐递减,且应力集中现象比含圆柱形孔洞的细观模型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