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道德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道德情境下 ,在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与思维倾向的统一。中西传统的道德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 :中国环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线性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方式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直觉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中西方之间最根本的差异之一。文中就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怎样正确认识中西交流中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了阐述,为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裴磊 《科技资讯》2006,(7):142-143
中国文化向来有别于西方文化,最具有东方的特色,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的文化底蕴异常深厚,它反映到中国的艺术设计上,也就必然决定了中国自己的特点。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不同于西方,西方人注重直观的发现而后是解决它们,遵循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简练思维方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注重的是个人的理解,讲究的是哲理性。西方人有自己的油画,它是具体的表现,把物体真实、直观的表现出来;而中国有国画,它讲求的是意境,给人更多的是联想,可以说中国人更注重抽象的理解,而西方人注重的是具象的思维方式,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中国文化内涵的最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如何解决现代化危机是当前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从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来看 ,都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偏差。因此 ,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成为解决现代化危机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 ,是建立在科学思辨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现代化危机只有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触觉美感是一个被美学忽视的问题。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美学错误地认为触觉只是本能的官能感觉。而其宗教视之更不在话下。中国审美文化也避讳或忽略这个问题,但从其整体思维与全面体味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上看,似乎隐隐地透露出触觉美的一些信息。马克思关于整体的人和人的本质力量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工具等重要思想是我们思考触觉美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龙为群 《科技信息》2007,(21):205-205,75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外语学习中束缚着中国学生。了解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可以帮助英语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席琳 《科技信息》2009,(27):I0331-I033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生命线。在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和内容。在这个历史条件下,如何与时俱进,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途径,解决新问题,这正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玮  罗琼 《科技信息》2008,(13):233-234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取决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西方对待自然态的不同使中西绘画发生了如此差异:一个描绘的是心灵的故乡,另一个则是描绘的是生命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李亚蕾 《科技信息》2013,(2):224-224
<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方式的内化,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先验的思维方式,它从外在的力量出发去理解人的发展,因此,就无法真正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从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置于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中去考察。当今生态思维方式又将人的发展放在整体视角下考察,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贝尼托.切莱诺》中的主人公德拉诺船长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他似乎是"善良"的化身,然而,他对周围自然意象的认识及其对待黑人的态度却说明其"善良"只是一种表象。这种表象下隐藏的是其"邪恶"——那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意识。这也揭示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社会普通的心态和深刻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视域中,中国形象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正向的、理想化的形象,另一种是负向的、妖魔化的形象,第三种则是双向矛盾型的形象。本文对这三类形象进行具体的梳理与描述,并逐一展开分析,从学理层面上揭示三类形象构成的原因、条件、方式与过程,指出这三类形象是西方与中国之间真实关系的映现,并且进而说明,有关这一现象的探索与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中西双方之间的复杂关系,把握西方人对待中国的态度和行为,并在与西方人的交往过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枯燥、乏味的感觉,阐述了必须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具有“知”、“情”、“意”等三个方面的特点,剖析其中的关键,探究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的内在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授课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回答大学教师"我是谁"的切入点是基于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的研究和思考.基于认识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的四对矛盾的学理研究,探讨当代大学教师对国家民族所负的责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科研方式乃至自我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的一系列改变,这有助于当代大学教师"认识你自己"、"做回你自己".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门“人学”,探讨的角度很多.本文借鉴现代物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从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探索了人类生活的空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观,以求得一种具有开放性、体悟性、创造性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几千年来,西人一直探寻万物之本原。秦勒斯至德谟克利特为自然哲学一派;毕达哥拉斯与巴门尼德经亚里士多德再经伽利略再经牛顿至于爱因斯坦为数理科学之另一派。然而,他们异道而同回,认为“无”乃万物之本原。无则无焉,然而真有生发万物之健力。中国圣人强字本原曰“易”、“道”、“无”,所示与西人不异。此三者同一,所异者,名也。圣人臻...  相似文献   

18.
“羡慕嫉妒恨”由“羡慕”、“嫉妒”、“恨”三个形容词整合而成,勾勒出一个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用于表达一种心理不平衡的复杂心态。该结构的流行源于其非同凡响的语用效果。“羡慕嫉妒恨”有可能词汇化为一个词。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对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它不仅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更重要的是使国民的民主意识,自由思想和共和观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迫使国民对半殖民地意识与“欧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从而给国民注入了彻底的人格独立意识,维权意识和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辛亥革命对国民思想观念的洗礼、对中国国民主体意识的觉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着重考察剖析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历史来源和思想基础,有助于真实把握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新闻理念和心路历程.从一个新角度客观地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史,落实"以史为鉴"的修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