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93例健康的太行山猕猴呼吸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太行山猕猴的呼吸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呈下降趋势;在同一年龄组及样本中,不同性别之间的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别;太行山猕猴的呼吸频率与国外和我国南方猕猴之间差异明显;非麻醉猕猴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麻醉猴的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猕猴某些形态指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实验对太行山82例猕猴进行了活体测量,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幼年太行山猕猴雌雄之间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随身体各部分逐渐发育成熟,两性之间差异逐渐显著。同年龄的太行山猕猴与南方猕猴之间有显著的个体形态差异。另外初步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南北猕猴形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 680~1 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头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7例太行山猕猴头面部形态指标进行了活性测量研究,经统计学处求得其平均值、回归方程及头指数,并作了性差和地区差检验。结果表明,太行猕猴头部的生长发育出现了规律性变化,从幼年到成年期间,多数形态指标表现了同步增长的趋势,而头高的发育于成年期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成年期太行山猕猴头高缩短头宽增加的颅化作用,对头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为圆头形。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猕猴颅骨变量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例成年太行山地区猕猴颅骨有关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与湘鄂猕猴、闽粤猕猴、金丝猴、指名亚种和叶猴的颅骨有关变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的颅骨变量有较明显的自身特征,与其它猕猴种群之间比较有明显的颅骨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太行山猕猴染色体组型的观察,并根据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绘出染色体组型图及其相对长度、臂比指数和置信限。结果证明太行山猕猴和其它地区的猕猴,在染色体组型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探讨太行山猕猴下颌骨波动不对称特征及影响因素.太行山猕猴下颌骨标本60例(♀42,♂18),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选择下颌骨两侧对称的11个变量,转换为波动不对称值.结果显示下颌骨的波动不对称在性别组间和年龄组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变量的波动不对称值不同;波动不对称的变化趋势是雌性大于雄性,亚成体组大于成年组.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下颌骨波动不对称特征与他们的肢骨不对称特征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太行山猕猴早期生长发育和环境因素对下颌骨结构不对称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26例(♂8,♀18)太行山猕猴的掌,跖面花纹类型及各类花纹出现的区域和频率进行统计研究,并依据掌跖面花纹强度值,探讨太行山猕猴掌(跖)面各类花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灵长类的遗传,进化和分类等基础理论研究积累较为可靠而有使用价值的素材.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掌面主要有5类花纹:O,L,Z,W和M;跖面有8类花纹:O,...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太行山猕猴》和《太行猴》电视教材在确定猕猴最北界的自然地理分布位置、论证太行山猕猴的历史起源、阐明太行山猕猴生存、发展的原因、特征和保护意义以及充实猕猴生殖理论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价值。介绍了该电视教材在数十所高校的使用情况、受到的好评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向国内外发行和播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11只太行山猕猴(♂4只,♀7只)的主要内脏器官重量和消化度进行了测量,并与另外23种野生动物5种实验动物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太行山猕猴消化管长度在雌雄个体间无显差异,内脏器官除胰脏和肾脏有性别差异外,其余脏器雌雄差异不显;②太行山猕猴肺指数明显大于其它动物;③肝指数及肠管相对长度界于草食兽和肉食兽之间,这一现象提示与动物食性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70例健康的太行山猕猴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心电位大部分为横位和半横位。心电轴有68.8%在正常范围。全部为窦心律,心率随年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减慢。第Ⅱ导联P—R间期、Q—T间期都随年龄增加而增长;P波时间、电压,QRS波群时间、R波电压,T波时间、电压,在性别间和年龄组间似不存在差异。S—T段偏移较为多见。太行山猕猴心电图的某些项目与南方猕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河南济源太行山猕猴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及河南境内太行山猕猴种群的分布、数量、活动范围、群的结构、食物、繁殖、生存及繁殖条件、自然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太行山南端的自然特点,调查了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和不同土类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在总结了多年造林实践基础上,明确提出油松、栎类、侧柏、剌槐等主要造林树种的三个垂直区划带,井对其适生范围,生长指标和造林技术作了探讨,为造林选择树种、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提出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冀南太行山区的野菜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记录冀南太行山区的野菜植物资源33科83种。文中详述了重要种的营养价值和可食部位的特点,对该区野菜资源的利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地形和高层环境对爆发气旋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对地形和高层环境在1983年4月25日-27日一次气旋爆性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数值试验.在控制试验(包括全物理过程)中,模拟气旋路径和气旋迅速发展同实际观测的类似.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两支急流、凝结潜热释放及积云混合对这次气旋迅速发展有显著贡献.在地形试验中,发现由太行山、燕山由脉、大兴安岭诱生的地形槽对气旋发展也有明显作用.如取均匀高度作为100—300hpa初始等压面高度场,并积分24小时,则中低层短波槽消失斜压性减弱,次级环流受到抑制,地面只出现一个浅薄的低压,但低压移动路径则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牛角藓属(CRATONEURON)一新种——太行牛角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道了在河北省平山县蛇梁山区发现命名的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牛角藓属(Craloneuron)一新种,太行牛角藓C.taihangense J.C.Zhao,X.Q.Li et L.F.Han.根据模式标本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对其识别特征做了简要讨论。模式标本存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