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中医学与当地原始医学结合的产物,汉方医学在日本古代长期是该国的官方正统医学。汉方医学思想体系也未曾脱离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范畴。然而在18、19世纪吸收西学的过程中,汉方医学不仅接受了近代西方医学临床知识,也与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汉方医学舍去了传统中医理论中所有形而上之部分,从"辨证论治"演变为"方症对治"。通过考察汉方医学思想对近代身体机械论理论体系的内化过程,指出东西方科学技术哲学在近代转型期的不同融合路径和东亚传统医学在中日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承诺"使得心灵哲学家重新关注身心关系问题,他们因此开始涉及到身体,然而,这里的身体并不是本己的身体,而是被纳入物质世界中的"物体"。20世纪后半叶对身体的解读,力图消除其间的自然化残余,并融合了不同视阈的价值判断。自我的反思性也拓展至身体,后者被话语实践社会性地建构着,其活动方式通过各种制度和仪式的规定而被社会化和文化象征化。  相似文献   

3.
在空间意义上,身体生态既指人的身体与外部环境的生态匹配以及对其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也指身体内部环境的有机性和健全性;在时间意义上,身体生态指身体超越"自在"状态而进入"自为"状态。"身体生态"危机是现代生态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身体常常因技术的过度控制、改造和重塑而成为"驯服的身体",具体呈现为生产的身体、消费的身体和有毒的身体。消解"身体生态"危机,就客体角度而言,需要不断凸显技术的身体维度和身体意蕴,对于技术本身以及通过技术介入而控制和改造身体的行为进行合理规制;就主体角度而言,需要建构基于全面性身体感觉和身体需要的"生态自我"。  相似文献   

4.
分析技术哲学进路由于难以充分描述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关系,成为在本体论上、继而延伸到伦理学领域的"难问题"。之所以是难以消解的,其原因在于两种"经验转向"的相互割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进路为消解这一"难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解决思路。一方面,梅洛-庞蒂对身体结构的现象学分析使身体的"结构-功能"获得了稳定的一致性,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可看作是身体"结构-功能"的延伸;另一方面,技术物所"具有"的道德恰恰是由身体意向性所赋予的,对技术物道德地位的讨论因而不能脱离具体的身体知觉情境。身体现象学进路不仅有助于厘清分析技术哲学的"难问题",而且也有助于弥合两种"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认识到蟋蟀的体型大小、体重、成熟度,以及头、上颚、项、躯干、腿、翅与战斗力存在密切相关。对《功虫录》和《斗蟋随笔》中的历史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蟋蟀腹部前端宽阔、头部圆大、上颚尖长粗大、前胸背板宽阔和足圆长等,是表征具有较强斗性的蟋蟀身体特征。传统文化中还包括通过身体尺寸、体重、成熟度等指标判断蟋蟀斗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疾病表达的“躯体化”倾向是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的一大问题,而这种思维倾向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传统身体观.它可以通过汉语言使用渗透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汉语言中的身体隐喻具有其独特性,反映出中国传统身体观与西方身体观的差异.汉语中的“身”从来不是西方的身体.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身”具有本体性地位.而这种身体观正是中国心理疾病实践中凸显“躯体化”现象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具身关系中技术"延展"还是"并入"身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引起"身体所有权"的变化,工具的"身体所有权"即工具不再是附着在身体上的单纯的物体,而是退回到身体的感觉运动装置。身体图式的开放性能够阐释身体与工具的耦合中导致运动和感官能力的变化,但会丧失朝向他人开放的可能性。人的"虚拟身体"作为一种从潜能到现实的可能性的天然倾向,能够糅合"身体图式"与"身体意象",兼顾感官、社会、文化的维度,可以为技术具身问题开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15):16-17
<正>繁忙的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往往使女人的健康状况下降,身体透支,随之而来的就是女人的天敌——衰老。因此透支了的身体一定要尽快恢复,一起来看看健康恢复全攻略吧!如果有以下情况,你的身体就开始透支了!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2、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3、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睡  相似文献   

10.
信息身体的提出,是"从人的身体角度去关注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转向人的身体"的双向合力。信息身体的理论发展是从技术身体到信息身体再到数据身体的逻辑演进;人的信息身体理论来源是哲学对世界本原本质和人的存在状况的终极探索;人的信息身体的价值归属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再向信息人的升级和融合。现时代理解"人的信息身体",要从信息身体的大数据时代维度、信息身体的哲学维度和信息身体的信息人维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歇斯底里研究”从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揭示了人类对歇斯底里的认识历程,“体现了科学、性与哗众取宠的难以抵制的掺杂”.它过往的病因论暗含着子宫左右女性身心的观念,承担着规训她们生育角色的社会使命,是对她们身体的病态化、性欲化和道德化塑造的一种形式,而男病患则在医学话语中受到了不同形式的漠视.对于歇斯底里及承袭其文化角...  相似文献   

12.
新詹姆斯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是当前情感研究的两个重要取向。文中先简略梳理了传统哲学中关于情感的内容,再分别总结、分析了前述两大思潮的基本理论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同时也简要总结了情感的情境理论,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詹姆斯主义的情感理论主张情感是对身体改变的感受,认为神经决定情感,情感因感受到身体变化而发生。而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主张情感是以价值判断为意向内容的心灵状态,情感因价值判断而产生。情感的情境理论则认为情感由社会文化环境所铸就。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17):18-18
<正>变形金刚是云集霸气、酷炫、超强能量于一身的超级英雄。是每个男人心中的偶像,每个人都想像它一样拥有超强的能量,让自己拥有充沛的精力。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不规律的作息等等,让男性身体上的透支越来越严重,根本无法唤起心中那个充满能量的"变形金刚"。危险信号在靠近其实透支的意义不仅仅是体力透支,还会有脑力、精力以及生理的透支。现在这种快速的节奏,过大的压力,甚至是用脑过度都会引起不同种类的透支。而无论是哪种透支都有着明显的征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深入普及,用户产生了一个现象学意义下的"现象身体"。基于用户体验的现象身体是"部分与整体"、"在场与缺席"、"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它使人们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延展出一个主体认知与把握的心物感知世界。它带给人类更为明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自由驰骋的世界。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的发展,也存在着否定自由意志的可能。结合互联网技术剖析现象身体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唤醒人们在技术框限下反思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日常生存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机器与身体     
从古至今,技术一直在机器和身体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范畴中往来穿梭,并且一直在为两个范畴的融合而效力,试图消解二者的边界。身体与机器,看似泾渭分明的两个范畴,其实一直关系暖昧。技术发展到今天,这种暖昧关系已经开始公开化了。其突出的表征便是当今各类技术实践中所呈现出的渐趋明显的机器的身体化和身体的机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1,(5):15-15
身体上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可能是不起眼的小病,但也可能是大病来临的征兆。怎么判断它们是"大"还是"小",不至于耽误治疗,也不至于过于紧张让人笑话呢?美国《妇女家庭杂志》近日列举了5种常见不适的判断方法。头痛小病信号:工作压力太大,精神紧张、疲劳;三餐吃不饱、血糖过低;长时间呆在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的屋子里。这些原因导致的头痛虽然令人烦恼,但并不危险。  相似文献   

17.
从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到科学实践民主化,科学的规范结构处于多元化的不断增殖中。多元规范论是对科学规范演变新阶段的一种描述,同时也是规范性的。科学实践的介入性标准所引发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这要求演变结构中的"内核"、"纽带"、"新介入者"之间能够保持必要的张力,而不是厚此薄彼。因此,多元规范论又是一个适度的分离主义框架,从差异性出发重塑科学的内核,以及优化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心灵哲学的观点看,虚拟空间中的心身关系问题是一种"随附性生活"问题。由于网络化生存状态是基于"身体不在场"而实现的,这就注定了虚拟主体的心灵与互联网世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虚拟实在世界的心身关系的理想在于心灵与身体的齐物合一。在本质上,虚拟化就是心灵、身体与互联网和谐同一的社会映射及文化表征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4,(13):20-21
<正>在一年四季中,最难过的便是夏天。高温炎热对人体来说是一种"逆境",身体必须靠大量出汗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汗水的成分相当复杂,除水分之外,还含有钠、钾、钙、镁等矿物质,维生素C和多种B族维生素,以及少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素和水  相似文献   

20.
很多成功抗癌的患者都提到了"运动",运动真的能抗癌吗?近日,一篇发布于《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的研究证实,这是真的. 运动不仅能改善整体健康,还会释放出一种减缓癌细胞生长的"秘密武器",给身体内创造一个"抑癌环境".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10名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73岁)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患者每周累计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