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主体生存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科学心理学主体拥有的是逻辑实证主义与逻辑主义科学观,缺少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与人文之间深刻关联的理解与把握,缺少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立足基础的反思精神。心理学主体生存论探新是对心理学主体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使其生存方式从理性层面的价值无涉走向文化层面的价值涉入,从逻辑层面的隐身形象走向现实生活的开放主体,从有意回避责任到肩负责任感。心理学主体生存论新探不仅使心理学主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于心理学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抹上一层浓郁的文化个性和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
对科技的探究成为"科技元勘",也叫科学技术论,它包含一系列先后发展起来的学科。科学传播学、科学伦理学和科学政治学将成为其中的新三论,以区别于原来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之老三论。受笛卡尔"普遍数学"的影响,从多种初级学科逐渐蒸馏出当下主流的西方科学。此科学与同期出现的"万能等价物"思想相结合,在帝国主义时代表现出一种权力意志,威胁着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新三论瞄准的是科学治理而非对"科技做大"的膜拜。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向来是科学哲学热议的问题,因为它促进了科学哲学中最富活力的讨论。19世纪科学与价值的分离,表现在三方面:科学发展的专业化倾向,这是促使价值从科学中分离出去的强有力因素;社会科学中的价值中性运动,提供了有利于科学与价值分离的观念形态和思想氛围;蔓延于19世纪的实证论思潮是对以往空泛、浮夸的观念和假设的总清算,尤其那些被看做科学进步障碍的事物。如果说在以往,价值多少在科学中留有余地,那么在19世纪,在上述几种思潮的推动下,科学与价值开始了更为彻底和激进的分离。  相似文献   

4.
开放科学价值基础的论析场域包括弱资本逻辑和知识商品性,科学建制的动态发展,数字时代的网络生态.米洛斯基将资本与开放科学的关系延伸到科学内容、社会建制、知识价值和科学家伦理领域,其视域、观点在概念逻辑、历史实践方面有待完善.结合知识与经济活动的显性、隐性关系和开放观念的共时性双重逻辑,开放科学价值基础包括合理知识的价值判...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科学哲学是马克思对科学的哲学理解,它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的理论支点。马克思科学哲学的理论视界是"现实的人",它所奠基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生存论。与此对应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哲学主题包括:实现对科学活动的规范性与历史性、科学的基础与人的生活世界、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辩证统一性理解。  相似文献   

6.
历史生存论:马克思的新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新自然观是历史生存论的自然观。这种新自然观为人类对自然的解释提供了生存论的价值基础和历史主义的解释原则。在当代人类面对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人类新的生存问题的历史条件下,近代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的自然观已经失去了合理性,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王星拱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主攻和讲授化学的同时,也对科学论颇感兴趣,并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重点论述了他的科学论的几个重要方面:科学及其心理根据,科学的本性,科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出现的科学编史学“内史论”与“外史论”之争,虽然各自能一定程度上解释科学的发展现象,但过于极端的做法并不能令人满意,对于科学发展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而依托苏联(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三位代表人物形成的“综合论”学派,具有辩证且立体的学派理念、目标方向、特征表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学术眼界。对于学术界更全面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成果、科学活动、科学价值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学危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科学真理危机、科学价值危机和科学生存危机。海德格尔所关注的是科学价值危机,他对这种危机的批判与解决是要通过技术的本质揭示和“追问”来达到。他的观点和途径存在着根本性缺陷,目的也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10.
尼采的知识批判理论通过在知识论、价值论和生存论等层面上对科学知识的哲学批判,旨在凸显科学知识的有限性。在科学知识与自然世界之间成立的是隐喻关系,科学知识深受认知视角的局限,传统认识论对科学知识的视角有限性的忽视,助长了那种将知识道德化,无限推崇科学价值的科学乐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对科学知识单一视角的无限推崇,遮蔽了艺术与哲学等提供的其他丰富多彩的解释世界模式,让人性与文化变得贫乏与单调,从而导向了虚无主义的后果。尼采借助其唯美主义思想对知识的审美化,力图在虚无主义的时代为文化的多元发展与生命的自我提升探寻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中,客观性研究存在着两条进路: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客观性予以纯粹的社会学说明;二、历史认识论将客观性的发展史概括为一部道德史。前者将科学客观性完全归结为社会利益的导向,后者将科学客观性归结为一种道德属性。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将客观性指向事实维度,此二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客观性指向价值维度。因而,在科学客观性问题上,事实与价值发生了分离。面对这一困境,布尔迪厄的科学场域理论从自然与社会、事实与价值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客观性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将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意义上的客观性与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意义上的客观性整合为一种历史的客观性,即科学理论是在历史中生成的、由科学共同体认识并承认的客观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本就《起源之争-创世论与进化论为何无法决出胜负》一书中的某些观点进行了评述。本认为,原书作对于创世论科学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然而,作为与进化论相对立而存在的创世论观点,它的存在又有其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民主为何需要科学》中,科林斯和埃文斯阐述了他们多年科学研究的集成之思。本文将其概括为"从道德—价值的观点看科学",并从四个方面诠解。这四个方面是:从道德-价值的观点对科学进行理解与辩护;从应然的视角对科学规范进行新阐解;基于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创生技术决策的新制度—"猫头鹰";从科学作为好的价值观源泉回答民主为何需要科学的问题。尽管有必要"从道德—价值的观点看科学",但阐论还需细致化,需保持开放的姿态,在理解与批判中反思科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其科学观从体用论深化为开出论,再转变为对话论.这一变迁显示、折射出他们的学术理路的逻辑变化和社会形势、科学技术的现实发展.因此,对现代新儒家科学观的考察不仅有思想史意义,更有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前后,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就科学论发表了诸多见解。本文主要阐述他关于科学和科学方法、科学的功能或价值、科学与人生或人生观之关系的观点,并做了必要的点评;最后评介了陈独秀介绍批判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并就此提出笔者独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价值库理论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科学价值库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有机结合,用来分析研究商品经济社会中科技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实体的理论结晶。本文在简要概述科学价值库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了该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并以此揭示该理论所具有的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7.
技术价值评价是技术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对此问题的阐释直接关涉到对技术本质观、技术发展观和技术伦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技术价值评价的原则和尺度是技术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技术价值评价原则和尺度的分歧决定着对技术价值的理解与认知的差异。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域中,生存论的原则以及历史的和人性的尺度才是技术价值评价的根本原则和尺度。  相似文献   

18.
在转基因技术评价中,不像知识论的科学例外论所认为的科技专家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实际上他们存在着知识性失灵,未能进行完全正确的评价;不像社会学的科学例外论所认为的科技专家是道德的楷模,而现实中他们存在着道德性失灵,并不能进行绝对客观的评价;也并非像柏拉图式的科学例外论所认为的公众没能力且没必要参与评价,而实际上公众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社会文化感知对于应对转基因技术评价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转基因技术评价中,不应该坚持科学例外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科学基于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原则,试图在整体流动与转化中理解和把握自然,社会、自然与人融通一体,认知与价值合而为一,具有鲜明的生成特征。阴阳五行学说则构成了古代天文学、气象学、算学、医学、农学的生成论模型。中国天、地、人三才合一的生成特征内在地决定了,以李约瑟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和以席文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在自然与社会二分的框架,都无从把握中国科学的真实面貌。基于科学语境和科学实践的编史学超越了传统科学哲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框架,为探索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0.
约翰·H.布鲁克通过对科学革命与宗教改革的关联性研究、机械论史和进化论史的研究,揭示了科学与宗教互动过程的历史复杂性,解构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冲突论"、"和谐论"和"分离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