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流星属于大气现象”在清代中国的传播,认为虽然第谷同体系在清代的天文学家中有较大的影响,而亚里士多德的水晶球宇宙体系也有一定影响。作者考察中西流星观念2交织下的清钦天监的天象观测制度,和清代流星记录的产生过程,发现清代的流星记录是可靠的。举例分析了清代流星记录的分布及其特点,发现《清实录》和《清史稿》的流星记录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地方志和笔记中的记录科学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维特根斯坦的遵守规则理论,以鲁滨逊为例,分别论述了个体论者麦金和集体论者布鲁尔对于一个与世隔绝的鲁滨逊是否能遵守规则的看法。对于个体论者和集体论者来说,他们都认为与世隔绝的鲁滨逊能遵守规则,虽然前提一致,但产生的结论却大相径庭。对于个体论者来说,遵守规则的前提只不过是基于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意图,而对集体论者来说遵守规则必须是可共享的,它离不开社会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天文学家最近提出各种有关宇宙的现代理论,包括所谓“多重宇宙”(multiverse)概念,指称宇宙在第一次“大爆炸”后还在彼此不断“大爆炸”,形成无数宇宙。空间为什么是三度空间,而不是二度空间、十度空间或廿五度空间?光速为什么远快于音速?为什么原子远小于星球?我们的宇宙为什么这么老?是否还有其他里面一切事务都跟我们宇宙不同的宇宙?这些是科学家们提出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宇宙的诞生并不像婴儿出生的呜咽抽噎过程,而是在一声巨响中形成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宇宙和一切事情诞生于大爆炸。空间、时间,以及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开始于一个奇点,然后逐渐膨胀和冷却,在数十亿年时间里,向原子、恒星、星系和星系团扩散,逐渐构成我们现今的宇宙。这是一幅令人信服的美丽图像,能够解释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从当前宇宙2万亿个星系,  相似文献   

5.
人对宇宙的认识,自古就有天上、人间之分,阴间、阳世之别,只是在知识界达到理性高度。比如古希腊的巴门尼德,就把宇宙分为存在和非存在两个世界。存在世界是超感性的永恒世界,唯有思想才能把握;非存在世界是变化不定的感性世界,其生灭不息的性质恰恰是其不真实的表现。柏拉图将存在世界演变为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则将感性世界演变为实体世界。近代之后,唯物论发展了实体论,唯心论发展了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宜居世界和地外文明。但是,为什么地球人类一直未能看到或联系上地外生命呢?对于著名的"费米悖论"所提出的这个谜团,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或许是地球气候变化阻止了地球人类与外星文明的联系。"费米悖论"是由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恩里克一费米提出。该理论认为,地外文明存在于宇宙之中,而且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之本体的学说,也是关于知识的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通向关于世界(或宇宙)知识的理性路线,并且导向了他的逻辑理性方式。在自然哲学方面,他将对自然世界的解释和使解释作为永恒的和必要的知识这两个目标统一了起来。因此,在他的科学研究中,存在着基于观察的逻辑归纳方法和基于(主要是常识性的)共识的逻辑演绎方法两条方法论路线。亚里士多德对经验证据的接受,标志了认知境界的重大转换,从而对科学理性主义的生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在天文学方面就有交流,大家熟悉的二十八宿,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认为,这种交流既然存在,可能就不会仅仅限于二十八宿一例。但至今我们尚未见到有关这方面进一步的文章论述。作者经过两年多的探讨,认为找到了中印两国在汉代和汉以前在宇宙理论方面交流的一点线索。并且认为,很可能中国古代宇宙理论中的一些内容,是源于印度或者是受印度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哲学中是否含有"静态时间"和"动态时间"的区分还存在诸多争论。有的学者认为他区分了两种时间类型,有的学者认为他没有作出区分;有的学者认为他混淆了两者,有的学者认为他虽然意识到了两者之分,但仅持有其中一种观点。通过对上述争论的重新衡定,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其一,亚里士多德持有两种时间观,只是没有作出严格区分和分别论证;其二,如果要追问"A-理论"和"B-理论"各自主张的来源,的确可以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找到根据;其三,有关"静态时间"和"动态时间"的严格区分应该溯源到扬布里柯那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奥地利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玻耳兹曼的实在论思想的形成及其涵义.文章指出,玻耳兹曼是一位较早使用原子假说解释科学,用假说演绎模式来揭示实在论的非教条主义实在论者.他对物质的原子基础单元的毕生辩护,对实在论的研讨与理解,推动了科学研究活动中对物质基本结构研究的进展,成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铺路人.  相似文献   

11.
有关宇宙中生命的观点,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例如,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使有  相似文献   

12.
为技术决定论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技术决定论应当批评,技术决定论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有一些学者直率承认自己是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者或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者,还没有听说谁承认自己是技术决定论者。本文为技术决定论辩护,自然是孤立的。但是,为技术决定论辩护,又不是偶然的,在我(陈)过去写的东西中就有技术决定论的倾向,现在不过是把倾向变成直白。  相似文献   

13.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24):67-68
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找出为什么宇宙崩塌并没有发生,这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物理理论来解释这一宇宙起源问题.然而,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哥本哈根大学以及赫尔辛基大学的物理学家们认为应该有一个更为简单的解释.他们在发表研究的论文中指出时空曲率——_也就是引力,是如何在宇宙膨胀初期提供其所需的稳定性.该研究团队对希格斯粒子与引力之间的相互作用随能量如何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即使是二者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也可使得宇宙免于崩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运动》中的相关论述,试图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两个层面重构他的欲望-普纽玛-行动模型,并由此指出"普纽玛"在欲望导致行动的过程中,在物理层面上起到了重要的联结作用。这种解释模型为亚里士多德突破身心二元论的传统思路、结合物理层面的因素来说明人类行动者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关键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戴维·查尔斯对亚里士多德的思路所做的评论并试图回应可能招致的批评,由此捍卫查尔斯对亚里士多德的解读与辩护。本文认为,尽管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运动》中对普纽玛的说明仍存在含混之处,但是他所持的这种心理物理学路线在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研究人类行动者的道德心理提供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一卷第四章对以恩培多克勒为代表的和谐理论提出了批判,认为灵魂不能被界定为“和谐”.这个批判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提出并论证其灵魂概念的关键步骤.本文指出,亚里士多德对和谐论的批驳实际上诉诸两个前提:第一,灵魂是实体;第二,灵魂与身体不能分离.这两个前提源于他在《形而上学》中对质料与形式的设想与论证,并导致他的灵魂论一方面重视身体层面的因素、反对将灵魂设想为脱离身体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坚持灵魂作为实体和原因的地位,反对以“混合物”或混合物的“比率”来界定灵魂.本文试图说明,亚里士多德实际上是要努力在早期柏拉图与和谐论的灵魂学说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通过对二者的批判来提出一个新的灵魂概念,即“身体的形式”或者说“身体的现实”.本文由此认为,尽管亚里士多德对于和谐论的概括和批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甚至误导,但他确实消除了和谐论的灵魂学说中所包含的宗教色彩,以一种与现代科学更为接近的思路对灵魂的本质和功能重新做出了界定和说明,这种路径无疑为其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打开了空间.  相似文献   

16.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降的传统实体观虽历经笛卡尔、英国经验论者乃至近现代哲学家的持续批判与修正,但由于因袭"实体—属性"的本体论信条和"主词—谓词"的逻辑学立场,始终无法摆脱困境。经由早期科学哲学时期的酝酿和准备,提出以"事件"终结"实体",到晚期过程哲学,主张以"过程原理"超越"传统实体观",怀特海给出的独创性解答,为我们摆脱传统实体观的束缚而认识世界开启了一扇别样的窗户。  相似文献   

17.
宇宙探秘     
正确理论来源于科学发现和科学分析结论.当前,有关宇宙观最新理论之一是宇宙产生于一次大爆炸.这一理论虽然得到了许多方面的科学证明,但仍有不同见解.有的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理论并没能说明整个宇宙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对《道德经》和《周易》中的相关思想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在对宇宙生成模式的构建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和而不同"理念对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作用;认为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不但规定了后世宇宙论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技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也是对自然的超越。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关于技术分类的分析,揭示了亚里士多德技术观中的形上蕴含,并将其对于技术的态度与希腊社会科学技术的一般状况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亚里士多德技术观的理论成因与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20.
正宇宙中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可能找到了答案,这些重元素可能形成于微型黑洞毁灭中子星内部的过程中。像这样的过程将有助于解决其他宇宙难题,例如:神秘伽马射线和射电爆的起源。宇宙中最轻的三种元素:氢、氦和锂等则诞生于宇宙最初期阶段——大爆炸之后的瞬间,重元素是后期较轻元素原子核与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