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兰作为一种非常名贵的建筑材料和珍贵药材在唐代以前常被提及,之后史籍记载渐少,并常常与其他植物混淆.现代人多认为是今木兰科植物,但历史文献对木兰的记载与今木兰科植物的生物学、药用等各种特性出入较大.通过对木兰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讨论了将木兰原植物弄错的原因,并根据木兰的各种形态学及生态学特征,考证其为今樟科樟属植物阴香.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今植物远缘嫁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者在介绍中国古今植物远缘嫁接记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植物远缘嫁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远缘嫁接在植物栽培生产上可以提高观赏价值、改进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障碍,培育出远缘嫁接杂种。远缘嫁接还可作为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国外抗菌剂研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 沉睡在埃及狮身人面像附近的金字塔中木乃伊的包裹布也许就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的最早的抗菌物品了.我国古代也有不少人们利用植物浸渍液制成抗菌物品进行抗菌防病的事例记载.1935年德国人G.Domark采用季铵盐处理军服以防止伤口感染,揭开了现代抗菌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序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抗菌产品也逐渐从军用品转变为民用品而迅速发展起来.以抗菌塑料为代表的系列抗菌材料开始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深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22,(7):70-71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干燥根,性苦寒,临床上多用治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研究发现其抗炎镇痛效果显著,有类激素样治疗效果,且无激素的不良反应,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见效快、疗效确切.雷公藤全株有毒,其毒性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拾...  相似文献   

5.
历史典籍中"日珥"记载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分析了中国历史典籍中关于“珥”、“日珥”的记载,通过对其含义以及现代“日珥”、“幻日”名称起源的考证,论述了古代所谓天象“珥”的记载为大气光象——幻日等。现代术语“日珥”是对古代术语的转义借用,历史典籍中的“珥”记载皆非太阳日珥。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自然,植物科学画是以一种谦虚、安静的态度来认识、看待的,它对所有的植物一视同仁:无论是路边默默无闻的小草,还是万众瞩目、国色天香的玫瑰、牡丹,它们的待遇在植物科学画里都是相同的。为了记录、叙述的方便,人们在文字描述基础上配上了形象的图画,以便于更多人直观地识别这些植物,植物绘画就因此产生了。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对植物物种的描绘画,它们的记载主要以实用为目的,仅限于辨认植物种类,缺乏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解剖和生理功能方  相似文献   

7.
公元6世纪时后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一部杰出的农业科学典籍,其中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23种制醋工艺。这是迄今有关制醋的记载。该文运用现代微生物学和酿造学的知识在讨论黄衣曲的使用和制备的基础上,从制醋工艺中原料的处理、发酵水份、温度、湿度、酒精度、卫生和成醋的保存方法等条件入手对书中前15种制酢法的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还对贾思勰选自《食经》的八种苦酒法的工艺也进行了概述对比。  相似文献   

8.
1792-1794年,马嘎尔尼率英国大使团访问中国,这是世界近代以来两大帝国之间发生的首次大规模外交活动。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希望借此增进对中国博物学的认识,实现对中国动、植物资源的科学与经济价值使用,以增强大英帝国实力,于是便主动帮助使团制定在中国的博物学活动规划。抵达中国后,以斯当东为首的博物学团体记载下大量博物情报,采集了许多植物标本,并多次与班克斯通讯,报告在中国的博物学见闻。英国使团的博物学活动体现出该时期中英科学文化交流与"西学东渐"十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绿蓝悖论是现代归纳逻辑研究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直接挑战了归纳的逻辑基础,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方向的问题.近年来,归纳逻辑的研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而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对绿蓝悖论的最新回应.一方面,以诺顿为代表的实质归纳理论主张彻底摒弃归纳的形式化规则,认为应当把归纳推理研究的重心集中到经验事实...  相似文献   

10.
清代日食的地方性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现代计算程序的全面计算和与清代正史日食记录的对比,对清代日食的1100余条地方性记录的特性作了分析和讨论.546条记录与正史完全相同,少有错误.与正史不同的记录错误率达到54%,其中正史中此日期未见有日食记载的记录少有正确,地方见全食或近全食的记载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1.
盛夏享用冷饮,都以为是现代人才拥有的福分,其实,中国人藏冰用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利用他们非凡的智慧,早就会将冰块储存到夏天去享用了。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部门对于阳县战国时期的尚家岭遗址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就发现存在大范围的夯土和陶质井圈,古籍记载叫做“凌阴”,是古人用来存放食物和藏冰的,类似现代的“冰箱”。除尚家岭遗址外,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夏朝历书《夏小正》中记载,每到三伏天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论“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得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发掘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蓝,评价了“天人合一”的得失,指出“天人合一”忽视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应建立在科学高度发达和人对自然规律充分把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梅史考略     
发源于我国北方陕西、河南等地的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果树,在我国西部地区迄今仍有大量的野生种分布.根据考古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记载,这种植物在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不但果实被利用,梅花也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古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嫁接技艺的起源和演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工嫁接是一项世界性的园艺技术,但人们对于嫁接技术的起源及其演进历程却还知之甚少。中国的嫁接技术起源于自然接木现象的启示、插条繁殖技术的发展和自然界中半寄生植物种间关系的启示。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嫁接技术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其后代有演进,嫁接植物的种类和嫁接的方式都不断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送花的艺术     
鲜花,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它广泛地运用在人际关系之中,传情、致意、慰问、祝福……种种情怀的沟通,均可使用美丽的鲜花、制作成的花束来相互馈赠。 拜访朋友:选择对方喜欢的花及颜色。如果不清楚的话,可选择观叶类的植物或兰花。这类花卉的观叶期或花期都很长,能让受礼的人长久感受您的心意。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HIV感染人数的增加、人口的流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成年起病的抗-IFNγ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病率增加,感染Talaromyces的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在2018年已经发表的文章中,Talaromyces在一部分文献中被译为"篮状菌",而在另一部分文献中被译为"蓝状菌"。那么,到底是"蓝状菌",还是"篮状菌"呢?查阅1955年Benjamin的命名文献可知,Talaromyces是由  相似文献   

17.
西周明堂建筑起源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明堂是见于史料记载的一座重要的、涉及周天子祭天、布政等重要礼仪活动的建筑。但是,有关它的功能和型制,既无西周时的史料记载,又无建筑实物遗存,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从西汉至明甭及至近现代,诸多学者论道颇多。该文结合历史文献与原始社会至殷商的建筑考资料,通过对西周明堂起源的探讨,论证西周明堂是一座集天子祭天、布政于一体的大内正朝建筑。  相似文献   

18.
单质砷的提炼是由炼金术士最先完成的。已有的研究及资料显示:在西方,德国炼金术士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于13世纪提炼出单质砷;在中国,晋、唐和南宋时期的炼丹术士都曾成功炼制过单质砷。我们发现汉代《黄帝九鼎神丹经》保存的使用含碳物质升炼含砷矿物获取升华产物的记载涉及到单质砷的炼制,使用矿石原料对此进行野外模拟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实验产物为单质砷。这可能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炼制单质砷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刘文 《科学大观园》2006,(16):57-58
史料记载说,几名荷兰和英国探险者当时在坦博拉地区发现一种新语言,它与印尼其他地区所使用的语言都不相似。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语言与中南半岛的一些语言更接近。但就在西方人首次接触到这种语言后不久,使用这种语言的当地文明就在火山爆发中毁灭了。  相似文献   

20.
兵符是战争的产物,中国人发明和使用兵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实物和资料的缺失,我们对中国兵符史知之甚少。虽然《史记》记载过黄帝曾与诸侯“合符釜山”,但黄帝时期的兵符我们无缘得见。考古发掘发现的最早的兵符只是春秋时期的虎符。其实,良渚文化时期成双成对的牙骨雕有可能就是四五千年前的兵符,而《周礼》所记载的牙璋也并非用于祭祀山川的礼仪用玉,而是实实在在的调兵信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