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方外纪》的地理学地位与中西对比霍有光一、从《万国图志》到《职方外纪》利玛窦来中国后,1584年在广东肇庆绘制了第一幅具中文说明的世界地图,此图是自用挂图,没有出版,影响较小,但已使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之震动。万历29年(1601),他来到北京,自称...  相似文献   

2.
文章辑出明末江西人朱谋《异林》中征引的利玛窦《舆图志》12条佚文,并在与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对比后,对佚文的内容进行考释。利玛窦在江西编印、传播的世界地图志,对江西士人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利玛窦在江西还被当成海外飞仙的传说在明末流传很广,这也使我们理解为何利玛窦的《舆图志》被当作志怪之书。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地球"一词最早见于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1600)。这幅图原版已失传,但摹本收录于冯应京的《月令广义》。通过摹本可探得原图的一些信息,"地球"一词在图中的出现便是其中之一。后来该词经在华传教士的沿用而得以推广,还传到了日本。"地球"并非如王力所认为的是魏源在《海国图志》(1852)中创造的新词。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 ,认为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吕氏春秋·察意》中说 :“大圜在上 ,大矩在下。”这种“天圆地方”说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天和地的一种理解。明末清初 ,西学东渐 ,西方的地理知识传入了中国。中国人这才知道 ,地不是一个方形的平面 ,而是一个球形。最早向中国人介绍地为球形的人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 552~ 1 6 1 0 )。 1 6 0 2年 ,利玛窦在李之藻的帮助下 ,在北京刊行了《坤舆万国全图》(全图分六幅 ) [1] 。在《坤舆万国全图》的最右侧 ,利玛窦有一篇署名文章。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全图的说明开篇…  相似文献   

5.
1607年汉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问世开启了东西方数学交流的新纪元。《几何原本》是西方公理化数学的典范,而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则完全是一种陌生的"异域文化"。为了帮助中国学者理解《几何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利玛窦写下一篇长长的"导言"《译几何原本引》。在"导言"中,利玛窦阐明"几何之理"有助于"明达物理","几何之用"可为国家建功立业,"几何之学"更关乎社稷安危。在"导言"中,利玛窦充满深情地讲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其业师"丁先生"的感人故事,从而唤起了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对《几何原本》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中西文献,通过对欧洲所藏白晋《易经》手稿的分析,指出白晋延续了利玛窦的适应策略,他不仅向康熙传授西方科学,还把《易经》和《圣经》相比附,同时着意发掘《易经》中所含的数学原理;通过对《周易折中》编纂过程的梳理,揭示康熙、李光地和耶稣会士的来往和互动,指出白晋对此书的编纂起到了一定作用;并认为康熙对《算法统宗》的兴趣与白晋易学象数研究有密切的关系,从而为清初学术史、儒学和科学关系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明万历年间,西方数学随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到来而传入中国;同时,徐光启等士人也向传教士学习,并提出了“会通以求超胜”的思想,试图融合中西数学;《同文算指》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产生的。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同文算指》的编纂过程及其资料来源,指出《同文算指》不仅翻译了丁先生《实用算术概论》的部分内容,同时还参考了明代算学家周述学的《神道大编历宗算会》和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是李之藻试图会通中西数学的一部著作。这对认识明清之际中西数学会通的历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几何原本》是第一部汉译西方数学名著。一般认为,古代汉语和拉丁语在语法结构、文体形式、词语语义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因此,一部西方科学巨著如何跨越语言屏障得以翻译?又如何在异质文化中得以传播?要回答这些问题,首要之事需要探考利玛窦、徐光启怎样把克拉维乌斯拉丁语版的《欧几里得原本十五卷》(Euclidis Elementorum Libri ⅩⅤ)翻译成古汉语的《几何原本》。本文以汉译《几何原本》第一卷"界说"(定义)为例,从术语勘定、拉汉比照、语句解构、定义分析等方面,对36条"界说"进行全面释读。研究表明,无论是语义还是文体,汉译《几何原本》的"界说"基本上做到了用切近而自然的对等语再现了原文信息。利玛窦和徐光启用古汉语重构了古典西方数学的逻辑推理和公理化体系,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译《几何原本》后九卷首次刊刻出版是在晚清松江府藏书家韩应陛的资助下、其背后学者团体的努力下共同完成的。该团体在相同的志趣凝聚下渐成藏书学派,是晚清西学传播的重要学术共同体。韩应陛刊刻该书是为了完成儒生藏书家的理想——在皇权文治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动荡的时局使其愿望落空,但《几何原本》文本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赋予了整个历史事件特殊的文化意义,也使得参与其中的所有贡献者获得了留名青史的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15世纪初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所著的《算术之钥(》1427)与中算相似问题的比较研究向来是中国数学史界研究的热点。以往国内的研究是从二手文献入手,通过几个问题的相似性认为《算术之钥》中的相关内容受到了中国宋元数学的影响。在解读《算术之钥》阿拉伯文本的基础上,将其与中算的相似问题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之后,发现二者就这些问题在术文、方法、目的、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同;且纵观阿拉伯数学史,《算术之钥》中的相关内容都延续了10至12世纪早期的阿拉伯数学传统,由此得出《算术之钥》应该没有受到中国宋元数学直接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温瓦图”在当地语言文字里是“我们的土地”的意思。这个中文国名是我根据当地人的发音翻译的。为了看看自己要去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们与周边国家的笑系,出访前我特意查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12.
《天下图》被认为是朝鲜李朝时期制作的圆形世界地图,但其制图思想来源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基于对《天下图》中"海外五岳"、昆仑山、天台山和三天子章山在道教中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天下图》反映的是道教天下观,因此,其制图思想极有可能来自道教,甚至为道教所创,其"圆形结构"是道教所秉持"浑天盖地"宇宙观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木子 《科学大观园》2013,(15):64-65
澳科考船前往谷歌地图上标示的小岛考察,到达目的地却压根不见小岛踪影——南太平洋"幽灵岛"离奇失踪困惑科学家据澳大利亚媒体、英国《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报道,在谷歌地球地图、《泰晤士世界地图集》和一些气象地图上,都显示在澳大利亚和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座名叫"桑迪岛"的小岛。不过,由  相似文献   

14.
狮子座流星雨历史记录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近代天文学界对狮子座流星雨的研究概况;公布12条新发现的狮子座流星雨古代记录,对过去发现的记录作了新的补充,并对新旧记录进行了研究,得出本流星群的物质、发光点常见的位置和1533年流星物质在轨道上散开的宽度,纠正了由于历史资料缺乏引起的某些错误;对1233年前后这一周期的存在性和《宋史》、《元史》中不正常的流星记录原则提出质疑,指出本流星群出现日期在十七世纪后有跳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欧几里得(Euclid,330—275B.C)的十三卷《原本》被视为西方科学的典范。两千多年来,它被译成各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科学的“圣经”。在近代欧洲,“几何学家”即指数学家,“几何学精神”就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特征的理性精神。1607年,利玛窦(1552—1610)和徐光启(1562—1633)以《几何原本》为名,将这一历史名著的前六卷翻译成中文。“几何”二字是中国固有词汇,冠诸于“原本”之前用以指代广义的数学,这与古希腊先哲的初衷是一致的;欧几里得的著作当然不仅仅囿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几何学”。  相似文献   

16.
英国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1859年发表《中国磁针》一文,称8世纪僧一行早就发现磁偏角。因为伟烈氏未提供资料出处及中文原文,此后中外汉学家们不断地寻找其原文,均未成功。现已查明,伟烈氏引文出自他的中文藏书:清代学者张作楠《翠薇山房数学》中的《揣籥小录》(1820)。中文原文为:"僧一行尝以针较北极,针指虚危之间,极在虚六度初,针实偏于极右二度九十五分。北极偏右则知南极偏左矣。"这段资料源自陆燿《切问斋集》一行遗闻,而《切问斋集》一行遗闻源自杨光先《针路论》"一行针诀""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李淳风《针石论》和杨光先《针路论》"一行针诀"揭示:指南浮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不晚于8世纪。  相似文献   

17.
在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地峡(isthmus)被称为“微地”。随后,汉语中有关地峡的各种名称相继出现,如峡、微路、土腰、土颈、地颈,等等。1884年,在姚文栋的译著《日本地理兵要》中,日语借词“地峡”出现了。虽然此后又出现了一些别的名称,但是最后“地峡”还是在众多词语中脱颖而出,成为汉语中用来表示isthmus的一个标准的地理学术语。  相似文献   

18.
《博物要览》一书自清代中叶以来一直被陶瓷、文玩、矿产、冶金等领域的学者不断征引,但这部被众多学者引用的《博物要览》并非作者谷泰的原本,而是一部经过了重新整理的改编本。这部改编本共12卷,原题《骨董志》,收录于清代李调元所编丛书《函海》中。嘉庆间重刻时挖改书名与作者,易名为《博物要览》。谷泰原作共16卷,仅存抄本,素材多来自《墨池编》、《遵生八笺》、《本草纲目》等书,此外也记载了一些独有的技术与方法,体现着它的价值所在。两种版本的《博物要览》在文字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各具特色,编修水平难分轩轾。二者在后世的流传一显一晦,与其文本的物质形态以及刊刻刷印的频次与数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晚明以降,耶稣会发现科学及博物与知识系统对明朝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从罗明坚《中华地图集》、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到嘉靖时许论彩绘《九边图》、郑若曾《筹海图编》和冯时《海图》等水系舆图,显示出明人对沿海水系之关注,名儒章潢辑刻《图书编》等图籍是晚明开始的海洋交流和明代学者们了解欧洲科学的互文见证。同时,崇祯十六年教士汤若望编著《火攻挈要》,将欧洲火药武器之学口授于明末学者焦勖,此时火炮战术兵书已为人所知。"水与火"的知识在明清鼎革之险恶环境中为传教士提供了有利条件,西方知识体系在中西交流时期的晚明社会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自然辩证法”这个概念,而今却对它怀有浓厚兴趣,并作为自己的奋斗事业,究其原因,《自然辩证法通讯》无疑起了启蒙作用。记得上大学时,课余之暇,对《红楼梦》中动植物进行了考证、整理,并妄想通过对《诗经》、《水浒》、《西游记》等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中动植物考察,搞一门所谓“生物文学”。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偶尔看到了《自然辩证法通讯》,发现里面刊登的文章正是我平时热衷考虑的问题,特别是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