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意识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美国哲学家戴维·查尔默斯的意识理论在当前的研究中颇具特色,它既不同于各种"纯科学的"理论,也不同于其他的"纯哲学的"理论.本文首先概述了查尔默斯意识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观点,进而对他的意识理论作出了以下评论其一,将意识问题划分为"困难的问题"与"容易的问题",是查尔默斯对意识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其二,查尔默斯的非还原的唯物主义为意识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三,他的意识理论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麦独孤对"行为"的定义不同于行为主义的方式,他强调行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特征。麦独孤质疑"心智"是一个无法定义的概念,重视对本能的考察,并通过批判二元论导致的理论困难,将有关意识研究的形而上学引向了研究生物行为的实证科学。史学文献表明,欧美学界始终没有忘记麦独孤,对他的研究直到今天都没有间断过。文章最后提出,我们应该把麦独孤看作是当代进化主义行为研究的鼻祖。  相似文献   

3.
柏格森认为电影的运动感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感知,他进一步对思维中的电影机制进行了批判。柏格森的批判可以用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加以解析,思维的电影机制中的影像、表象等,相当于胡塞尔从对滞留的现象学描述中区分出来的"回忆","回忆"串连起来的心理学时间完全不同于"滞留"所构成的活生生的当下感知,由此可论及计算机的记忆问题,计算机记忆系统充其量相当于人的"回忆",它不可能具有人的内时间意识中的"滞留"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库恩一直强调他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并认为自己"既搞科学史,也搞科学哲学"。库恩强调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并需要进行合作的整体性思想。库恩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上的独到见解,凸显了他从科学史中呈现科学形象的独特的方法论视角和观点;他既不同于他之前的科学哲学家又不同于一般史学家的观点,使得他遭到来自双方的批评并引起诸多争议。库恩看起来部分像历史、部分像哲学的主张,使得他更像是"欧洲派的史学家,美国味的哲学家"。虽然库恩强调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主张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发展等思想,已为许多学者所接受并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也导致历史主义学派对科学"历史的再现"研究工作的兴起和发展;但是,库恩的科学史学观,在科学史家中并没有真正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没有实质性的深刻影响。库恩的科学史学观,看似矛盾、实则谨慎而深刻;彰显库恩这方面的思想及其深刻性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5.
结合语义分析,尤其是具体的科学实验案例,明确科学实验"可重复"的三种表现形式及其内涵。科学实验的"可重现"(repeatability)主要指,实验者对自己或他人所做的原初实验的过程、方法和分析的"重复";科学实验的"可再现"(reproducibility)主要指,原初实验者及其他实验者对原初实验结果的"重复"而非单纯细节的"重复";科学实验的"可复现"(replicability)主要指,取样的有效性以及由此进行的显著性检验有效性基础上的"重复"。科学实验的"可重现"与"可再现"与实验的精确性或可靠性(可信性)有关,科学实验的"可复现"与实验的可靠性(可信性)以及普遍性有关。它们是一项科学实验被科学共同体接受的基础,完成着不同的功能,有其各自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与主体性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主体性概念的变化,建构主义也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在原初意义上,建构主义是关于概念起源的分析,这种分析和客观性相连,在社会建构主义那里,建构主义作为形而上的原则存在着,对科学知识给予了不同于现代视野的理解,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与主体性概念变化相关的逐渐走向相对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农业、新石器、定居、陶器是农业时期古人类行为及其实现途径的基本文化要素,四者构成的生产生活体系使人类获取食物和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早期文明起源的文化基础。对这一生产生活体系在前农业时代的原初形态进行追溯,可以看到从渔猎采集到农业生产、从迁徙到定居生活、从火石工具到新石器、陶器工具转变的内在逻辑。而人类自身的生物性特征和在自然界中的弱质性地位是这一转变得以实现的重要动因之一。"善假于物"的人类生存智慧是古人类文明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原初文明因素,也是造成"人猿相揖别"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8.
以类比论证来确认他心认识的可能性与途径的研究方法曾经受到许多哲学家的诟病。继人工语言哲学家的工作之后,日常语言哲学家将他心问题从一种单纯的认识论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问题,从而使他心问题部分地得到解决。不过,陷入昏迷状态的脑损伤患者是否具有思想、情感以及其他心理属性等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问题。神经科学对大脑活动与意识状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推进了这一领域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试图运用类比的方法,结合大脑活动与意识状态之间关联性的研究结果,论证他者具备意识能力和心理属性,进而探讨对待他者道德义务的有效性问题。神经科学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于大脑和意识的认识,但是对他者负有道德义务并不必然要求他者具备意识能力,同时论证和论据存在内在缺陷。神经科学对他心问题的解答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在近日结束的全国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财政部将对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经营者或科技骨干开展"股票期权制”试点. 据香港<大公报>10月12日报道,"股票期权制”是一种把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贡献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激励措施.它需要企业经营者"用现在的价钱买将来的资本”来获得这种权利,并可以在一定的时期来"行权”.它不同于以往的送给股票或固定收入来调动经营者的报酬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股票期权制”不仅是对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的改革,而且会改变企业的产权机构,所以说它是企业产权制度的一次深层次改革. 财政部已选择了作为上市公司的"中国联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此外,在中关村选择了"联想”等八家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制”.  相似文献   

10.
表征主义者认为知觉经验的现象性完全由表征内容决定。伯劳克反对这一观点,坚持现象意识还包含表征内容无法解释的其它因素,因此并不随附于或等同于表征内容。他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主体运用注意力于某个视觉知觉对象会产生不同于未运用注意力于同一对象而产生的现象性。也就是说,诉诸不同程度的注意力,相同的内容可以对应不同的现象意识。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伯劳克分析了一个关于注意力转换的视觉认知实验,他论证表征主义通常用于回应内容与现象性不一致的两种策略——"内容区分"与"错觉"——都无法解释实验中现象性的差异。本文将论证伯劳克对这一实验的解释不能成功驳倒表征主义。但表征主义者仍面临表征内容作为经验准确性条件的定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奥斯汀在具体的"声称"与事实问题上的论述是非常有见地的,然而,他在"为真"问题上所持的符合论却不能令人信服;相反,尽管斯特劳森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中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但是他的言语行为理论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正>《心灵的神秘性及其消解——柯林·麦金心灵哲学思想研究》(陈丽著)是心灵哲学丛书(高新民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之一。本书围绕当代心灵哲学关注的意识和意向性(内容)两大问题,考察了美国著名心灵哲学家麦金对相关研究困境及其症结的诊断,梳理了他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和主要论证,并尝试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思想作出准确的解读。在内容结构上,全书可分为七个部分:前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思想及其遇到的挑战,介绍了麦金  相似文献   

13.
霍金的超越     
正"虽然我行动不便,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但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霍金不仅用他堪称励志大片的人生诠释了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即使身体受限,思想却不会——也展示了人类精神超越身体严重残疾的杰出能力。他写下的《时间简史》是很多人的书橱必备,如今,写下《时间简史》的人被带走了,但带不走的是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詹姆士的情绪理论是维特根斯坦考察情绪概念的主要思想背景,其理论要点在于否认情绪具有独立性并把它还原为对身体变化的感觉意识;在情绪和身体反应的关系问题上,詹姆士也持有和常识的观点颇为相悖的看法,即,认为身体反应引起情绪而不是相反。维特根斯坦对詹姆士情绪理论的立场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理解到批评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他对詹姆士情绪理论经验主义前提的批评。维特根斯坦考察了情绪与感觉两个概念之间的语法联系和区别,从他的概念考察法的"综观"立场批评了詹姆士经验主义前提的基础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彼德 《科学大观园》2010,(20):44-46
<正>提起福特汽车,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福特汽车公司和他的创始人"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是他使福特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1863年7月30日,亨利·福特出生在密歇根州一个自耕农家庭。他生性喜爱摆弄各种机器设备,甚至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能把一只表拆开再装好。不久他除了修理自己家里的钟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哲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对抗的大背景下,德特勒夫森复活了希尔伯特的有限主义。他把自己的思想称为希尔伯特工具主义,这是一种改良版的实在论。通过对弗雷格问题的解决,我们看到希尔伯特工具主义者是如何既承认抽象对象的存在,又发展出关于抽象对象的认识论。通过在有限思维中加入抽象的元素,他解决了抽象对象存在的问题。通过复制主义策略和证明模式认识论,他解决了认识抽象对象的问题。这种实在论既不同于弗雷格的实在论,也不同于菲尔德的唯名论,它是一种介于实在论和唯名论间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对物和人统治的背后必然有其非技术的思想根源,那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把解决技术时代危险的途径指向了"沉思之思"."沉思之思"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生活在技术时代的人冷静地审视其行为的可能后果,但它却无助于技术异化现实问题的解决,所以,海德格尔的技术拯救之道仍然充满着形而上学性.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自然观蕴含着建基于实践之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立足于纵向的历史维度,恩格斯勘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由原初的天然同一演变为"主客二分"尖锐对立的动态历程,并揭示了二者终将走向和谐一致的共生之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诉求必将在人的解放、劳动解放和社会解放中通达"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相似文献   

19.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反驳"世界气候异常"和"新冰期恐慌"提供了思想资源,甚至也为质疑当前的"全球变暖人为说"提供了依据。文章以《竺可桢日记》为线索,探讨竺可桢气候变迁思想的来源,发现其受到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会议(罗马)主流观点的影响,并在亚欧大陆气候变迁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问题上受到英国气象学家兰姆的启发。他对"气候突变"理论表现出的保守态度,不能排除"文革"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2,(9):51-51
一种名为古比的鱼,雌鱼通常会对其他雌鱼追求的雄性古比鱼表现出更强的竞争意识,这一特性与女性择偶时的心态十分相似。女性在选配偶时过分关注其他同性的看法,没有主见,缺乏判断力,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羊群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