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是著者《中国的天文历法》一书的第三章,主要内容为:(1)三国时代历法;(2)晋代历法;(3)南北朝时代历法。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应该怎样定位,科技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将是本文涉及的问题,对当时的治学方法也将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商业交通的发达和宗教传播的兴盛,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疆外地理知识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东亚方面,正史中第一篇记叙日本列岛地理的文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传》问世;在南部边疆和域外方面,多部记载南海地区的地理书完成,南海的地理情况首次见于记载,《梁书.诸夷列传.海南诸国传》已比较系统地概述了南中国家的史地情况,记载扶南国和师子国的地理篇章先后问问;在西域与中亚方面,以法显为代表的僧侣在西域各地求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天文观测在政治模式导向下,观测频率与记录的规范性有了很大提升,但也使得原本在汉末已现颓势的神学迷信有了生长的机会;在科学与神学的对峙中,天文历法学领域中推动力与阻滞力交织,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穹天论、昕天论、安天论等天体结构理论的发明,让时人的宇宙观焕然一新。它的历史影响深刻而悠远,在隋唐乃至两宋的天文学发展中,均可找到其影响因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中国地理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当时地理学发展的原因。指出,当时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突出特点:(1)大地认识论的活跃;(2)区域地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3)传统地图编制理论的创立;(4)地理志(地记)的繁荣。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则表现在:(1)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奠定了地理学发展的基础;(2)汉族政治中心的转移,加速了对新区域的地理认识;(3)多种宗教哲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有关地理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111-116
绿色革命试图用农业科技解决全球温饱与发展问题。这场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却受到来自多个学科的批判。从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的角度看,绿色革命的全球化忽略了知识生产的空间性。知识的生产依赖于空间实践,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在空间中并穿越空间流通和相互作用;知识的可信性源于拟态工具的建设,空间的表征赋予建设行为以合理性,建成了的工具又是激发公众对知识可能性想象的表征空间;知识的普遍有效性仅在同质性空间中、并经由同质性空间的建构而成立。绿色革命的困境源于,它的全球化实质上是推广剥除了空间性的知识产品,而不是进行空间性的知识生产。对这一困境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思考"第二次绿色革命"在当下中国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新兴技术是仍有开发潜力、即将或刚进入应用市场,处于社会融合初期的尖端技术。一方面,它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引起了社会的担忧,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与社会融合的可能性,为新兴技术不确定性中的合理性研究提供了思路。鉴于新兴技术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新兴技术与伦理信任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征,论述了伦理规约和社会融合对新兴技术发展的必要性,确证了道德信用、伦理信任之间的间断平衡关系,并围绕影响新兴技术伦理信任的维度和因素,探讨了新兴技术伦理信任的路径。本文认为,负责任创新与可持续转型、基于容错机制建立共识和道德情绪,是培育新兴技术伦理信任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知识生产方式反映并形塑着社会秩序。近代知识生产模式建立在机械自然观的基础之上,是对自然的分割、操纵和征服,最终造成了生态危机。二十世纪末兴起的知识生产民主化,赋予自然以代理人,使自然的利益输入到知识生产决策中,并使之占据重要地位,完成了自然观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一种理论转向,而且一方面通过对教育影响,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具有生态情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限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公共政策知识生产和实施的影响,使公共政策目标和行为聚焦于自然利益和环境保护,落实生态文明秩序建设。因此,知识生产民主化有利于生产出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责任意识,促使知识生产者从知识走向行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技未没有明确的定义,但高技术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点:建立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成果之上;与产业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技术必须有它的技术产品;一般说来,高技术的发展需要巨大的投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与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以及核电技术,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高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0.
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公元402年),当北魏在柴壁打败后秦部队时,太史令晁崇上奏“月晕左角”的天象,并预言带角的动物将暴死。稍后,竞如晁崇所料,发生大疫,部队的数百头牛只,同日皆死于路旁。根据推算,当时绝无发生月晕左角的可能,再就事件中的人物加以分析,竞发现牛疫的发生似乎带有强烈的人为因素,而天象是被当做影响军事决策的工具。此事件突显中国古代天文与军事的密切关系,因此该文希望藉此个案,讨论中国古代星占对战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概括为"冲突"或"和谐"会带来掩盖历史细节的模糊性,我们应在尊重历史文献及人类生活世界的复杂性的基础上探索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近代科学革命初期,西方自然观面临着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自然主义及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三重力量的角逐。麦尔赛纳站在维护基督教义的宗教立场上认识到自然主义的异端性质及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缺陷;他果断地接受并传播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以实现基督信仰与新自然观的融合,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人才汇聚与培养、资源储备和积累以及协同创新三个方面阐述科研平台如何推动学科发展。同时以清华大学免疫研究所为例,分析科研平台在免疫学科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佐证了科研平台对学科发展的良性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3.
道家技术观对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道家以否定的态度看待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文章系统分析了道家技术观的思想内涵及其认识根据,探讨了其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启发意义.文章认为,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是其对技术文明持否定态度的认识根据,道家的技术观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思想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合理规范科技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迄今炎止,人们关于技术发展的研究,大多是从技术史和技术与经济互动的角度着眼的,并由此形成了科学推动说和市场拉动说现两种观点。然而,我们知道,技术并不仅仅是一种与社会发展有关的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类社会进入了因特网时代,考察"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这个难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方面看,这种考察有助于理解技术哲学研究中的"技术文化"问题;从实践方面看,这种考察有助于理解网上宗教社区(OFC)这类社会现实。本文首先对网上宗教社区进行了社会学和哲学视角的探讨,给出了OFC定义,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网上宗教社区的三种影响,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面对信息化速度加快、市场化程度加深、城市化趋势加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部分区域发展提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战略。本文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在跨越式发展模式下的特殊发展时期,从区域人口、投资、收入等反映区域经济社会特点的指标出发,选用2005~2011年近七年的数据,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区域商业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试图发现这些指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合理引导消费支出,关注消费分层情况等相关建议,为类似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日本科学精神的内涵特征——以仁科室传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科学精神是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积淀和改造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科学精神的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对仁科室传统的个案分析,试图具体地、历史地揭示日本传统文化与外来科学精神融铸为一的内在特征,进而探讨日本科学精神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文字学术语为例,分析传统人文学科术语体系的特点,考察传统术语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最后提出促进传统术语规范使用的建议,希望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为传统学科术语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当今最前沿的学术领域之一。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潘建伟、杜江峰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抓住机遇,参与国际竞争,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论述了量子信息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从国家、单位、个人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量子信息科技之所以能快速起步并获得蓬勃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民用无人驾驶技术以程序设计的方式,使得原应借助个体本能加以解决的问题具有更多的伦理意味,使得以往的理论争议在实践中更直观、更真实地呈现出来。相较于其他科学技术,与之相关的伦理难题在问题实质、抉择性质和行为属性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评价过程中,理应充分考虑情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就其影响而言,被程序化的价值抉择不仅有可能使伦理判断和生活理念趋于同质化和平整化,而且会对现行的道德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