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编者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实践哲学及其相关的重要哲学问题作出了阐释与论述。吴彤的文章"论科学研究的哲学",从科学实践哲学视野出发,借助拉图尔关于缺乏研究哲学之语与讨论,区分了研究与科学概念,讨论了科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的哲学与SSK、科技政策研究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建立一种关于科学研究的哲学的可能性和可用的资源。黄翔与马丁内斯的文章"历史性知识论与科学实践哲学",提出科学实践哲学需要为地方性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社会学寻求从理论上说明社会因素对科学内容的影响或作用,这种说明破坏了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并导致了其理论的相对主义。布尔迪厄和拉图尔都试图发展一种科学社会学以超越相对主义。布尔迪厄的科学场理论强调科学的自主性,拉图尔的联合社会学理论则强调联合。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持有相反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假定。布尔迪厄关于在相对自主的科学场中产生的知识是"超历史的"的主张仍然是一种认识论断言,而拉图尔关于知识是通过联合生成的主张,则未能捕捉到帮助我们建立可信任的资源、区别和边界。当然,这两种理论对科学应该如何被组织的问题给出了答案,有利于我们研究和回答科学如何嵌入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论拉图尔的科学实践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前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科学认识上出现的"单向度"局面,拉图尔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实践现.这个实践观是以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将富有哲学意蕴的新的对称性原则作为根基,兼具宏观互动与微观制作维度的"行动者网络"为产物的"行动中的科学".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科学研究上产生了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野哲学"(Field Philosophy)是美国近来兴起的一种从事哲学研究的新理念。"田野哲学"不是"田野调查"方法向哲学领域的简单移植,也不是为哲学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部门,而是在"新自由主义"的时代语境下如何进行哲学研究的元哲学层面的思考。它主张对哲学进行"去学科化",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模式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进路,增进哲学的社会参与度。"田野哲学"的主张和理念涉及当今哲学研究许多原则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于我们今天如何从事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与"普特南善变"的标准看法恰恰相反,普特南的实在论是连续的、整体的、一以贯之的。"语言如何连接世界"是贯穿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实在论初步确立了"语言"对"世界"的指称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树立起实在论的大旗;内在实在论不是科学实在论的反动,而是在科学实在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具体描述"语言"与"世界"的基于经验的指称关系,强调实在论内在于科学;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则把"语言如何连接世界"的问题追溯回"心灵如何连接世界",进而打破了笛卡尔心灵图画对现代哲学的钳制,肯定了"知觉"和"心灵"具有指称"世界"的能力,因而是比科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更加"实在论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理智探索活动,科学哲学从古希腊业已开始;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哲学则是20世纪的产物。“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这一命名方式既揭示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科学,也揭示了该学科的学科类型是哲学。在科学哲学共同体内,对科学作了三点至关重要的区分:()一般科学与特殊科学的区分;(2)经验科学与形式科学的区分;(3)科学理论体系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区分。按区分(l),科学哲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般科学方法论(狭义的科学哲学)和特殊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哲学问题研究。按…  相似文献   

7.
与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解读相比,马克思传统的科学性解读在国内的处境及研究与它的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那么作为一种科学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外的研究处境如何呢?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国外访学期间,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发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如下共识:将实践范畴作为严整的(社会)科学探索;马克思传统中的科学研究与哲学升华的相互依赖;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及辩证法对于唯物史观的逻辑优先性;严整的(社会)科学探索作为哲学理解的基础性地位等。在此基础上,国外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研究领域: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哲学在前苏联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际和共产国际之间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延续;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初步探索等。  相似文献   

8.
P.A.希伦和诠释学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伦是当代诠释学的科学哲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他的两部主要著作《量子力学和客观性:海森伯的物理哲学》和《空间知觉和科学哲学》,以及他关于诠释学与现象论的科学哲学的一系列论述:(1)从生活世界、存在出发,超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主张视域实在论。(2)强调生活世界中意向性的主客观统一,主张视角主义认识论。(3)主张诠释学的方法论、诠释学循环(或螺旋形的上升)。(4)主张海德格尔的去蔽的真理观。(5)强调意义与价值,强调比喻的作用,主张科学哲学要研究科学发现、科学伦理等课题。  相似文献   

9.
面临全球环境失衡的危机,拉图尔提倡依据技术"客体"和行动者网络进行思考。他还倡导"对称性外交",这一概念强调在谈判中人与非人行动者的平等。然而,对于拉图尔的哲学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方式来控制不断加速的技术进步对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笔者抱有怀疑态度。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于说明特定技术创新的生产和发展有一定作用,但是当我们的视角从技术客体扩大到科技工业体系,或者从技术的短期完善扩大到其长期功能及其社会影响,他的方法便无法提供充分的解释了。在这个日益阻碍我们对技术后果进行认真反思的背景下,技术的功能和信息的相互依赖性有利于其根据自身的逻辑和动力组合成为结构化系统,这就使得我们难于控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产生的影响。在经验主义的幌子下,拉图尔提出了一套令人稍感安慰的、源自天主教技术进步主义的技术形而上学理论。可以说,拉图尔的哲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神正论",消除了一切非人化进程的可能性以及政治、经济或技术异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拉图尔对实践科学观的本体论辩护分为两个阶段:⑴基于广义对称性原则和拟客体的概念,他提出了自然-社会混合本体论;⑵由于广义对称性和自然-社会混合本体论所具有的某些缺陷及其招致的误解,拉图尔在对"社会"概念进行改造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本体论。后者构成了拉图尔科学社会学的完整体系,与实践科学观之间具有更大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科学哲学在中国发展到今天,有必要谈谈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在我国无论对于分析哲学,还是对于科学哲学以及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一些误解,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分析哲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科学哲学应该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以克服我们科学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进一步推进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斯蒂格勒去世,媒体、艺术界和文艺研究界反响强烈,世界技术哲学界反应并不大。世人皆以斯蒂格勒为技术哲学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技术哲学家,甚至称自己"超哲学"。[1]可是,他却成功地帮助技术哲学尤其是法国技术哲学,吸引到更多的关注。就提升技术哲学曝光度而言,斯蒂格勒与拉图尔贡献不相上下。然而,技术哲学界对两人的评价差别不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实践哲学逐渐成为人们理解科学的重要参照。本文以科学实践哲学为背景,尝试对知识观念的转换及其意义展开讨论。第一节粗略概述科学实践哲学的缘起及基本特征,第二节对科学实践概念进行辨析并指出科学实践哲学之为哲学的独特性,第三节批判性地反思"地方性知识"并指出其不足,第四节以詹姆斯与拉图尔为背景分别探讨知识的"跳跃模型"与"漫步模型",最后简要说明重构知识观念的可能后果及其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主张在人与非人之间保持激进的对称,认为二者都是科学活动中的行动者,享有完全对称的能动性。这种激进的对称性原则与拉图尔在科学研究中所追求的人的去中心化直接相关。从社会学角度看,人的去中心化很难实现,而且激进的对称很有可能导致科学实践的消解,因此,取消这种强对称性原则,代之以弱对称性原则,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16.
正斯蒂格勒大概是当代最与众不同的哲学家了。作为一个以形而上学为己任的人,他竟然同人类学家安德烈·勒华-古尔汉(Audit Leroi-Gourhan)(1)的团队开展紧密合,以期"完完全全地重新建立一套关于技术的论述"。[1]这一切实在太不正常。哲学家并非没有关注人类学的先例,拉图尔(Bruno Latour)就算上一个。但和拉图尔亲力亲为地走到实验室里去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自然辩证法工作者提出了要从整体上研究技术和技术发展规律的问题,并开展了初步的探讨。技术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正日益得到重视。有人赞成把这个知识领域叫做技术观、技术论,有人主张称为技术哲学、技术学。我以为,把技术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不论我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作何理解,在实际上,全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多于科学研究人员,科学研究人员中从事技术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又多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哲学要概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要回答科学技术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既应当向科学家学习、向科学家说话,也需要向工程师学习、向工程师讲话。如果我们不从哲学的角度去考察技术,对技术和技术发展作不出总体性、一般规律性的说明,哲学工作者就难以同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就难以向技术科学家和工程师讲话,也不利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本文拟对技术的哲学研究提出一些设想,开列一张“问题单子”。我想,学术刊物偶尔也给尚未构成研究成果的初步设想提供园地,可能亦无不可罢。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第一次将哲学与科学区分开来。自然与自由是康德因果性问题的两种模式,是理解康德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关键。通过休谟因果性问题的解决,康德直接论证了自然因果性的普遍必然性。通过纯粹理性的第三个二律背反的解决,康德间接论证了自由因果性的可能性。其中,自然因果性为科学奠定基础,自由因果性为哲学提供根据。康德因果性问题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汉斯·约纳斯的生命哲学对生物学事实提供了一种存在主义解释,有力地反击了现代哲学中的"虚无主义"。国外学者对它的研究呈现三种特征:一是直接对《生命的现象》等文本进行解读;二是把约纳斯和其他相关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比较;三是在约纳斯生命哲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创造。未来研究还应有关于约纳斯生命哲学的专著;应从其生命哲学的各个方面,并联系其他理论背景研究他如何克服虚无主义;重视他的《主体性的无能或能力》;进一步研究约纳斯生命哲学对实践领域尤其是当代伦理困境的开拓性贡献,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哲学史大会算起,科学哲学史的学科性质就备受关注。科学哲学史不是科学思想史,也不是科学哲学的流派史。与传统科学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相比,科学哲学史主张恢复科学与哲学的思想关联。这门新学科主要研究科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思想演化,也就是科学与哲学的融合、冲突与新的融合的思想轮回。借鉴库恩的思想,我们把科学与哲学的这种融合称为科学-哲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哲学史也就是科学-哲学共同体因共识而形成、因科学革命而断裂、再因科学促进哲学变革的思想演化过程。从科学哲学史角度看,科学与哲学是连续知识谱系的两极,科学哲学应该是经验性与超验性的统一,知识与智慧的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我们的结论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总有其哲学观念;任何一种哲学观念,总有其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