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蒯因的著名口号“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中,“同一性”究竟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不恰当地被忽视了的问题。本文力图表明蒯因对同一性问题并没有作出合适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如果物体A构成物体B,那么A与B是同一的吗?关于这一问题的"标准解释"(构成论)认为:"构成并非同一性"(即A≠B)。但构成论者对这一观点的核心论证中隐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对莱布尼茨律的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立场;并且构成论者无法合理地说明两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个空间是如何可能的,因此构成论不可能成立。一个物体与构成它的物体是同一的,或者说"构成就是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蒯因提出翻译不可限定说,指出翻译评议没有限定的对译守则,用竟在于说明受话者依照不同的翻译守则去理解说话者的语言,得出不同的理解有可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各个受话者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满地解释并且预测说话者的言行。蒯因的这个主张引起疑虑,人们担心受话者所理解的可能不是说话者的想法。本文修订了蒯因的观点,让疑虑消除。⑴先维持蒯因的观点,认为受话者认识说话者的想法在于所依据的政府能够完满地解释并且预测说话者的言行;⑵指出这个观点虽然定了独立于理论的词义,却没有否定独立于理论之外的语言,语言离开理论还有所表述;⑶指出受话者即使没有得到有关言行的理论所的指引,仍然可以依照语言习惯掌握说话者所要表述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日常对象各组成部分之和界定等价于各组成部分的界定之和,我们可以认为其具有"组成上的透明性"。事件不具备这种透明性,对此问题,戴维森和金的论述都无法给出特别理想的刻画方案。事件之所以不具备这种透明性,是因为我们在使用日常语言时往往混淆了字面组成陈述与模糊组成陈述。我们谈论功能实体的组成时,往往采用的是模糊的组成陈述,而事件正是一种重要的"离散式功能实体"。事件的本质功能在于:通过可获得的最精简材质使相应的命题为真。在这个功能主义的事件论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事件同一性的界定标准,该标准在维持合乎直观的事件概念的同时,有助于解决戴维森和金的论述都难以处理的一些事件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人性论》的附录中,休谟称自己在《人性论》第一卷中对人格同一性的说明"很有缺点",他的"全部希望都消逝了。"休谟发现的是怎样一个严重的问题?Yumiko Inukai和Galen Strawson新近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新的回答,但他们都没有抓住真正困扰休谟的问题。休谟人格同一性理论中的真正问题在于:休谟对人格同一性的说明必须依靠一个与一束特殊知觉不同的自我观念,而受制于休谟自己坚持的经验主义原则,他并不能提供这样一个自我观念。  相似文献   

6.
蒯因“本体论承诺”思想的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承诺"是蒯因的本体论思想:存在就是成为变项的值.这一思想不仅在哲学,尤其在科学哲学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在科学上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略分析了本体论承诺的思想内涵之后,从多方面探讨了这一思想在科学上的意义.我们并不打算全面、系统地考察蒯因的科学思想和基本观念,而只是从本体论承诺的角度考察这一理论在科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研究似乎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批评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本文亦是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的批判性分析,针对的是一个关系到人工智能研究基础的问题,即"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我将尝试构造一个基于集体人格同一性(collective personal identity)的新论证,从而表明:首先,该问题原则上无法仅在经验科学的框架中获得有效解决;其次,该问题其实是一个没有认知意义的问题;最后,如果该问题没有认知意义,那么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即"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恐怕也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自然主义的背景下,追问"我是什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自然主义在个人本体论问题上的可选方案主要有虚无主义、动物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四维论。其中,动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自然主义框架去把握和解决人格同一性问题。不过,这种专注于处理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动物主义是不完整的,因而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容易受到传统心理连续性标准的挑战。一种完整的动物主义应当包含一种适当的自我模型并在意识问题上承诺了某种一般性的立场,换句话说,应当是自然主义整体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人格同一性问题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近年来,理论家们尤其关注,人格同一性的形而上学讨论与人的实践关切之间的关联何在。马瑞娅·谢特曼试图发展一种综合的叙事同一性理论来阐明其中的关联。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通过将自己的生活理解为叙事性的从而构成了自我。叙事暗示着一个社会空间的存在:人通过去过一种人的生活而成为人。人的生活的观点所认可的是一个集群模型,人格同一性正是由这个集群中的各个要素及其互动共同决定的。由于一种人的生活由实践产生的各种关系所构成并在人际空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因此这种观点提供了一种关于人格同一性的综合理论,它可以有效地解释人的实践关切。尽管谢特曼的理论建构依然面临不小的困难,但她将人格同一性的形而上学讨论与人的实践关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值得肯定。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的区分是现代经验论(即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立场的理论基础,蒯因在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对分析-综合陈述区分的拒斥,常被看作是对现代经验论主义理论基石的最严重的摧毁。本文对蒯因批判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通过考量他批判两种陈述区分的真正哲学意图,阐释他的后经验主义哲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卡尔纳普的再发现表明卡尔纳普关心客观性问题,卡尔纳普的真实立场之所以一直被忽略,被弗里德曼等人归咎于蒯因。然而,如果据此认为蒯因忽略了卡尔纳普所关心的客观性问题,则与蒯因遗留下的文本不符。蒯因和卡尔纳普一样认为,作为直接刺激的经验状态是主观的,只有当其进入语言才能获得客观性。有别于卡尔纳普的将语言视为由逻辑所构造的逻辑客观性进路,蒯因将语言视为社会化的,其客观性进路是自然化的。以上发现可以被视为是达斯顿与伽里森所叙述的"客观性"在历史中的演变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诉诸自然齐一性反驳休谟关于归纳问题的怀疑论立场,需要自然类理论研究的支持。蒯因提出一种关于自然类的"消去主义",他潜在地接受一个无需诉诸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立场。然而,蒯因的立场依赖投射性概念,不可能避开自然齐一性;类本质主义可以反驳"消去主义",为自然齐一性提供一定的辩护。康布里特基于"自我平衡性质说"回应归纳问题,他接受一种弱的自然齐一性,但是他的方案难以摆脱关于归纳的解释循环。类本质主义和"自我平衡性质簇说"都采用描述自然对象性质的方法解释自然类,而从关于性质的形而上学研究来看,它们都存在解释划分或使用自然类的实际的问题。关注关于自然类的新解释,有可能为研究归纳问题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蒯因与卡尔纳普关于分析性的争论作出评析,指出卡尔纳普基本上同意蒯因用于驳斥分析性的那些论点而否认它们会对分析性带来不利的影响,然后表明其实蒯因所抨击的分析性与卡尔纳普所支持的分析性是两类不同的语言学概念——用蒯因的术语说——作为超越的概念的分析性与作为内在的概念的分析性。最后指出,蒯因后来也接纳了分析性,而且按照他的观点,其分析性也是一个内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抽象原则与类包含原则,黑尔、莱特等新弗雷格主义者为凯撒难题给出了范畴求解方案。但其对范畴或范畴类的划分一方面排除了不同类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不能提供如何将不同对象落入不同范畴的应用标准。为此,佩德森提出基于类上等价关系的无范畴修正方案。而其对"等价类"的划分、S=标准的合法性以及同一性的统一标准实质上仍依赖对范畴类的预设,因此面临与黑尔、莱特相同的困境。在这个意义上,新弗雷格主义者为逻辑主义辩护的预期并未达成。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有两项技术将会主导21世纪的发展,决定人类未来的走向。一项是人工智能,另一项当属新兴的NBIC增强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和神经增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趋势,他们深入探讨了各类增强技术及其伦理风险。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础性议题,即如何区分增强和治疗的界限。目前各种划界尝试均有缺陷,主要源于"正常"标准的流变性和文化相对性的影响。人类增强技术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风险,破坏个人同一性,甚至会成为通向超人类主义和后人类主义的门户,消解生而为人之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莱布尼茨的实体思想是其庞大哲学体系的基石。他认为笛卡尔的广延概念既"复杂"又"相对","我思故我在"除了主体的思还存在"外在的多样化基础";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的思想也面临实体多样化的难题。莱布尼茨是在批判地继承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实体观,在他看来,实体不仅包括元级作为主导单子(主动力),还包括有机形体(被动力),二者构成有形实体,有形实体构成现实世界。单子不能被分割,也不存在部分,但是单子与有机形体是必然统一并共在。莱布尼茨的有形实体观不仅为活力的自然找到了基础,而且也为身心问题提供了答案;不仅对自由意志的可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莱布尼茨的实体思想是其庞大哲学体系的基石。他认为笛卡尔的广延概念既"复杂"又"相对","我思故我在"除了主体的思还存在"外在的多样化基础";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的思想也面临实体多样化的难题。莱布尼茨是在批判地继承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实体观,在他看来,实体不仅包括元级作为主导单子(主动力),还包括有机形体(被动力),二者构成有形实体,有形实体构成现实世界。单子不能被分割,也不存在部分,但是单子与有机形体是必然统一并共在。莱布尼茨的有形实体观不仅为活力的自然找到了基础,而且也为身心问题提供了答案;不仅对自由意志的可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对于自然历史这一阿多诺哲学的核心概念,可以从阿多诺对同一性自然观的批判入手,寻找背后的渊源--马克思社会历史的自然观,进而理清其"自然历史"概念的特殊立场和内在机理;在这一梳理过程中,对"非同一性"、"启蒙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将会得到相应的深化,阿多诺思想从哲学到美学的理论路线,也将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整体论被蒯因视为经验论的第四个里程碑,而对此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正是蒯因本人。蒯因整体论的第一个层次包括意义整体论、知识整体论和证据整体论。蒯因的意义整体论,以时间为线索,又可以划分为早期的激进整体论和后期的温和整体论;而以内容为依据,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指称整体论和翻译整体论。这些属于蒯因整体论第二个层次的外延分型。蒯因的意义载体理论完成了对既往相关的词素说、语词说和语句说的超越。而蒯因的知识整体论以及证据整体论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一,它们已经使古老的西方哲学的研究主题及范式发生了格式塔的转换;第二,它们将古老的经验论或认识论改造为一种语义学理论;第三,它们使一度被维也纳学派和弗雷格、早期维特根斯坦等经典分析哲学家们所终结的古老形而上学研究再度在语言层面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动机或者广泛意义上的科学的动机促使蒯因追求特殊的/相对的相似性概念以及普遍的/绝对的相似性概念。蒯因根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繁杂的相似性概念的类别,在他看来,相似性概念对于语言和思想来说是最根本的,而他的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其实是一种语言哲学和思想哲学。因此,准确理解蒯因的相似性概念便成为准确的理解蒯因哲学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