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学家对早期分子生物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的方法学,以布拉格为代表;二是生物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以玻尔为代表.尼耳斯·玻尔的生物学思想推动了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和物理学家向生物学的转移,导致了分子生物学史上噬菌体学派的产生.玻尔的生物学思想的形成深受家庭环境、互补性思想和当时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中的机械论和目的论、整体论和还原论、自主论和分支论以及物理-心理问题等,这些思想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仍不失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探究兴盛于20世纪上半叶,使人类学得以复兴。不过,对于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概念的内涵,哲学人类学家们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与之相应,哲学人类整体论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等也是众说纷纭。以后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派系主张,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应当探究语言符号与它们的文化背景和实践背景之间的关系,即侧重于探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以拉尔夫·比尔斯和哈理·荷伊杰为代表的派系则主张,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应当探究文化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或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及相互影响,即侧重于探究整体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等等。当然,一种健全的整体论探究应当两者兼顾。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外延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方法论整体论、功能主义整体论、洗衣单整体论和过程整体论这四种形态的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整体论的群落超级有机体范式认为,群落类似于一个生物有机体,是本体存在的最基本的结构功能单位;而还原论的群落个体主义假说认为群落不过是个体生物的随机组合,只有个体生物才具有这种本体论的地位。试图调和的中间路线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整体的,但方法论却是还原的或解释力很弱的。也许只有提出更多具备因果有效性的辅助性假说和桥接原理,中间路线者才能找到还原论与整体论共同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系统生物学的最终目的是解析生命的复杂性。它是21世纪初科学革命的产物,出现于代谢通路理论、生物控制论和各种"组学"的多学科交叉点上,是非线性的"学科整合"的结果。从科学哲学观点看,单纯的还原论与整体论各有局限性,而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融合则构成系统生物学的哲学基础。"硅细胞"模型表明,计算机模拟和数值实验是系统生物学的有力的方法论工具,提供了揭开生命复杂性之谜的钥匙。生命的涌现性质,是按线性叠加方式是不可计算、不可预测的,却是按非线性叠加方式却是有条件地可计算、可预测的。系统生物学的出现,有力地确证了"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从板块学说看科学革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革命问题,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较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已据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几个著名的案例对科学革命的一般特征作了讨论。本文拟从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一次革命,即板块学说革命出发讨论几个值得继续探索的理论问题,以期对建立科学革命的一般图象提供进一步思考的资料。鉴于板块学说的历史一般已为人们了解,故本文中这方面的叙述将尽可能缩减。1、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质。一些其它案例的研究已经指出科学革命虽然伴随着科学理论的进步,但它的实质不能归结为这方面的变革,而是更为重要的科学观念的变革。板块学说的案例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现代地学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不是因为板块构造理论简单地代替了以前的地球构造理论,而是因为以板块构造理论所代表的新的活动论地球观(或地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学说引起了如此广泛的激烈争论 ,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方法论思想本身所具有的革命性质。由于它既不符合当时流行的培根传统 ,又不满足休厄尔和穆勒的方法论思想 ,甚至 ,波普尔对达尔文理论的方法论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达尔文的方法论是产生进化论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奥德姆生态哲学思想有三个基本方面,贯穿其中的是能量概念。一是从物质范式到能量范式的转化。二是以能量概念为前提,主张整体论的研究,同时有限承认还原论的地位。三是以能量范式和整体论为前提,主张人与自然相贯通的审视视野,并由此展开其应用生态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系统科学哲学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主要有一般系统理论范式、自组织理论范式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范式。一种力图运用系统概念、以复杂系统整体论理念为核心、以超越还原论的系统方法论认识和处理系统复杂性问题的系统科学哲学体系正在逐步成熟。中国系统科学哲学理论范式的构建,需要在科学哲学的层面,对各个理论范式进行新的分析和概括。特别是,需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整体论思想,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语言重新阐释,吸收融入系统科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论之中;以认识和处理复杂性为核心,提炼出复杂系统整体论、复杂系统原理和复杂系统方法论;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发挥和发展其独特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整体论是系统科学的哲学基础,是系统科学范式区别于经典科学范式的逻辑起点,也是系统理论之为革命的根本所在。但整体论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伴随系统科学思想史的发展与转折,整体论思想自身的内涵特质、表现形式及作用机制均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如果说系统科学不足百年的历史可以依次概括为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和非线性科学三个阶段的话,那么贯穿这三个阶段的整体论形态即可对应概括为构成整体论、进化整体论和生成整体论。文章揭示了科学思想史视阈下系统整体论形态"三部曲"之嬗变轨迹,进而探究了内在于系统科学思想史的生成性演进机制与逻辑。  相似文献   

10.
生成主义是认知生态学奉行的认知研究纲领,它超越了传统的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哲学观,它在方法论上超越了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它自身蕴涵了以欧陆现象学和东方佛学静心修持传统为代表的第一人称方法,以生物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为代表的第三人称方法,以及基于一三人称整合的、以丹尼特的异类现象学和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为代表的第二人称方法,这是它特有的三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以奎因的理论为代表的意义整体论和以卡尔纳普的理论为代表的认识论的还原论之间存在着论争。从表面上看,双方的分歧在于应当从内涵性还是外延性的角度对语言系统进行分析,然而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是由于两者所采取的"约定"策略不同。研究约定视域下的意义整体论与认识论的还原论之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语言与认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物体本身有其固有的生物周期,一天之内,各种生理指标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对此,我国古籍中就有“子午流注”之说,现代生物学中称之为“生物(时)钟”。“生物钟”学说与药理学结合,产生了新兴学科——时辰药理学。时辰药理学研究证实,每种病症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世纪.一场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内容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有望在全球全面爆发.其影响是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电气化为动力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前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所无法比拟的.已经有专家预测,生物经济将是继狩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网络经济之后,人类第五个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物学革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学的革命已经成为当代生物学工作者和科学史工作者兴趣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科学革命所指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它对生物科学、医学科学、农业科学以至技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或者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围绕着这场革命也有不少议论,需要科学界共同探讨。本文想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生物学革命的爆发一般认为生物学的革命是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爆发的,从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科学基于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原则,试图在整体流动与转化中理解和把握自然,社会、自然与人融通一体,认知与价值合而为一,具有鲜明的生成特征。阴阳五行学说则构成了古代天文学、气象学、算学、医学、农学的生成论模型。中国天、地、人三才合一的生成特征内在地决定了,以李约瑟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和以席文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在自然与社会二分的框架,都无从把握中国科学的真实面貌。基于科学语境和科学实践的编史学超越了传统科学哲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框架,为探索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整体论被蒯因视为经验论的第四个里程碑,而对此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正是蒯因本人。蒯因整体论的第一个层次包括意义整体论、知识整体论和证据整体论。蒯因的意义整体论,以时间为线索,又可以划分为早期的激进整体论和后期的温和整体论;而以内容为依据,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指称整体论和翻译整体论。这些属于蒯因整体论第二个层次的外延分型。蒯因的意义载体理论完成了对既往相关的词素说、语词说和语句说的超越。而蒯因的知识整体论以及证据整体论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一,它们已经使古老的西方哲学的研究主题及范式发生了格式塔的转换;第二,它们将古老的经验论或认识论改造为一种语义学理论;第三,它们使一度被维也纳学派和弗雷格、早期维特根斯坦等经典分析哲学家们所终结的古老形而上学研究再度在语言层面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戈尔德斯坦的机体论心理学继承和发扬了精神分析的动力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对戈尔德斯坦机体论心理学进行了评析,其主要贡献是奠定人本主义心理学整体论的理论基础;提供机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理论来源;扩展神经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内涵和建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其局限是具有机体决定论的生物主义倾向;缺乏自我实现的丰富内涵和有些论述缺乏根据、比较偏颇.  相似文献   

18.
基因认识的争论主要表现在还原论和整体论两个方面。还原论认为基因是人类对生物认识逐级还原的产物,基因是粒子,传统整体论认为基因不是粒子,是功能单位。新整体论提出基因在实现其转录翻译功能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时空性,开放性和自我完善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19.
还原论一直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但是对于还原概念本身的综述分析却相对较少。本文试图梳理了语言还原、理论还原、学科还原、微观还原、本体论还原、方法论还原、知识论还原、说明还原等诸多还原概念,从而对相应的还原论给出了简评。根据概念分析,并结合当今生物学哲学的研究,笔者认为:语言还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会遇到整体论问题;理论还原、学科还原、微观还原以及说明还原和知识论还原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问题,恐怕难以实现;本体论还原目前是比较能够接受的观点;方法论还原在现阶段也很有实践意义,但是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20.
蒯因的整体论是经验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其中不乏自相矛盾之处。比如,第一,蒯因整体论提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他对卡尔纳普关于分析—综合的区分的否定,但蒯因一方面表示要对一般意义上的分析性概念进行批判,而另一方面他实际上批判的只是卡尔纳普的第二种分析性概念。第二,蒯因的整体论应该与基础论格格不入,但他对观察句的偏爱及理论角色定位却使他的整体论留下了基础论的残余。第三,在真理理论上,蒯因的整体论应该接纳的是真理的融贯论,但是他同时还接纳了具有鲜明符合论特征的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等等。不过,这些矛盾不宜简单批判或否定,因为任何形而上学家的学说都存有特定的矛盾,因此,他们不可避免的矛盾一方面成为解读他们哲学的重要入口,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智慧之光的闪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