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兰顿反对表征主义将表征关系视为理解语义问题的基础,主张从推论出发理解句子的意义。同时,布兰顿承认句子的表征维度,并试图通过重新解释从言与从物的信念指派方式为句子的表征维度给出一个合适的解释。论证表明,布兰顿对推论与表征之间关系的解释是不恰当的,他对句子表征维度的解释已经预设了语词与对象之间的表征关系。推论与表征之间存在相互融贯的可能性,对于布兰顿来说,放弃强推论主义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知识内在论中的基础主义与融贯论都无法为信念确证做出满意的说明。塞拉斯"所与神话"的批判之后,"知觉经验如何为信念辩护"成为匹兹堡学派探讨的重要问题。麦克道尔提出经验化概念的主张,强调在经验形成的过程中已然包含着理性的作用。布兰顿通过概念的规范性实践来说明语言意义,以实质推论为核心的概念内容说明展示出语义的经验维度。二者分别以经验与推理作为起点对内在论的疑问做出解答,为知识的确证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图景,内在论的重访走向了一种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3.
米丽肯近来敦促人们放弃使用"概念",抵制语言与世界分离的二元论理论图景;她提出"殊念"和"殊踪"两个新概念,用以发展和完善她一贯的自然主义进路。在阐述殊念和殊踪的基本内涵,以及这两个概念所带来的新的世界图景特征之后,进而解释了米丽肯哲学中自然语义发展为语言语义的可能性。米丽肯认为,自然有着优先位置,但自然的知觉过程也是一个解释过程,由此语言生长自(自然)世界。最后,通过对米丽肯与布兰顿思想关联的简要讨论,对米丽肯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宏观把握,同时也暗示了融合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研究进路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语言意义的规范性问题是当代语言哲学领域的一个典型论题,但如何解释这种规范性引发了大量争论.布兰顿、佩雷格林等人的推论主义理论支持了规范性主张.本文试图表明,这种推论主义进路有助于澄清语义规范性的具体问题.首先,通过阐明推论性规则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可知,语言不仅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构成性规则、调节性规则、指示性规则在联结与表征...  相似文献   

5.
论推理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理或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由于现代逻辑的形式系统化,推理形式的不同类型构成了不同的逻辑系统,有效性概念相对于不同的系统而言,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同时,系统内的有效性又分为语形有效性与语义有效性,它们分别可由形式证明的方法和语义解释的方法加以判定.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00-105
表征被看作是心灵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媒介,是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传统认知科学因"认知的本质即表征"的理念而被称为计算表征主义,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具身认知对计算表征主义理论进行了质疑并提出种种替代性方案。认知科学家安迪·克拉克对认知科学中的表征思想进行梳理,承认表征在认知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将传统的计算表征改造为时间性、具身的"行动导向的表征",将认知科学中的表征思想从单纯的心智计算转向心灵、身体和世界三者的构成性维度。  相似文献   

7.
布兰顿以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对语言主体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我们"是拥有"智识"能力的语言共同体,语言的思考及表达是一种推论性的实践活动。布兰顿重新划分了语言主体认知能力的运用:"概念的恰当使用"归属于理性能力,并且在语言实践中具有优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使其明确的能力"从理性能力中区分出来,归属于逻辑能力。布兰顿对智识、理性、逻辑能力的介绍与区分向我们展示出他语言哲学中的理性实用主义特点,是对传统理性主义同实用主义认识论的结合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最佳说明的推理旨在解决归纳推理的描述性问题和确证性问题,可概括为归纳推理的说明论辩护。说明论基于"说明优先于推理"和"认识上的双重过滤"两个前提,在解决描述性问题和确证性问题方面兼具启发性。然而,批评者从前提、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说明论辩护提出了挑战。面对指责,需要明确"说明优先于推理"的含义,表明对说明论的评价不应限于语义约定,说明论的确证功能不应仅限于事实层面,以及反例不会使说明论的辩护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9.
拉尔夫·约翰逊指出推理理论的研究是哲学领域亟待填补的空白,并指出对推理概念本身的探讨是推理理论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基本问题。文章讨论了目前学者对这个概念的各种用法并试图解释推理与论证之间的概念混淆。为了澄清推理的概念,文章试图从形式逻辑研究抽象推理形式的角度和非形式逻辑研究真实推理的具体特征进行论述,提出了一个相对广义的推理之概念,以涵盖更多推理理论研究试图探讨的理论内涵。最后,文章再次指出了推理理论研究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所拥有的概念的语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和转变。当代元哲学方案"概念工程"试图将这一现象和哲学方法论勾连,主张哲学的任务是设计和修正我们的概念。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真正"掌控"概念的意义?这就是"掌控难题"。对于这个难题,有两种主要解释策略:语义外在论和语义内在论。这两种进路各有洞见与盲点。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更具优势的解释策略,即语义推论主义方案,通过纳入社会实践的规范维度来确保语义的掌控。  相似文献   

11.
在经验知识中,如何消除给予神话?通过对理由空间的不同解读,塞拉斯、麦克道威尔、布兰顿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塞拉斯把逻辑空间二分,塞拉斯得出理由空间有着内在的推论结构,是规范的。麦克道威尔拒绝塞拉斯的逻辑空间二分,认为构成理由的逻辑空间规范性可以使自然逻辑空间的概念性材料加以重构。布兰顿则在塞拉斯的逻辑空间基础之上,演化出语义推论主义。  相似文献   

12.
语义反实在论主张,有些断定性命题并非对特定事态的描述,因而无真假可言.作为语义反实在论的一个典型版本,表达主义面临著名的弗雷格—吉奇难题.化解此难题的关键在于:对推理有效性的说明必须满足真值要求或内容要求.然而,以吉巴德的规范表达主义和布莱克本的承诺语义学为代表的解决方案要么不能在满足真值要求的情况下说明推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默会认识或默会知识的概念首先是由波兰尼提出的,本文探讨了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基本内容,集中阐明了默会维度的优先原理以及默会认识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波兰默会认识论的理论特征作了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类认知在根本上是明晰的还是隐默的”这一问题,认识论隐含着“隐默主义”和“明晰主义”两种路径。波兰尼认为,明晰知识是一种幻象,精确知识必然包含着不能被清晰阐明的个人化的隐默认知因素;而布兰顿认为,隐默认知可以被表达和阐明,我们的知识最终是明晰的。两位哲学家关于认知的划界、明晰认知与隐默认知的关系、认知的社会维度、认知的对象等共同议题提出了异中有同的观点,这两种哲学立场的会通将构建更为圆融的认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约翰·波洛克的可废止推理论在认识论视域下的推理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他的理论包含了三种不同的语义,体现了他在不同阶段的观点。其中,多重赋值语义旨在刻画命题的证成状态,但是,它在处理奇偶循环问题时会产生反直观结果;基于证成状态的循环语义是为了克服该反直观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标记语义,然而它并不完全适用于刻画命题的渐进式属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证成度的循环语义被提出,它是以强度和证成度来表达命题的可信度。批判性地回顾和思考波洛克的理论成果,可以梳理其可废止推理观的演进,同时展示和讨论可废止推理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范式"理论中内含着科学仪器维度,延续科学仪器只是从属于理论来表征世界的传统认识论,库恩并未对其问题展开主题式研究,但是在他的科学仪器思想中却隐含着一种超前的、现象学式的"实践—感知"模式。这涉及到"柏拉图主义"预设前提的松动,也将会促使科学仪器问题的研究视角发生本质改变——从重视"概念"和"逻辑关系"的静态模式转向重视"观察"和"建构"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17.
塞尔等人认为,符号的语义派生于使用者的赋予和解释,而非内在于事物本身,没有任何对象凭借自身就是符号;这一批评带来了人工智能哲学的"符号接地问题"。计算主义认为外显符号的语义派生性并不意味着一切符号都是语义外在的。那么,非派生、固有语义的符号或者说内在表征何以可能?通过分析皮尔士等人的表征元理论可以发现,表征本质上呈现为目的论的多元功能系统。我们尝试藉以表征系统的多元结构对内在表征与外在表征的机制给以分析,得出内在表征在机制上依赖于自组织的内在目的,而外在表征则依赖于外在目的;人工智能若要将内在表征内置其中,需建构出基于内在目的性的自组织计算系统。  相似文献   

18.
实践推理是从"应然"非演绎地推出"实然"的一种推理,它的结论为行动、行动意图或行动信念。实践推理包括目标-行动、意图-意图、意图-信念、信念-信念、信念-意图等五种基本模式。行动意图必然包含着一个行动,使得基于行动意图的行动成为可能。实践推理是一个"目的-手段"的决策过程。在实践推理过程中,从目标过渡到手段暗含着几种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现象意识表征主义(或意向主义)指意识或经验的现象特征等同于或随附于意识的表征内容,该立场蕴含了没有表征内容之间的区别就没有现象意识之间的区别。哲学研究者利用一些模糊图形提出反例,指出同一图形会产生不同的现象经验,以此质疑表征主义特别是非概念性表征主义的合理性。本文将建议一个策略以应对麦克弗(F. Macpherson)森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模糊图像反例。同时提出一种新的模糊图像反例,非概念表征主义仍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0.
推理的魔力     
正在打开书的一瞬间,你自己就成为了一名"侦探"。对于热爱推理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亚瑟·柯南·道尔无疑是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世界著名小说家,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他笔下的神探福尔摩斯直到今天都以各种形象活跃在文学作品中与大屏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