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真理"是一种"个人信念比科学事实更具说服力"的怪象,"后真理"与SSK的对称性原则联手,就会在"认知平等与民主化科学"的幌子下,让伪科学与政治派别或利益集团之间形成强大的反科学同盟,从内容与体制上诋毁科学。这种诋毁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认知平等,因为科学的本质是以事实为依据,这是认知平等的先决条件。"后真理"现象反映出在哲学上重审划界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部从全新的"认知入场"角度分析汉语助词"的"的严谨的学术著作开本:16开书号:978-7-100-11739-5定价:36.00元作者秉承认知与功能学派的基本理念,围绕"的"的性质与功能展开讨论,并更加注重即时语言加工过程中和语境相关的社会认知因素,即认知的在线性和社会性。在沈家煊先生新近提出的汉语词类包含模式的基础上,从"的"字结构是参照体——目标结构这一理论原点出发,针对不同论题,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尝试系统回答"的"字研究中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史蒂芬.哈那德认为,由于存在难以解决的身心问题和他心问题,符号奠基问题只能从经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计算仅仅是对不含意义的符号进行操作,但认知还涉及对语义的理解,因此心灵的计算模型不能说明认知.为了给认知建立一个更好的模型,哈那德提出了 一种杂合系统,即感知觉运动系统和符号系统的杂合.并且,将总体图灵测试作为符号奠基问题...  相似文献   

4.
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三种主要的解释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是指,对于同一个认知主体S和同一个命题p,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会做出不同的知识归赋:在"低"语境中.我们认为"S知道p";而在"高"语境中,我们认为"S不知道p".语境主义认为,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反映了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对归赋语境的敏感性;SSI则认为它反映了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对主体语境的敏感性;与语境主义与SSI的语义解释相反,语用论温和不变主义提出了一种语用解释,它主张用会话适当性条件的语境敏感性来解释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困境主要在于:实证主义方法论与解释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以及由各自内在缺陷所导致的研究实践与真实社会世界的背离。从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隐含的哲学世界观来看,一种走向语境论的趋势已成为必然。语境论世界观的根隐喻是"历史事件"或"语境中的行动",它所蕴涵的认知视角、分析路径及其揭示的语境的本体论性,可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开创第三种立场。语境论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倡导案例研究式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模式。基于此,这种方法论能够吸收并综合各种方法论立场的优势,克服它们的不足,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现有立场的二元对立,并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作为多重关系理解的真理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各个流派争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在西方科学哲学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对真理的理解,一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一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一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而在当代,真理虚无论则是一股强大的否定真理的思潮。本文认为,这三种不同的对真理的理解都存在着欠缺,真理虚无论的理由则难以成立。本文认为,真理是一种多重关系基础上理解的范畴,第一,我们应当从人与客观对象之间互相符合的角度来理解真理;第二,真理是一种条件关系;第三,真理是一种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数学虚构主义是"数学实体不存在、数学中不存在真理、数学在世界的说明和科学事业中可有可无"的一种典型的当代数学反实在论的解释。通过对数学虚构主义的批判性分析,得出"数学虚构主义的反实在论规划整体上并不成功","数学在世界的说明和科学中是至关重要,而非可有可无"、"数学实体确实不存在"和"数学中存在真理,但其本质需进一步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计算-表征认知理论的认知语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是一种认知现象,是在其认知语境中产生的。本文以认知科学的中心假说--心智的计算-表征理解(CRUM)作为“文本”,对其进行语境分析,提出“认知语境”的概念,揭示了CRUM的认知语境结构及其工作机制,并对CRUM的认知语境作了进一步扩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9.
科技术语的符号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一种约定性符号[1] ,术语规范化实质上是一个建立规范的文字符号模型并使其成为全社会定约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 ,我们可以借鉴符号学、语言学、编辑学等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来研究术语学问题。本文即是从科技术语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这一视角出发 ,应用符号学的若干基本原理 ,提出和探讨术语符号的一些基本性质及构成特性问题。  一、符号和术语符号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由于生产劳动的社会性 ,人们需要经常交流思想、密切协作 ,而这种交往与合作 ,要求人们能够明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信息的表征,知觉符号理论不仅体现了具身认知的特点,而且强调空间经验在表征中的作用。然而,知觉符号理论既没能解释空间经验,其基于相似性和图解式概念的核心解释也不完善。大量相关研究在证实知觉符号理论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心理空间的存在。若将知觉符号置入心理空间的认知语境中,则不仅使该理论的表征相似性转向空间语境同一性,解答了一系列疑惑,而且借用心理空间的拓扑性,知觉表征也更加符合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戴维森的真理-意义理论基于对符合论与融贯论两种理论传统的内在缺陷的超越以及对奎因、塔斯基等人的技术手段的拓展.然而戴维森的理论内部存在技术上和哲学上两方面的问题.本文在继承和超越戴维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理解"真理概念"的视角,继承之处在于把真理概念放在交往、解释活动中,超越之处在于把真理概念作为交往、解释活动中的反馈中介.作为反馈机制的真理概念可以作为一种真理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后期斯特劳森追随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的道路而转向了自然主义,他认为任何企图通过论证来支持或反驳怀疑主义挑战的做法都是无根据的,因为人类的某些基本概念如物质物体、他心等概念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是人类思维不可逃避的认知模式的体现。不过,自然主义需要联合先验论证来阐明这些信念的基础地位,否则就会流于口号。总而言之,自然主义是一种探究真理的第三条路径,它试图约束人类理性的过分自负,从而展示真理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提出了用符号逻辑的演算来表达思维的心智计算思想,这一思想具有还原式、符号化、通用型三个特征。莱布尼茨计算思想的还原式、符号化特征意味着他创建了一种心智的符号表征—计算模式,通用特征标志着他勾画了一幅用字符计算来统一认知的心智计算主义图景。莱布尼茨本人没有完成这幅计算主义图景。数理逻辑、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的发展继续推进了这一图景,但也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如形式与内容难题、计算的概念问题、计算的范围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科学真理     
一方面科学理论被普遍地认为是真理的典范;另一方面科学史告诉我们,无论多么成功的理论都逃脱不了最终被推翻的命运。这种"悲观的元归纳"表明,就其本性而论科学理论并非为一般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符合论真理。关于科学理论本性的争论一直在进行中。本文在深入分析、谨慎运用相关专业资料的基础上,对"科学理论是否为真理",以及"如果是真理,它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真理"等问题进行了尽可能系统而清晰细致的讨论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可以把米歇尔·福柯看成是一个技术哲学家。一方面,福柯区分了"硬技术"与"软技术",认为前者是指技术物及其制作活动,后者是指与治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实践理性;另一方面,福柯也提出了一套技术分类学:即作为"硬技术"的生产技术和作为"软技术"的权力技术、符号系统技术和自我技术。在这一技术分类学视域下,"硬技术"与"软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叠、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贯的技术体系。福柯因而深刻地洞见到技术与权力、技术与真理以及技术与伦理之间的本质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一、数学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问题实质上就是是否承认客观物质世界是我们知识的源泉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认识是否可靠的问题。所以,数学知识就像任何一股知识一样,其客观性质之得到证实,在于它们来自实践,反映现实,并且被应用来研究这种现实。在一定的概念、判断和理论中所表现的数学真理具有完全实在的内容。它们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完全一致的反映。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无可辩驳地证明,这些概念和理论都是在人的实际需要的作用下从现实世界产生的。对一些最早的数学概念来说,  相似文献   

17.
技术发展模式中的符号和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是存在的特征,符号是人的生存能力形成的基本要素,科学技术产业是人类长期发展起来的生产能力系统。科学技术产业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结构性、符号性事业,其生产性功能的实现,需要在结构和符号的认识使用中,建构一种以符号为链的秩序化、组织化、制度化的哑铃模型,其中技术是哑铃模型的关键,它自己需要不断的建制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维度及其广义语境解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一个多维度的有机整机,从发生学的视角看,它具有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语言的认知的维度,从语境论的观点看,一种维度就是一种语境,科学是相应的社会语境,历史语境,文化语境,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分析了科学的维度,并给出了广义语境的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世界当代语义学发展领域的重镇,美国当代语义学的发展是世界当代语义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在蒙塔古规范语义学产生之前,结构主义语义学在理性形式构造和语义分析方法地位的凸出方面为后来语义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世纪中期以后规范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研究逐渐成为美国语义学领域的主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欧美语义学传统的相互融合,规范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相互碰撞,语义的语用语境分析以及语义学的多学科扩张和多维度发展共同构成了美国语义学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科学观念转型的现实过程是受特定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及其两者的交织与纠缠支配和引领的。社会语境经历了一个"救亡保种的革命性语境-民族崛起的政治性语境-富国强民的经济性语境"的转换过程,为科学观演进提供了社会动因。文化语境主要从"内逻辑"与"外逻辑"两条路径揭示其文化动因。正是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两者的交织与纠缠,各种社会要素和文化要素的激荡与碰撞,发挥了类似发酵的效应,推动了科学观念实现转型,成就了科学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