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催生了诸多新业态、新模式。移动支付技术创新更是直接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与交易方式,进而重塑了企业商业模式。文章以移动支付技术创新为例,探究科技创新对商业模式变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代科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商业模式变革,但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商业模式变革维度的作用具有差异性。因此,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商业模式变革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战略联盟这种技术获取形式已经日益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取得竞争优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在<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就把"对现有技术有效而创造性地应用"作为评价一国科学技术竞争力水平的基本准则之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临近,竞争将是无国界的,如何面对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企业界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已经十分认同,但如何切实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搞上去,特别是如何培养和积累技术创新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些现实问题还尚待探索和解决.在我们理解,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是企业迅速培养和形成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进化的重要力量。技术系统通过企业价值链体系形成技术联动关系,并通过技术交流和学习,推动知识进化。品牌系统在市场导向下配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品牌知识和能力资源,促进内外部知识的流动,形成品牌竞争能力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知识的进化促进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相互影响,形成了共生耦合关系。基于回族老字号企业的案例研究视角,分析技术创新和品牌进化过程,提出构建技术创新与品牌进化共生耦合机制和促进老字号改造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单靠内部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已日趋困难。因此,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如何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提高企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和联盟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资本的基础之上。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中,试图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创新”寻找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创新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大部署以及对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探索研究协同创新、集群创新系统、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等相关理论以及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发展视角,综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多元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协同而重塑网络创新范式。基于协同创新并围绕双维度框架模型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和构建,将创新主体要素优势嵌入并整合到集群中,重点分析其主体技术创新能力在战略新兴领域及其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实践模式和主导效用,为攻关战略核心技术、共性技术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变革创新,促进战略技术产业的发展并达成几何级数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产权保护益处与高校技术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知识经济加快向我们走来,高校为赢得科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工作,而仅仅研究开发创新成果还不足以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利用知识产权,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益处,其市场竞争优势才能最终形成,高校的技术创新才能收到预期的回报.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任何一个竞争主体,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所高校,拥有知识产权的多少,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竞争优势的强弱.所以,未来高校的竞争,将演变成为各高校之间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和保护能力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大量地以创新型小企业创业的形式来实现 ,是高技术产业形成期和发展期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硅谷式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实质———把技术创新看成一种“创造性的建构”过程的分析 ,对创新型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创新主体角色转移的分析 ,以及对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阐述了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硅谷的技术创新作出了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在量地以创新型小企业创业的形式来实现,是高技术产业形成期和发展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硅谷式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实质-把技术创新看成一种“创造性的建构”过程的分析,对创新型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创新主体角色转移的分析,以及对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阐述了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硅谷的技术创新作了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对广西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创新能力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和提高,但是广西的科技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仍存在知识流动能力相对薄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创新绩效不强以及技术创新环境尚待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创新竞争中的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面对今天和未来全球竞争必须应对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列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这绝非易事,存在大量理论上和实践方面的难题有待研究解决,而且在今后的创新实践中还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需要研究求解。在众多备受关注的问题中,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创新能否健康发展尤为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为什么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为创建高效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必须弄清楚企业创新的类型。文中提出了4种主要创新形式;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创建企业内生研发机构和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技术创新中必须善于处理好参与各方的利益,产学研结合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益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专利信息是技术创新最重要的信息支撑,可以从战术、战略两个方面推动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在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信息的关系,分析国内专利信息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浙江省专利信息服务模式与特点,从而提出加强专利信息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出发,应用案例数据、理论阐述和研究模型相互印证的探索式案例研究方法,通过5家企业的资料编码和分析归纳,讨论了企业外部制度环境、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之间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中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压力对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企业整合社会计划、激励员工参与和评估社会责任的战略反应亦对社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弥补了"经济理性"视角在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研究中解释力不足的缺陷,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推动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和组合创新模式的内涵,进而详细阐述了组合创新的五个主要方面的关系,即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调、重大创新与渐进创新的协调、创新的显性效益和隐形效益的协调、技术创新与组织文化创新的协调、企业内部独立自主创新与外部合作创新的协调等.这五个方面的组合创新对于企业培育核心能力、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江泽民同志的这句话高屋建瓴的指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促使科技发展战略从模仿向创新改变的动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6.
持续竞争优势:制度观,资源观与创新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观研究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不完全要素市场和不对称信息约束下获得和使用资源和能力上的异质性,异质性的存在导致了超正常利润回报的可能;制度观认为企业在社会标准、价值、公认适合的或可接受的经济行为的期望假设约束下生存和成长,它强稠企业的持续取决于企业的行为是依从惯例,为民认同;创新观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的持续技术创新,其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和提高。不同观点在分析竞争优势时,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组织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的问题,在对管理和组织这两个经常混用的概念加以区分的基础上,从对技术创新管理特征的分析入手,剖析了作为创新有效实施基本载体的创新组织与技术创新管理的适应关系,提出了与创新管理相适应的创新组织应具有的一些特征。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与创新组织之间一些严重不适应问题的分析,提出企业应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组织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跨学科视角借助企业创新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复杂性科学和系统论等不同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与融合提出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和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是发展有效的基于能力的全面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6):11-11
2005年,广东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第三,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得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综合指标也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2006年达到50%。  相似文献   

20.
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于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和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知识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自主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机制进行了透视和分析.基于对企业知识库的分析和对技术创新过程与知识联系的分析,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在企业知识库和技术创新过程之间,知识在技术创新过程内部的横向、纵向和交叉的流动,并认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是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充分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