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尔德是一位被遗忘的发明社会学先驱,他在19和20世纪之交开创的发明研究,直接构成20世纪上半叶奥格本学派发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源泉。塔尔德在发明的社会本质、社会运动、社会传播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构成一个潜在的完备的发明社会学框架。  相似文献   

2.
奥格本是发明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开创了对技术发明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学者进入发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由此形成了奥格本学派。奥格本学派致力于发明和社会相互影响的研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发明社会学理论。奥格本学派的发明社会学是技术社会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对技术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奥格本是发明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开创了对技术发明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学者进入发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由此形成了奥格本学派。奥格本学派致力于发明和社会相互影响的研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发明社会学理论。奥格本学派的发明社会学是技术社会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对技术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明社会学是技术社会学研究的早期阶段,发明社会学研究内容涉及否定发明的英雄理论、发明的组合累积模式、发明过程以及发明与社会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发明社会学研究代表了半个世纪前的技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高峰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当代学界的重视和认可,今天重新审视发明社会学,对于技术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尔菲兰是奥格本时代发明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对发明社会学的研究代表了技术社会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但是他的生平以及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一直被技术社会学研究者所忽略。他的发明社会学反对发明的英雄理论,并从发明的社会原因、社会后果、发明的预期等角度展开,论文对这几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法国哲学家安德瑞·高兹在他的"政治生态学"理论中,以法国核技术发展为案例,分析了"技术法西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成因、表现和后果;探讨了"技术官僚主义"与"技术法西斯主义"的关系;研究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问题和技术异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的生态学原则.他的这些见解丰富了技术社会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孙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46-52,11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理性主义知识观受到挑战后,如何评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判SSK相对主义知识观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现代科学哲学中相关的理论做出历史反思和辩护来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齐尔塞尔是20世纪奥地利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作为维也纳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一反这个学派其他成员用非经验方法研究科学和忽视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的做法,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现代科学的根源问题,提出了科学史上著名的"齐尔塞尔论点".齐尔塞尔强调经验研究在社会历史发展领域研究中的应用,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界发展本质相同,都有规律可循.从此意义上而言,齐尔塞尔才是一位真正的经验的逻辑经验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早期斯多亚学派在宏观宇宙和具体存在物之间构建了一个连续且统一的模型,并采用普纽玛(pneuma)这种火-气混合物作为联结宇宙-小宇宙的关键理论设施。一方面,普纽玛被界定为主动性元素的混合物,占据具体的物理空间,其扩张和收缩导致每一个具体存在物的产生、变化与运动,在此意义上构成了万物生成变化的最终原因。另一方面,普纽玛渗透于每一个物体内部,令整个世界成为统一的整体并保持这种整体性。早期斯多亚学派的这种普纽玛-宇宙论模型自提出以来就备受批评,被认为其普纽玛概念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本文将集中探讨普纽玛概念的内在演化以及所谓的"空间占位"问题,指出这种"不一致"只是表面上的,早期斯多亚学派实际上是从性质和功能两个层面分别对普纽玛做出了界定与说明。不仅如此,如果我们根据斯多亚学派式的宇宙周期观念,引入一个二阶段的混合-生成模型来解释普纽玛与其他物质结合并推动变化的方式,则可以对于占位问题提出一个有利于斯多亚学派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迈克尔·马尔凯(Michael Mulkay)创立的话语分析研究纲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领域中与宏观利益学派、实验室学派并列的三大流派之一。与传统话语分析模式(如默顿结构功能功能主义话语分析模式、普赖斯科学计量学模式)及其它一些SSK学者(如科林斯的论坛分析范式、谢廷娜网络分析模式)将特定性质的科学话语(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作为可靠的信息源不同,话语分析研究纲领将科学话语视为一种分析的议题。以"解释的扩展难题"为引子,话语分析研究纲领从主体维度、文本维度、规范维度、史学维度四个层面构建了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之间的修辞关联模型,表明了科学话语作为科学文化与实践的"行动者"特质,并解构了科学话语与科学实在之间的同一性观点,成为再审视传统社会学及前期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社会学研究,在默顿科学社会学之后,呈现出万舟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气象。以库恩等人在科学哲学、科学史上的突破为契机,欧洲科学社会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对此,默顿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巴伯(B.Barber)在其最近的《科学之社会研究》一书中不失公允地写道: “本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专业成熟的同时有了重要的组织化发展,这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工作主体出现了。它主要来自英国,但一些有价值的贡献也来自法国、荷兰和德国,它有多重和多样的智力来源。布鲁尔(D.Bloor)、巴恩  相似文献   

12.
试析皮克林实践研究转向的根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托马斯.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及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式"来解释高能物理学的发展,但随后深入的研究发现,单纯的社会学解释不能解决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力以及客观性与相对性的矛盾等问题。80年代后期皮克林回到物质实践的维度,以实验室中科学家通过物质仪器的实践活动来理解科学知识的增长,实现了从社会学解释向实践研究的转向。他的实践转向不但给SSK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80年代以来相对比较沉闷的科学哲学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他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反对逻辑的合理性是人类理性活动的普遍合理性的标准。然而,他们的论证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诞生和早期发展与军事需求紧密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弹道火力表的计算需求,催生了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严格的军事应用促进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当晶体管诞生后,美国军方是研发生产的主要资助者和标准制定者,而且早期的晶体管、集成电路产品主要被应用于军事领域。赛其防空系统建设以"大科学"的组织方式,促进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全面发展,计算机商业公司和研究机构在承担项目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也培养了尖端人才,为促进计算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为突破以政治史与军事史为主的历史学研究窠臼,法国掀起了扩大历史学研究对象和增加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史学革命”。围绕历史学家亨利·贝尔搭建的对话平台,学者积极将历史学研究范围拓展到人类文明中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由此开启了建制化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著名科学思想史家亚历山大·柯瓦雷在年鉴学派掌管的高等研究实践学院第六部下建立了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他去世后,在勒内·达东的带领下,该中心成为法国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拉图尔描述取向的联系社会学,学界多从本体论的角度予以检视,其社会学对主体极的忽视往往被遮蔽了。尽管拉图尔排斥认识论,但是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检视拉图尔社会学则可洞悉这一缺憾,并可揭示后期拉图尔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转向诸存在模式探究(AIME)的意蕴所在。经此转向之后,拉图尔与其对立者(诸如涂尔干、布迪厄以及众多的STS学者)之间的差距,事实上并非通常认为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17.
自巴黎学派兴起以来,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心由基于利益分析的宏观进路(爱丁堡学派)转向了微观社会学进路(科学人类学)。实验室研究正是这一转向的产物。本文在描述这一转换过程的同时试图打开知识的“黑箱”,以表明科学知识是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并得到辩护的。  相似文献   

18.
谢瓦莱是法国布尔巴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代数数论和李群领域的工作对数学有重要贡献,其追求体现结构和严谨抽象的写作风格对布尔巴基学派有深刻影响。20世纪30年代谢瓦莱曾到德国去访学,跟随阿廷、哈塞等数学家学习,德国数学的代数学方法和技巧对他日后数学工作有着深远影响,也影响了布尔巴基学派。通过对谢瓦莱工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布尔巴基学派,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代数数论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哲学意蕴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是基于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批判而提出的,认为应当对称地看待自然和社会对科学知识的解释功能,并通过法国社会的巴斯德化等经验研究把科学知识看作异质型行动者网络借助转译机制进行建构的结果或产物。这一理论在哲学意义上显然消解了传统的主体/客体、自然/社会二分法,走向了一种科学实践研究的整体论进路,为人们揭示知识与社会的复杂联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地质学的发展史,从萌芽地质思想到近代地质学的确立,可以说几乎就是一部学派之争的历史。地质学理论上的发展与突破往往是通过不同学派的争论实现的。而且不同学派之争愈激烈,往往是地质学理论愈发展的征兆。现代基础学科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揭示了地质学发展中的矛盾,从而加剧了地质学发展中学派之争。因而探求统一的方法论对于发展地质理论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地质论坛上诸学派之争和探求统一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