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由来已久。通过分析二者之争的演变,反思争论的实质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发现:历史上的还原论或整体论之争主要是后来人将其标签化的结果;现实中的二者之争是由于其各自的支持者将己方优势扩大化的结果;在某些时期、具体问题上或者具体研究中,可能存在着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的主辅差异,但并不存在二者的绝对对立和孰优孰劣的结论;在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寻找一条有效的纲领性原则的目标导向下,起源研究可以成为还原论和整体论之争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2.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目前的研究遇到了许多困难,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所谓整体论思想的架空。本文拟从因果性的内涵及其复杂表现出发,分析整体论陷入尴尬境地的深层原因,并试图厘清还原论与整体论之间的理论纠葛,以期为整体论的发展方向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基因认识的争论主要表现在还原论和整体论两个方面。还原论认为基因是人类对生物认识逐级还原的产物,基因是粒子,传统整体论认为基因不是粒子,是功能单位。新整体论提出基因在实现其转录翻译功能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时空性,开放性和自我完善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4.
以奎因的理论为代表的意义整体论和以卡尔纳普的理论为代表的认识论的还原论之间存在着论争。从表面上看,双方的分歧在于应当从内涵性还是外延性的角度对语言系统进行分析,然而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是由于两者所采取的"约定"策略不同。研究约定视域下的意义整体论与认识论的还原论之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语言与认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学历史上大致经历了三次方法论的革命,并因此带来了生物学范式的三次转变。第一次整体论方法论革命是把生物作为整体进行科学研究,其主要代表学说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二次还原论的方法论革命更多地深入到生物的微观结构来研究生物的机制和功能,其标志理论为分子生物学。第三次新的整体论的方法论革命则体现了多种方法论、研究进路以及最新科技手段的多重融合,其代表学说为系统生物学。三次革命所呈现出不断递进的过程揭示只有对认识论的原理层面产生作用的方法论才是更为先进的方法论,也才可能对生命本质问题的探索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休谟式还原论的极度失望,当代大多数认识论者走向了反还原论.而当代还原论在坚持原有经验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地承认了社会因素、尤其是证词在知识的生产和积累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所不同,系统生物学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理解并控制类似基因调节或新陈代谢的动态网络系统。多学科的非线性综合是系统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路径和基本特点。文章详细介绍系统生物学学科综合的研究路径,并进一步讨论非线性综合产生的本体论问题。主张本体论综合,认为结构-关系特征具备生物学上实在的意义,复杂系统中动态网络本身可看作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9.
我们已经日益了解到,古典科学时期的物质结构观是构成主义结构观。古典科学的方法是构成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就是还原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对事物作分割的,集中于各孤立因素的分析考察。复杂现象和实体被击破成为它们的构成组分,再对这些组分的性质进行研究。这种观念和方法已经日益显露了它的局限性。社会、经济、科学等的发展充分表明,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建构版本的结构实在论重建本体论承诺,附加以理论和结构的约束,作出与其它版本结构实在论不同的科学的结构性阐释,实现对于科学实在性和连续性的回答。它强调基本本体的还原论内涵,同时认为结构的可变性和开放性决定结构的建构性和相容性。勿庸置疑,在还原论追求中基本本体的假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科学理论结构的不相容性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研究与还原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研究的一个总特征是对传统还原论持批判态度。并且试图通过建立复杂性范式来超越沿用了数百年的还原论。所谓超越就是既要突破又要包容。所以复杂性研究对还原论的超越要理解为对传统的还原论的适用范围作出合理的限制,既要打破还原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话,又要充分运用其合理的因素,而不是采取彻底抛弃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理学研究显示生物的智力生活与特殊神经中的细胞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以此为依据,比克尔认为这些实验研究成果直接证明心理状态向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还原。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比克尔引用的长期记忆向细胞-分子机制的还原只能支持部分还原,并不支持他过强的整体性还原主张,因为实验事实证明分子通道既非长期记忆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系统生物学方法论的前沿研究由于其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特点,成为科技哲学领域颇受关注的难点。系统生物学家们先后提出六种进路,即分子生物学方法论、新系统生物学方法论、机械论方法论、定性和因果模型方法论、综合模型方法论和数据与模型融合方法论以解决其方法论问题。尽管它们分别显示出其科学实践和理论意义的优越性,但因其缺点亦饱受诟病,故目前尚无单一主张获得诸方共识。要走出此困境,我们不仅应理清其历史的哲学矛盾根源,还需处理既有生物学现有方法论的融合和进一步探索生命的认识论问题。关于系统生物学哲学方法论前沿困境的思辨对于生物学各分支、系统科学乃至整个科学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整体论被蒯因视为经验论的第四个里程碑,而对此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正是蒯因本人。蒯因整体论的第一个层次包括意义整体论、知识整体论和证据整体论。蒯因的意义整体论,以时间为线索,又可以划分为早期的激进整体论和后期的温和整体论;而以内容为依据,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指称整体论和翻译整体论。这些属于蒯因整体论第二个层次的外延分型。蒯因的意义载体理论完成了对既往相关的词素说、语词说和语句说的超越。而蒯因的知识整体论以及证据整体论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一,它们已经使古老的西方哲学的研究主题及范式发生了格式塔的转换;第二,它们将古老的经验论或认识论改造为一种语义学理论;第三,它们使一度被维也纳学派和弗雷格、早期维特根斯坦等经典分析哲学家们所终结的古老形而上学研究再度在语言层面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探究兴盛于20世纪上半叶,使人类学得以复兴。不过,对于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概念的内涵,哲学人类学家们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与之相应,哲学人类整体论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等也是众说纷纭。以后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派系主张,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应当探究语言符号与它们的文化背景和实践背景之间的关系,即侧重于探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以拉尔夫·比尔斯和哈理·荷伊杰为代表的派系则主张,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应当探究文化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或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及相互影响,即侧重于探究整体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等等。当然,一种健全的整体论探究应当两者兼顾。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外延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方法论整体论、功能主义整体论、洗衣单整体论和过程整体论这四种形态的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析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整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整体论具体包括整体有机论、整体世界论、整体人际论、实利主义相对立的。这一整体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待于批判对待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于意义整体论的研究。首先,概述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意义整体论思想的背景资料;接着指出针对意义整体论的激烈争论需要我们厘清意义整体论的相关定义;进而深入分析意义整体论的缺陷以及哲学家们对它的批判论证;最后指出也有哲学家为支持意义整体论而辩护,并提出了完善意义整体论的可行建议。以期通过这个过程深刻揭示意义整体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09-112
从传统生态学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中,生态学整体论和还原论的争论不断演化。这一争论的产生既受学科多元发展趋势的影响,也受自身概念语义含糊等方面的影响。从不同层面考察该争论:本体论层面,生态学整体论者和还原论者均认同物质构成的一致性,但对属性的可还原性持不同立场;认识论层面,二者的争论在于生态学研究应侧重下向解释路径还是上向解释路径,但这两种立场并非处于对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复杂性科学是运用非还原论方法的科学"成为复杂性科学的非还原论信条,其中"非还原论方法"可理解为"非还原方法"和"非还原论方法论"。另外,"还原"的语义也多种多样,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应当把复杂性科学的非还原论信条理解为"非还原论方法论"。然而,这一信条并非绝对可信。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因果关系在物理学和专门科学中的角色是当代哲学和科学哲学中一个最富争议的论题.与消除物理学因果关系的罗素及新罗素主义相反,高层次因果还原论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认为物理学是唯一适用因果关系的科学,而专门科学中的因果关系要么是多余的,要么是无意义的.然而,鉴于高层次因果还原论形而上学假定的内在限制及专门科学因果关系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