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伽利略(Galilao Galiei 1564-1642)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他的工作和思想不仅为近代物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以后的科学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模式,为此他被冠之以“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整个社会文化传统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作为这种变革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伽利略在他漫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指出马克思技术研究方法从还原法到历史发生学方法的变革,接着分析了马克思技术思想变化的标志“技术”内涵的历史性变化;梳理并阐述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几对矛盾:文本解读与哲学(前后期哲学)推演的技术思想的矛盾;预成的与生成的技术思想的矛盾;前后期哲学思想推演的技术矛盾,并指出,在历史发生学看来,所谓矛盾实质是马克思技术思想生成、发展、成熟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分析“社会实在”本是社会学家的份内职责,但美国哲学家塞尔却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实在。他的《社会实在建构论》一书的出版把对社会实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本文在系统阐释塞尔关于社会实在思想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想备受关注的原因在于其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重大的启发意义,同时也指出该思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黎曼的几何思想和其他学科关系基础上,指出了其几何思想的三个来源:数学、物理和哲学。这其中,19世纪前半叶几何学对黎曼有着直接影响;物理研究也是黎曼的兴趣所在,尤其是他一度试图建立各种作用力的统一理论,促使黎曼用无穷小分析研究流形,并触发了黎曼对空间几何基础的讨论;哲学上,黎曼对空间认识论的思考从赫尔巴特那里得到了灵感,并且在流形概念上可能也借鉴了赫尔巴特的研究。最后指出:研究黎曼几何思想不能把各学科分开考虑,必须全面考虑其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海德格尔关于现代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有害作用的思想,阐述了海德格尔克服现代技术的基本观点,客观地评价了海德格尔克服现代技术思想的合理性,并指出了他的这些思想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董毓琦是洋务派成员之一,主要活动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的科技有一定的认识,但持有较明显的尊崇中学的态度。文章勾勒出其大致生平;梳理其建造气行轮船的经过,并通过分析其中部分构件,指出其所造气行轮船应为人力驱动,通过齿轮、皮带等机械传动运行的一套装置;概述他在数学上的贡献,辨析其算学辟邪崇正说,指出尽管他对西方数学有所了解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西数学的会通,但在认识上又存在矛盾,更多地体现出固守中国传统算学的思想。他对待西学中"用夏变夷"的态度,在其制造轮船和数学活动上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7.
波德里亚早期思想可以用社会批判理论来概括,一方面表明了他是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异化论的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表明了他是站在象征性交换的立场上展开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试论赫兹的物理学思想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理论的多重性思想和物理学理论容许性、正确性、恰当性的评价标准以及物理学理论实验检验的整体论观点,构成赫兹物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他的这些思想分别由迪昂、爱因斯坦、拉卡托斯等人在不同程度上作了进一步阐述和更加充分的论证,从而对现代物理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逆推法是赫兹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上的创新是他对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法国数学家波莱尔的有关工作为核心,重点考察了他提出零测集的思想背景,提出零测集渐近测度和稀疏度的思想演变过程、思想方法及影响.指出波莱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1894年研究函数单演理论时已经有了零测集的思想,在1898年正式提出了零测集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集合测度的概念.正是在函数单演理论研究中,他认识到了零测集的重要性,开始了零测集的分类和性质研究,并在1919年提出了零测集的渐近测度的概念.波莱尔在1935年对渐近测度的概念做适当修改,提出了零测集稀疏度的概念.他为了研究零测集向量和的问题,在1948年给出了3种重要的稀疏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这一工作对弗雷歇、马沙哈尔等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赫姆霍兹的早期能量守恒研究工作的讨论,指出早在1842前后,赫姆霍兹就已基本形成了能量守恒的思想,“论能量守恒”一的问世,是他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论证的结果。针对现代科学史界对赫姆霍兹在能量守恒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的分歧,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指出“论能量守恒”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很高理论价值,而且开创了一种新的有别于实验研究的方法;它的问世标志着理论物理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家保罗·福曼(Paul Forman)曾于20世纪60年代末就魏玛德国物理学家为何易于接受量子力学的非因果性特征做了深入的社会文化分析,指出魏玛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对促使物理学家思想转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等看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普遍关注和争议.本文分析福曼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研究方法,指出福曼的工作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科学史研究从内史向外史的转向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70年代诞生于西欧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提供了一个微观层次上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天地相对尺度的认识上,中国古人传统上认为地的大小可以与天相比拟.但东汉王充通过对在不同地点观察太阳出没时的大小及北极星方位的变化情况的分析,却明确提出了"地小居狭"的主张.王充的论证方法与托勒密是相通的,而思想根源则与其重视量的概念的思想方法有关,但他的观点长期被人们所忽略,未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莱伊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他在1907年分析学术思潮,提出批判学派术语,受到列宁等思想家的关注。本文探讨莱伊与批判学派之间的学术关系,指出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受惠于彭加勒,并与批判学派其他代表人物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疗以及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助推力,但同时也凸显出一些伦理问题。桑德尔从人性、自由和公正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现今基因技术所存在的伦理问题,他首先认为基因技术的发展不应该触及人性的底线,推崇生命本身就是恩赐的思想;其次他指出自由选择在基因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会使得人类面临支配与选择的难题;最后桑德尔就基因改造中遇到的努力与天赋的困境,提出其社会公正以及群体公正的思想。桑德尔关于基因技术所提出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在积极寻找一个基因技术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英国十七世纪博物学家约翰·雷以植物学研究著称,但他在动物学上同样有显著的成就.他的鸟类、鱼类、四足动物及昆虫学著作,为这些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关于雷的著作本身以及其中涵盖的动物学知识,以及他对动物持有的看法,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来论述雷在动物学方面的成就,进而探讨动物学研究与雷的自然神学思想的联系,指出雷的研究进路在当代语境下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01-105
深度学习之父杰弗里·辛顿构造了新算法模型—Caps Net,用胶囊(Capsule)来模拟大脑皮质中的皮质柱并用之来存储概念性知识,并革命性地重新把分析还原方法引进卷积神经网络(CNN)中。本文认为辛顿在方法论上的革新体现在重归模拟人脑之路和建构非完全性还原方法,反映了他关于"如何实现类人智能"的思考:"意识"产生于同时具备概念能力和非概念能力的神经网络。这或将在AI领域引发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17.
内森·罗森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因其在技术经济史领域所作出的创造性和原创性的贡献,而被认为是以经济史视角研究技术变革的专家。技术变革一直被经济学家们当做未知的黑箱,而他以经济技术史和丰富的实证为基础,试图揭示技术变革的前因后果。将经济理论、历史分析和计量方法相结合,研究很多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一些行业的发展史,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层面阐释科技与经济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与其说西奥多·莱维特是一名营销学家,不如说他是一名战略思想家。1960年,他发表成名作《营销短视症》,这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营销史上的地位,此后他又陆续发表多篇论述营销的文章。但综观他的营销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莱维特并非在工具和方法层面上讨论营销,而重在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方法论的新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籍德裔哲学家亨佩耳今年四、五月间来我国讲学,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欢迎。本文是他在华讲学期间应本刊之请,在几次讲演基础上为本刊撰写的。文章介绍了当前西方科学哲学中的分析经验主义和历史社会学派对科学方法论基本问题的观点,特别在科学合理性、理论变革等主要问题上的分歧。他还着重分析了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社会学派的实用主义倾向的得失,由此引出他自己既承认方法论的经验描述、也承认非经验指令的比较持平的观点,反映了后期逻辑实证主义的某种灵活态度。  相似文献   

20.
阿玛布丽创造力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综合比较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阿氏创造力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文章首先在评述阿氏创造力理论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阿氏创造力模式的理论贡献;随后探讨了创造的动机问题,指出创造动机理论是阿氏全部创造力思想的核心,并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