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立足于20世纪科学实在论发展演变的基点,通过揭示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来具体地展示后现代性在科学实在论研究中的渗入,本质地分析后现代理论对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形成的影响,从而在元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为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趋向及其特征给出一种描述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本质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内在论与外在论这间的争论,并持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本文试图通过建构的实在论来理解科学的本质问题。第一,建构的实在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理论与实在、模型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符合建构实在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第三,世界是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起来的,这种特性既不符合实在论的理解,也不符合反实在论的理解。第四,建构的实在论充分地考虑到了认识论的“自然化”与“社会化” 合壁。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奥地利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玻耳兹曼的实在论思想的形成及其涵义.文章指出,玻耳兹曼是一位较早使用原子假说解释科学,用假说演绎模式来揭示实在论的非教条主义实在论者.他对物质的原子基础单元的毕生辩护,对实在论的研讨与理解,推动了科学研究活动中对物质基本结构研究的进展,成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铺路人.  相似文献   

5.
昂利·彭加勒(Henri Poincare,1854—191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富创造力的哲人科学家(Philosopher-scientist)。他独创性的哲学思想是经验约定论(empirio-conventionalism),但他确实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实在论者。本文拟从分析彭加勒的实在论的实在观、真理观和科学观入手,进而论述他的科学实在论与他的约定论、经验论和理性论思想的关联,从而揭示出彭加勒的科学实在论是一种独特的实在论,我姑且称其为综合科学实在论(synthetic scientific realism),或简称为综合实在论。  相似文献   

6.
实在论与电磁场理论林定夷历来的哲学家们对于科学理论常常抱着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种绝然不同的观念。在历史上,实在论和反实在论都演变出多种不同的形态,但其核心问题始终是:成熟科学的理论术语是否有所指称,或日在真实世界中是否有它的对应物?近几十年来,在国际科...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科学哲学家布雷恩·D.埃利斯(Brain D.Ellis)是维克多利亚州拉·特鲁伯(La Trobe)大学的哲学教授。近十年来,他发表了一系列维护科学实在论的文章,独树一帜,提出并坚持内在实在论。这对深入探讨科学实在论以及对实在论多元化的理解,具有重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结构的语义观到准实在论──F.萨普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郑祥福理论的结构问题是F.萨普一生中最为关心的课题。他1977年出版的《科学理论的结构》和1989年出版的《理论的语义观和科学实在论》两本著作都因讨论这一主题而负有盛名,在当今哲学、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如何由同质异型模型推出存在性假设这一被指称实在论认为是科学理论构成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提出“隐喻性指称”这一概念,分析得出同质异型模型是由三类隐喻构成的,并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例分析了这三类隐喻如何共同作用来推出存在性假设。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学中的实在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立场,其中的某些分支已经在经济学方法论文献中占有一定地位。梅基和劳森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两位主要的实在论者。科斯始终把经济现象看作独立的真实存在物,始终坚持理论的要素应该有所指,他的著作是经济学中的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作。由于科学实在论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少数派观点,因而科斯的经济探究与主流经济学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1.
不可或缺性论证是数学实在论者用来支持数学实体存在的一个重要论证,数学非实在论者通常也把不可或缺性论证作为反驳数学实在论者的一个重点。本文站在数学非实在论者的立场对数学实在论者的观点进行回应,通过论证物理理论和数学理论在科学理论中发挥了不同的解释作用来说明不可或缺性论证是不成功的。因此,本篇文章最终说明了不可或缺性论证无法按照数学实在论者认为的那样得出数学实体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实在观念的认识论根源,揭示出实在论的超越本性,并以此为基础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科学实在论,提出当代科学实在论视野中的现象、质料或殊相和传统形而上学实在论所谓的理念、形式或共相一样,都不能作为科学理论的实在基础,只有处在实践活动中的人本身才能为科学理论提供一种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亚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19(5):22-28,,21,
普特南的“实用主义实在论”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普特南在此详细剖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大缺陷,重新以他的内部主义理论理论为出发点,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以“人”为底色的知识图景。在这样一幅图景中,实用主义概念框架相对性的主张占据了中心位置;事实与价值不可分以及科学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特权成了理所当然的结论。本文分析了普特南这一主张的运思逻辑,对他的实用主义实在论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整合新康德主义、新实用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古德曼的非实在论试图超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非实在论根据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的实践经验,揭示了世界的多重构造方式,从而有力地挑战了表象主义的形而上学实在论,推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并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解释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传统的科学解释模型,赫西、卡特赖特和哈瑞等哲学家提出的模型论是研究科学解释的一个新进路.这个学派认为,关于科学解释,不是用什么规律来推出现象,而从根本上说必须构造出一个模型,即用隐喻或类比方法建立迄今未知事物的模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16.
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自然主义的演变历程是与科学实在论的复兴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奎因以语言的自然主义为基底,确立了他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趋向,并由此将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渗透和扩张到一切哲学的谈论中去,通过对指称相对性的分析,促进了语言的自然主义与实在论的表征论之间的可相通性;消解了传统实在论,宣判了传统认识论的"死亡",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所以,分析和把握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关联,是研究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阐述了蒯因在科学哲学上的主要观点;(1)坚持观察证据和理论二间的区别,反对模糊甚至取消这种区别的相对主义倾向。(2)强调理论检验和评估中的整体主义因素。(3)在坚持工具论的同时,坚持科学实在论;工具论和实在论统一于他的自然主义。(4)认为通过科学方法论检验的只是有根据的信念,它可能是真理也可能不是真理。  相似文献   

18.
在"悲观归纳"等问题揭示出科学实在论"非奇迹论证"存在的诸多难题之后,"局域化"策略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最重要的辩护方向。迄今为止,这种局域化辩护主要形成了两条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路,即"结构主义"的实在论和"分而治之"的实在论,它们针对"悲观归纳"对科学实在论核心理念的质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局域化"思路,分别将"非奇迹论证"诉诸于科学理论的中"结构"和"本质要素"(而非理论整体)来解答反实在论提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真理,逼真性和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义学层面,有两个论题对科学哲学中的实在论具有典型意义([1],[2],[3]): R1:科学理论的命题具有真值。 R2:科学理论的术语具有指称。据此,我把科学哲学中侧重于研究R1的实在论称为真值实在论,把侧重于研究R2的实在论称为指称实在论。由于许多实在论者强调R2是R1的必要条件([4],p.120)或R1是R2的证据([5],p.43),所以研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是两类实在论共同的基本任务之一。鉴于断定科学理论真理性的严重困难,实在论者往往以对逼真性的探讨作为补救之策。本文有选择地分析了一些科学哲学家对真理、逼真性和实在论的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探讨存在着逻辑上的循环、理论上的不严谨或应用上的困难。因此,本文基本上是批判性的。至于怎样提出建设性的主张,乃是笔者希望今后从事的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试谈库恩的 不可通约性 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ories)论点,自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于1962年提出以后,受到了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科学进步的本质,涉及到理论选择问题,尤其涉及到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冲突和争论,所以,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我们知道,库恩强调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交替出现。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使他闻名遐迩。他的理论被称为科学革命的理论,他被称为“革命论者”(Revolutionism)。标志着这种革命变化的,则是新旧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库恩说:“从科学革命中实现出来的常规科学传统,与先前的传统不仅逻辑上互不相容,而且两者经常在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