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伦理不是把自然物作为"伦理主体"所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而是把自然物作为"伦理对象"而实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自然伦理最终要落实在人对自然物的审美活动之中.自然伦理的本质决定了自然伦理的辩证法:人与伦理法则的契合是这一辩证法的逻辑开端,它必然扬弃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伦理,从而实现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各自在对方中完成自身.  相似文献   

2.
如今,科技文化的演变已逐渐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方式以及科学共同体的行为准则,在一种创新文化的环境中,商谈原则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科技伦理的准则与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性质及其基础的理解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对商谈伦理的论证也应该在这一联系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地方发展与治理中,政府政策的干预属于他律,与此形成重要补充的是以内生伦理为治理途径的自律。伦理治理的价值理念、主体伦理、关系伦理和制度伦理源于内生伦理约束,并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和变迁。以伦理治理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自律性审视,发现汲取型、管控型、动员型和功利型治理方式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促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内生伦理自律与外来治理他律的良善结合。按照"元伦理"的伦理审视与伦理批判,基于乡镇基层政府、原住民和外来资本的社会契约,特色小镇的伦理治理应实现从"汲取"到"服务"、从"管控"到"共治"、从"动员"到"回应"、从"功利"到"公益"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食物环境伦理是随着环境伦理的发展而被提出的,是食物伦理的新要求。为了应对食物生产、分配、消费所导致的环境问题,食物环境伦理提出“有机”“本土化和季节化”和“素食”的三个核心诉求,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的食物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的食物环境伦理存在着科学主义误区:过度依赖科学作为基础,从而把伦理问题变成了科学问题,变成了用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误区将会导致道德上的选择困难,解构目前的食物环境伦理以及降低人作为道德主体地位。为了走出误区,首先应该适当区分科学和伦理的不同论域;其次应更多地关注食物环境伦理所汇总的人文价值和社会问题;再次是将食物环境伦理建构在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等更广泛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发展伦理学中伦理主体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根本差别在于:发展伦理学在历时性时间视野中把后代人拓展为伦理主体.一种把后代人拓展为伦理主体的发展伦理学原理应该视"历时性时间视野"为第一条件,而"人是有理性存在者"为其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人工智能为主要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引发了诸多道德判断困境及其伦理思考。智能化时代的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革命性力量,警惕科学技术异化力量的负向作用,反对目的论和义务论的伦理错误倾向,在主体设计、制度管理、公众环境三个层面探讨伦理重塑策略,以期人类社会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处、"向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伦理作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其建构逻辑是环境伦理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前提基础,它揭示了环境伦理作为一种哲学范式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通过对环境伦理的理论前提、环境伦理的本质规定、环境伦理的内在根据三方面剖析,试图为环境伦理建构逻辑的合理性提供运思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生活新空间,国家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作为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而网络空间伦理治理则是创新网络空间治理的新视域。网络空间伦理治理旨在建构网络空间的良性伦理秩序,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9.
运用形态学的方法将西方工程伦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理论分析和逻辑整合发现:西方工程伦理形态沿着三条螺旋式上升的主线演变,即"德性-规则-德性"、"道义-功利-道义"和"经验-理性-经验"。西方工程伦理形态的演变,实质是西方工程伦理在思想理念上的演变,在价值行为选择上的演变。伦理形态的演变规律,对于当下工程伦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伦理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放科学价值基础的论析场域包括弱资本逻辑和知识商品性,科学建制的动态发展,数字时代的网络生态.米洛斯基将资本与开放科学的关系延伸到科学内容、社会建制、知识价值和科学家伦理领域,其视域、观点在概念逻辑、历史实践方面有待完善.结合知识与经济活动的显性、隐性关系和开放观念的共时性双重逻辑,开放科学价值基础包括合理知识的价值判...  相似文献   

11.
技术发展与伦理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虑到在技术哲学中“技术负荷道德价值”命题较之“科学负荷道德价值”命题更易被人接受,主要集中讨论技术伦理问题。通过对既有文献的考察注意到当前技术哲学研究正在从一般技术批判转向技术伦理探索,认为现代技术发展目前面临着敬畏生命和生命牺牲、控制世界和世界失控、生活改善和环境破坏的伦理困境,最后提出了在公民、企业、政府和全球层次上构建技术伦理秩序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2.
从层级内涵出发界定,产业伦理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视角,展现逻辑,时空等多种关系维度;科技时代产业文明呼唤产业伦理建构。产业伦理建构的普适范畴主要有质量及安全伦理、信誉及信用伦理。从创新到创值,是新时代产业伦理特色。产业政策伦理理论及案例是产业伦理探求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规范伦理学为基础的科技伦理研究,体现的是对科技活动目的性行动和后果的控制,强调的是所有科学人必须遵守底线道德,实质上走入了法律的范畴。从规范伦理向美德伦理的科技伦理研究转向,主张确立科技伦理的德性伦理基础,彰显科学共同体的人文价值,肯定科学人具有本体论意义上善的道德反应与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推类"逻辑的归纳特性剖析表明,中国古代有归纳逻辑,作为一种非形式逻辑,其推理类型具有不同于西方归纳逻辑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推类的价值相关性上.从逻辑系统看,伦理推理是中国古代归纳逻辑的基本推理系统.儒墨对丧礼的不同推论表明,伦理推理具有三个特征:大前提有较强语境敏感性;推导一般不具演绎有效性,更具概率性;类比是推...  相似文献   

15.
论发明伦理     
发明伦理研究的是发明主体在发明活动中应该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发明的应用后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并且发明负荷价值,发明虽然仅涉及概念阶段,但是发明关涉伦理。为了做出符合伦理的发明,发明主体在发明活动中需要考虑发明的前瞻性、科学性、尊重性、安全性和责任感等。发明受到发明人和发明组织的影响,可以从发明人道德制约和道德想象力的建构以及发明组织的道德决策等三个方面构建发明主体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主体的人在运用大数据进行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肩负着重要的伦理责任。然而,责任伦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正困境、主体消解、隐私泄露、自由受限等伦理问题。传统信念伦理由于其内在的局限性,在网络舆情治理中表现出明显不足。责任伦理克服了传统信念伦理的缺陷,契合了大数据语境下网络舆情治理的伦理诉求。因此,应在实践中通过重塑责任伦理,以实现大数据语境下网络舆情治理。具体而言,主体层面,强化主体的责任伦理意识;行为层面,构建多元责任主体协同共治格局;制度层面,建立健全责任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7.
医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创新了现代医疗形态,在临床应用、功能康复和智能陪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在人机交互安全性、患者医疗信息隐私保护、医疗责任归属及社会公平等方面产生了相应的伦理风险。反思医疗机器人的伦理风险并最大限度降低和规避风险是正确处理机器人技术与人类发展的解决之道。在大力提倡机器人应用的时代背景中,需要对医疗机器人在负责任创新、主体权利保护、机器人道德能力建构等方面进行伦理设计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8.
发展伦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价值维度,是对人类发展机制的规范和对这种规范约束的价值肯定与自觉.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的伦理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这里的人,即伦理主体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推而广之,兼及集体).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伦理的多重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新的、更广阔的视域审视和建构科学伦理,提出科学伦理不只是科学家的伦理,也不只是科研伦理和科学成果的应用伦理,而是全员伦理、全程伦理,归根结蒂是社会伦理、国际伦理。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使科学知识的创新与进步服务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科学与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20.
"人类增强"问题是20世纪末伴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凸显的具有较大伦理争议的社会问题,这种按照人类的欲望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改善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将无疑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巨大挑战。其道德和伦理蕴涵必然会影响到今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的整体道德伦理规范。因此对于"增强"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理性地思考与商讨,从而全方位地制定有效应对策略,既能达到促进增强技术积极面的发展又能合理预期其潜在的风险性,预防或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