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约翰·比蒂提出的"进化偶然性论题"指出,依赖偶然的初始条件而为真的生物学概括都是偶然为真的偶适概括,而定律是不能偶然为真的,因此生物学概括都不可能成为定律。针对该论题,一种由索伯提出并为埃尔金所发展的观点认为,偶然的初始条件加偶适概括所组成的复合概括可能是定律而非偶适概括。他们的观点被批评者认为会面临两个难题:它会使所有的生物学概括都可能被视为定律;它取消了定律与偶适概括间的区分。不过,只要把他们的观点发展为"能够发挥定律功能的复合概括才可能是定律",这两个难题就可以被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2.
生物科学有没有定律这个问题与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密切相关。索伯是几位主张生物科学有定律的哲学家之一。罗森伯格和比缇分别提出了"随附性论题"和"进化偶适性论题"来反驳索伯并进而主张生物学中无定律。面对罗森伯格和比缇的反驳,索伯给予了坚决的回应,并提出了"先天定律论题"。本文通过重塑和强化随附性论题与进化偶适性论题,以及驳斥索伯的所谓"先天定律论题",来论证生物学中无定律。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中有科学定律吗?对此,生物学哲学界主要有三种反应:(1)生物学没有定律,例如贝蒂、布兰顿与伍德沃德等人;(2)生物学有定律,但是我们需要改变对定律的理解,例如米切尔等人;(3)生物学有定律,主要是其他情况均同定律或抽象(数学)定律,如索伯等人。论文对(1)和(2)分别做出了反驳。笔者比较赞同索伯的观点: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律则科学(如粒子物理学)与历史科学(如天文学)。生物学更偏向历史科学,但是生物学中也有科学定律。只有结合定律与历史,我们才能理解生物的进化。  相似文献   

4.
达尔文主义认为,自然选择是绝大部分生物性状产生的原因。时至今日,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进化生物学本身,但是福多与其搭档在其《达尔文错在哪里》一书中指出,达尔文主义存在"致命错误":无法区分一对同延性状当中到底哪一个性状提高了生物个体的适应性,是为"选择问题"。"选择问题"是对达尔文主义"经典困难"(spandrel)的新表述,随着"最优模型"等研究工具的应用,达尔文主义者已经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重要概念。达尔文之后,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形成了两种互相对立的学说:适应主义和反适应主义。适应主义者认为,自然选择是万能的,生物的进化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获得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反适应者主义者则认为,自然选择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生物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化。鉴于适应主义的广泛影响及其在理解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澄清适应主义的含义及其形式,阐明适应主义与反适应主义在生物学和哲学两个层面的争论,并指出适应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及多元主义视角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强调自然选择中的"适应性"与突出系统发生和发育中的"限制性"的生物学家之间长期剑拔弩张。在关于人类语言进化的辩论中这两种观点的对抗尤为明显。另有许多生物学家支持将"适应"和"限制"自然结合的"改良遗传"的观点。如今现代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以更加微妙和多元的方式为以上观点提供实证依据,以获得对人类语言潜在机制和原则的更加丰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科学定律与反事实条件句——兼论“新归纳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即:(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2)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却不能。本文将揭示科学定律、偶适概括和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结构。并对枚举归纳法的推理规则给以精确的表述,从而对新归纳之谜给出进一步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考查目前关于心理机制模组性的三种方法,即福多的"经典模组性"、科拉索斯的"大规模模组性"以及西格尔的"适度模组性"观点。自福多提出输入系统是模组性、中央系统是非模组性的观点之后,该观点一直处于争议之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当前对"经典模组性"的观点仍存在争议,但从最简原则出发,它目前仍是对心灵机制的最佳解释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木村资生于1968年提出中性说,对自然选择说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以下三个事实是与自然选择说的解释相反的:(1)存在着中性突变,中性突变能在种内贮存下去;(2)中性突变分子比有利突变分子的突变量大,且进化速度更快;(3)分子的进化速度一定。中性说提出之后,评价的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它“在原则上违反了达尔文主义的核心-自然选择说",是"击中要害"的,又有人说"中性说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有人则干脆断言"不可能有这种既不好又不坏的中性突变"  相似文献   

10.
萨尔蒙提出科学说明是要提供"因果机制".在他看来,因果性是优先的,有了因果才有说明,而且他认为有些因果是可以不需要定律的,所以因果也比定律更为基本.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萨尔蒙的观点进行反驳:(1)萨尔蒙用"记号传递"作为区分因果过程和虚假过程的条件,可能绕不开因果概念,会有循环定义的问题.(2)萨尔蒙承认单一因果,但是单一因果只有在我们对科学定律有所认识才能予以辨别.(3)因果性可以表达为定律形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定律都可以表达为因果,例如量子力学中的全同粒子的关联可以表现为定律形式,但两者之间并没超距的因果作用.(4)萨尔蒙认为科学说明应该是本体论,但是科学说明作为人的活动应该是认识论.即便从本体论可能是萨尔蒙所谓"从下至上式",但是从认识论上,科学说明应该是"从上至下式".  相似文献   

11.
在赫胥黎向公众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时,他对于自然选择的态度是复杂多变的。他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下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和策略,常常使人们误以为他毫无保留地支持和宣传自然选择。但事实上,赫胥黎终其一生都对自然选择持保留态度,怀疑它是否能够真正地产生出新的物种。他就杂交不育问题对自然选择提出了直接质疑,坚持认为它只是假说而非理论。达尔文没有解决杂交不育问题,从而也未能说服赫胥黎将自然选择作为理论接受。  相似文献   

12.
历史特异性与生命科学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是科学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传统科学哲学把规律(或定律)看作是科学理论结构的核心,可是当代生物学理论的现实却告诉我们在生物学中很少用到规律(或定律)二字,没有任何一门生物学学科可表述成类似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那样的规律体系。一些思想家因此认为生物学中不存在规律因为生物客体具有历史性和特异性;另一些思想家则极力为生物学中存在规律辩护。本文先从不同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正反两方面论点的依据,并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我对生物学理论缺少规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功利主义自然选择学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文的进化论范式中有五大理论,自然选择学说只是其中之一.达尔文的贡献在于用功利主义解释生物进化.其关于生物本能是利己性的,自然选择的路径、动力、方向和标准也是利己性的观点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可以被证伪的.本文提出:生物是具有利他和利己的双重本能,自然选择的动力、方向和标准是在利他和利己之间获得平衡、稳定和和谐.自然法则的工作机制是维护整体的平衡、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布兰登是知名生物学哲学家。他对基因选择提出了两个批评,其一为"屏蔽原则",其二为"遗传漂变"批评。"屏蔽原则"认为,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高层次实体,而不是基因层次实体。此批评无效,因为基因选择论者从未否认这一点,他们仅强调自然选择的最终作用单位是基因。而"遗传漂变"批评则认为基因型层次对于自然选择的描述在经验上优于基因层次。此批评仍然无效,因为布兰登误用了"遗传漂变"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事实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按照常识观点,事实就是实际发生或存在的事物及其关系,就是客观存在。人们进一步认为,事实都是可以观察到的,因而它们是真实的。这样一种见解,只在日常极其有限的范围和场合才有效。在科学中,由于把这种未经仔细思考的观点带进来,往往造成了混乱。我们的看法与上述见解不同。事实大体上可以分为观察事实和理论事实,而且这种区分  相似文献   

16.
布兰登是知名生物学哲学家。他对基因选择提出了两个批评,其一为"屏蔽原则",其二为"遗传漂变"批评。"屏蔽原则"认为,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高层次实体,而不是基因层次实体。此批评无效,因为基因选择论者从未否认这一点,他们仅强调自然选择的最终作用单位是基因。而"遗传漂变"批评则认为基因型层次对于自然选择的描述在经验上优于基因层次。此批评仍然无效,因为布兰登误用了"遗传漂变"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一种自然且符合直觉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行动者对其行为负有道德责任,那么他在决定这个行动时可以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备选可能性原则(PAP)。法兰克福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备选可能性并不是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这引发了PAP捍卫者的反击。在讨论了法兰克福反例是否成立,以及PAP的结构之后,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所应具备的要素和法兰克福反例的意蕴将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反事实条件句和自然律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无论在认识论方面还是在本体论方面把自然律还原为反事实条件句都是行不通的。自然律在判别反事实条件句真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以往对自然律本质的理解存在着缺陷,所以还是很难对此论断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这给予人们诸多启示:谨慎对待把自然律还原为其他理论的观点;反事实条件句和自然律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密切;需诉诸科学实践理解自然律;避免物理学的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西方学界关于自然选择单位与层次的讨论,可视为一个更大的进程,即自然选择理论的抽象化与扩展的开端。本文以"个体"概念的演变为线索,描绘出关于该进程的一幅完整图景,并整理出三个维度,其一是自然选择从有机体层次向其它组织层次的扩展,其间奠定了自然选择理论抽象化的两个基本框架——经典进路和复制子进路;其二是从共时结构到历时结构的扩展;其三是选择对象从典范实体向非典范实体的扩展。本文指出,复制子进路具有启发价值,但经典进路更适合构建一般性的抽象框架,未来进化理论发展的方向应当是不同维度的进一步综合,以及进化生物学与其它生物学学科的"扩展综合"。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认为,动物也有美的感觉。作为达尔文学说的基本理论,自然选择理论和性选择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和"美"有关的问题:动物具有和人类类似却又不完全相同的美感,而且,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动物的美感是人类美感的萌芽或雏形。达尔文从"健者必美,美者必健"的角度来解释审美选择的内在动因,不仅符合当代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基因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利于研究者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讨论美感的起源,而且也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诸多审美现象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