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休闲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人本真的生存状态。推进休闲实践能有效地实现人自然而诗意的存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归依,并不断推进"成为人"的过程,而马克思休闲思想正是推进休闲实践的重要理论支撑。马克思休闲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真、善、美意蕴,体现着人类休闲思想的合规律性、合道德性及合目的性特征,展现着休闲思想的人文精神及和谐气质,为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升个人幸福感指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的人本理想与休闲教育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海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2):95-97,120
我们对休闲教育目标的理解应该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理论原点.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与历史上的人本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人本内涵,凸现了人本理想.休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9):107-111
休闲教育是人"成为人"的过程,是青少年生命成长的需要,对青少年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青少年的现实成长中,存在休闲生活迷茫与缺失、休闲教育缺位与错位现象,不利于青少年的生命成长。因此,要明晰休闲教育的理想,从战略高度、思想共识、教育体系的路径落实青少年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劳动休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传统休闲哲学是“劳动——休闲”的二分模式,即将劳动与休闲对立起来。马克思以劳动为理论视角,认为思想史上这种将劳动与休闲对立起来的观念不过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劳动的反映。马克思认为,在人的类本质层面上,劳动和休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两者相互内蕴,但只有在彻底消解了异化劳动、建立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劳动和休闲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其基本表征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社会的普遍劳动形式。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2):120-126
168年前,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社会时指出: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在我国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透彻、系统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这里,我们从"2015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的论文中,遴选出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什么是人的解放、什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什么是"共同自由"的状态、如何超越物质的限制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希冀从中获得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生价值的哲理性认识,也期待以此推动休闲哲学的深入研究。唯此,是发表这组笔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于光远的休闲哲学是关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哲学,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为理论依据,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休闲理论与实践,对休闲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发,提出休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指向人的生活的幸福与愉悦,是人"成为人"的必经路径,表征着人的活动的价值指向和道德选择。于光远休闲哲学具有实践性、创造性、价值性和历史性等几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解读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体闲,它们交织缠绕主要蕴藏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中。与劳动不同的是,对于体闲问题,马克思是以两套话语系统来表达的,一套是常规的直陈,另一套是若明若暗的隐喻。用这样的范式解读马克思的体闲思想就使我们既可获得更开阔的认识视野,又植根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固有内在逻辑结构,从而避免陷入随意性和碎片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论休闲在后工业时代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闲作为文化消费的核心方式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支柱。本文通过后工业时代为人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丰富两条件,休闲生活推进了人的个性自由和多维发展,休闲对于工业教育的挑战,休闲正导引着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四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休闲在后工业社会将成为人们追求自我化精神生活的主趋势。  相似文献   

9.
发展休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面小康社会,人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还享受更充裕的休闲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实现积极健康的休闲和精神消费,达到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休闲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休闲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合目的性的基本样态,休闲活动自古以来存在于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社会演化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理论释义及实践状态。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现代休闲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休闲生活同样出现了与休息分离、“劳工化”转向、自由意志流散等异化图景,为此需要对此进行严肃审视,在多个角度的剖析下寻绎数字技术下现代休闲生活的归正逻辑,以推动现代休闲生活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1.
论“知、明、我”三位一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如海德格尔说“在”的意义问题已久被遗忘了一样,“知”的意义问题也是长期被严重忽视着。似乎人人明白“知”的意思,但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其实完全不能说明“知”的义理,本文借助现象学方法对“知”作出了“明”的现象解释,揭示了“知、明、我”三位一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社会”:哲学抑或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科技与社会”早已成为科技哲学中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它的学科性质迄今依然未见辨明。本文认为,“科技与社会”既与科学社会学迥然相异,也与STS界限分明。“科技与社会”的学科定位当是哲学性质的。主要理由有三:(1)“科技与社会”是科学观的主要组成部分;(2)保持“科技与社会”特点的需要;(3)增加“科技与社会”理论深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史、人类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编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科学史研究方法的探讨。本文站在科学编史学的立场上,分析人类学中“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对科学史研究的启示,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对这种方法的借鉴和引入可能给科学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以及这种借鉴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4.
无私利性规范的内涵、合理性和适用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默顿的“无私利性”规范做新的解读,力图消除翻译上和理解上的错误;归纳了批评“无私利性”规范合理性的四种类型,并针对性地提出反批评和辩护;界定了“无私利性”规范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是在社会发展理念更新,STS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长期缺少合适教材这一背景下编写的.新教材以科学、技术和工程为经线,以科学技术工程与历史发展、与自然、与创新、与方法、与社会规范和与社会互动等专题为纬线,形成了经纬交织的立体框架,既保留了传统<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合理内容和结构,又体现了工程硕士教材的特色.教材突出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理念,增加了工程伦理、工程师社会责任等内容,彰显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时代精神和工程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应对气候变暖的语境下使用"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有缺陷的。首先,这一原则无法辨析谁才是真正的污染者,除国家外,各种非国有组织和企业、个人甚至大自然本身都可能是污染者,而且这种集体主义辩护很难站得住脚;其次,数百年前的污染者如今已不在了,要求他们的后代承担祖先的责任会让这一原则变成"得利者付费",也会遭遇"非同一性问题"的挑战,并且污染者还会处于"可原谅的无知"的状态;再次,"污染者付费原则"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需要确定时间点等要件。基于诸多理由,提出一种新的原则——"有能力者负责原则"——作为对"污染者付费原则"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