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选题基于我们多年的临床康复实践。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的SCI群体各种不同愈后与病情变化过程的不同趋势,从而得出该群体应如何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个体做好入院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护理与系统康复教育,并发症的预防处置。落实康复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最后达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关于SCI是否能成为评价基础研究成果的“客观标准”,在现今的学界有很多争论。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学术论文的质量内涵,从而给出了评价论文质量的五个维度,并通过对引用目的、方法论的分析,认为引用率反映的是学术论文的“代表度”,它与论文的质量在时间、客观事实维度上存在看可信任性缺失。然而,通过对国内关于SCI的争论的分析,加之对我国国情和同行评议的内外考察,得出采用SCI评价标准在现时代是必要的,并给出一个以SCI为主导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的三层动态制约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选题基于在多年的临床康复实践过程中,观察到脑卒中后群体各种不同预后与病情变化过程的不同趋势,利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手段,突出各自特色,使该群体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个体做好入院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护理与系统康复教育、并发症的预防处置、支具的恰当运用、康复计划的充分落实,从而达到疾病预后的完善和后遗症状减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破除论文"SCI崇拜"是推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的重要突破口。近日,中国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治理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  相似文献   

5.
正要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切实实施这一改革,才能告别学术评价的"SCI崇拜"。科学引文索引(SCI)崇拜,在我国学术界已经是个老问题了。早在10年前,就有院士、专家炮轰"SCI崇拜",认为这种看重论文发表数、引用数、影响因子的"SCI崇拜",误导科研工作者,催生学术不端。  相似文献   

6.
关于SCI在科学研究绩效评价中的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 言  为了推进科学研究 ,正确判断研究的绩效是不可缺少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不断地探索评估科学研究绩效的办法。随着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 ,SCI)的引入 ,近年来在我国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的实践中 ,SCI所给出的定量指标 (被收论文数、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被引用的频次等 )已经常被当作主要的评价标准。由于SCI具有人为因素少、操作方便等特点 ,SCI定量指标的使用对我国科学研究绩效评价实践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提高了科学研究的产出量 ,推动了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但是 ,不可否认 ,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3,(21):32-32
主持单位:中山大学负责人:高前应 该课题提出了重建自然玻璃体的新理沦,发明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治疗严重的视网膜脱离。主持动物实验、标准制定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系列研究,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了原创性、系统性论文,共16篇,其中两篇在Eye和InvestOphthahnolVisSci杂志封面发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6-56
上肢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是清华大学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与301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多家康复医疗机构合作开发的康复训练设备。针对高级中枢损伤性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上肢肩、肘、手腕和手指等主要关节的运动功能康复,且兼具康复评价功能。临床康复效果全面优于传统训练方法,对缓解患者痉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SCI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索系统之一,本文利用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公司Web of Science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合作的Sa论文进行了全面检索,得到中国大陆SCL论文数量为1413084篇,中国台湾SCI论文数量为332021篇,双方合作SCL论文数量为10480篇。并从论文出版年份分析、5凹类别分析、国家(地区)分析、基金资助机构分析、依托的机构分析、发表期刊的分析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关于两岸合作SCL论文的全面分析报告,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现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的组成,认为SCI论文尽管很重要,但不应该成为基础研究成果评价中的唯一指标,而且这种过分的强调已给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为了能客观公正评价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成果,除SCI论文外,评价系统中还要考虑研究的科学意义、研究者的研究态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基础研究文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立项,2008年完成。本项目共培养研究生3名,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2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6篇。于2008年11月22日通过了由甘肃省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成果鉴定,荣获2009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甘肃省环境科学技术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2):3-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12月9日公布了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7年中国被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总数为20.8万篇,占世界被收录论文总数的9.8%(2006年为8.4%),比2006年的17.2万篇增加20.9%,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2(与2006年相同)。其中:SCI论文94800篇(比2006年增加33.5%),所占份额为7.5%(2006年为5.9%),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居第3(2006年为第5);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SCI网络版(SCIE)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河北和2010年为关键词,对2010年河北省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按文献类型、学科分布、论文作者、机构和被引用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医学领域内,预防医学称为“第一医学”,治疗医学称为“第二医学”,这些或许你都曾经耳熟能详,但是,素有“第三医学”之称的康复医学却鲜为人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拯救战争带来的创伤,康复医学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为主要诊治重点,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可用每年产出的国际SCI论文数和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进行定量表述。为综合反映论文数量和基金项目对应的科研实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本文提出"文基指数"的概念,专门用于定量评价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研究结果表明,高等院校每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与公开发表的国际SCI论文数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纳滤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已经在水处理和过程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专项技术。本研究以SCI讲论文和专利这两种重要的科技产出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主要研究了纳滤膜技术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国际对比,研究了我国在该项技术领域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的科技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44-44
当胚胎干细胞技术因伦理的困扰而徘徊时,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坚持的成体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已有15年的历史。就成体干细胞分离纯化及其以其为种子细胞的TE技术的标准化和各种TE材料的构建等研究,承担863计划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1项。申报专利6项,授权4项。发表论文139篇,其中刊登在Cancer Res.等26篇论文被SCI收录,  相似文献   

18.
SCI作为科研成果评价标准的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分析了SCI作为科研成果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由于伪引、漏引、引用率在学科间的不可比较性、来源期刊地域分布不平衡、语言障碍、以及存在着大量引用率与质量不一致的情况等原因,简单绝对地使用SCI作为科研成果的主导性评价标准,存在很多局限性,因而也可能造成诸多不可靠的评价结论,文章还就此提出了改进评价科研成果方法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至少在大多数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发SCI和EI期刊才是正经事。"评职称、毕业、奖励都要看SCI、EI,国内就这么几个期刊,还有各种地方保护主义,还不如直接投国外呢。"网上点赞量最高的读者留言,道出了一些科研人员内心的苦处——指挥棒如此,如何能苛责他们投稿时"无问西东"?之前有学者和中国科协做过我国科技工作者科研论文发表动机的调查,综合来看,"职称要求"占  相似文献   

20.
刘静  杨金艺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F0003-F0003
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番兴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和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撰写论文60余篇,其中10篇发表在SCI刊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