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权 《科技资讯》2023,(16):138-141
该文分别采用Midas Civil Designer和Ansys软件对桥梁结构进行计算,并以《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为标准。Midas Civil Designer软件采用梁格法离散模型,横向通过横向联系及虚拟边横梁连接,车道荷载加载与横向联系上可按实际模拟。该文主要对平武枢纽D匝道1号桥钢混组合梁变更现浇预应力箱梁方案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以某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交T梁为工程背景,为了保证该桥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对其进行静载检测,以此来确定该桥是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桥梁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然后与实际测量的挠度、应力和应变等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描述了静载检测与桥梁结构分析软件Midas/Civil相结合在此类型桥梁下的应用,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交T梁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使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有限元模型实现高效信息交互,更好地将BIM技术所具备的信息化、可视化等优势应用于桥梁工程的施工监测中,利用Revit建立连续梁桥BIM模型,将Midas Civil Link for Revit Structure插件与导出关键截面DXF文件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有限元模型的转换.将BIM与Midas Civil结合起来对大跨连续梁桥进行有限元分析,为施工监测工作提供理论计算依据.通过对比分析得知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的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可服务于大跨连续梁桥线形与应力监测工作,并使其达到理想成桥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桥梁结构分析过程中手动建模效率低且重复性强等问题,依托Revit和Midas/Civil软件平台,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下采用Revit API和C#语言,提出了一种BIM模型向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自动转换方法,并设计了一种Revit向Midas/Civil的模型转换程序.以某连续梁桥工程为对象,通过访问BIM模型中结构构件对象存储的属性信息,获取桥梁结构分析所需的有限元建模参数,并转换成适用于Midas/Civil的语言格式,实现了有限元建模过程中结构参数信息的准确添加.在此基础上,根据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分析结果,验证模型转换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Revit-Midas/Civil模型转换方法可实现BIM模型向结构分析模型的自动转换,有效提高了桥梁结构分析的建模效率,弥补了BIM技术在桥梁结构分析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研究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反应谱分析。以某下承式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 Civil建立桥型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特性,并运用反应谱中CQC方法,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桥梁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Midas Civil建立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但由于软件功能限制,建模过程中无法与Revit直接实现交互,即便是采用dwg格式文件做交互,在Revit中仅以符号方式体现,无法用于编辑和输出空间数据。本文利用Dynamo进行了Midas Civil与Revit空间几何数据交互方法初探,实现模型数据共享,通过一个贝雷架栈桥实例说明建模过程中的实现数据交互的具体方法,从而达到"一模多用"以及提高建模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依托桂林龙门大桥新建工程项目,利用Midas/FEA建立0#块实体有限元模型,以Midas/Civil梁单元模型分析得到的各施工阶段0#块实体两侧截面内力为基础,基于圣维南原理对关键施工阶段进行实体有限元分析.通过0#块的应力监测数据,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发现,实测值与理论值较为符合,保证了0#块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吊杆形式对人行悬索桥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人行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软件分别建立竖直吊杆和倾斜吊杆2种形式下的人行悬索桥有限元模型,进行合理成桥状态的找形计算,并对2种模型的静、动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竖直吊杆模型内部吊杆内力大小均匀,影响线均为正值,倾斜吊杆模型内部外倾吊杆内力大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组合减隔震装置在双塔斜拉桥中的减隔震效果,以乐清湾双塔斜拉桥为例进行分析。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仅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组合减隔震装置时双塔斜拉桥的减隔震效果。结果表明,桥塔和过渡墩均设置减隔震装置的组合减隔震方案能获得更好的减隔震效果。过渡墩仅使用铅芯橡胶减隔震支座能有效减小过渡墩墩底弯矩,使用组合减隔震装置方案可以令能力冗余构件承担一部分地震力,在限制位移和控制地震力方面效果显著;组合减隔震装置可以对桥梁受力进行更好的分配,达到了优化减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0.
湾湾川蓝岛大桥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一座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该桥建成后,未对桥梁结构进行荷载试验评估即投入使用。为了较好地掌握该桥的使用性能,基于Midas Civil 2006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梁格法建立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该结构进行静载及动力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对桥梁使用性能做出评价,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武广客运专线工程32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应力效果进行监测,并采用Midas/Civil结构分析程序进行了弹性上拱的理论分析,提出箱梁徐变上拱的控制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及经验。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连续梁桥的施工实例,系统的阐述了采用悬臂法施工桥梁线形控制的方法,使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将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桥梁施工线形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东昀 《甘肃科技》2012,28(6):118-120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桥梁的迅速发展,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桥墩越来越高,体系越来越柔,由于高桥墩体自重大、柔度大、阻尼小.本文以某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为计算模型,应用通用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得出该桥的前十阶振型,并就加弹性阻尼器对结构的动力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加弹性阻尼器能够改变结构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4.
游正君  曹萱  严靖 《工程与建设》2021,35(1):37-40,51
基于凉水特大桥设计文件,拟设计一波形钢腹板PC组合连续刚构桥,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模型并进行结构验算.结果 表明:持久状态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以及短暂状况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力均满足验算.研究结论对于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某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实践为背景,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该桥进行仿真分析,并对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从而确保成桥状态下的应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可为同类型斜拉桥施工控制及仿真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曲线连续刚构桥在悬臂浇筑施工中,由于结构体系随着施工进程不断转换,导致结构的受力状态愈加复杂。为确保曲线连续刚构桥顺利合龙且应力状态满足设计要求,需对施工中结构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以马王河特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使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了施工阶段桥梁的预拱度值及立模标高;在与现场实测应力及线形数据进行对比后,在二者吻合的基础上对全桥最终线形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成桥后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及线形与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沙湾特大桥为例介绍了矮塔斜拉桥静载试验的一般方法。采用桥梁工程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理论模型模拟试验各个阶段,计算各个理论值,并将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为充实和发展矮塔斜拉桥或类似结构的设计、施工积累基础性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珞璜南右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跨既有渝贵线铁路工程为依托,研究了转体桥关键结构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技术.运用Midas Civil建立桥梁模型,分析主要工况下转体桥整体、局部结构内力及变形,通过对施工时转体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转盘、球铰接触面等关键部位的力学特性;并探讨了转体系统、转体结构称重、配重及抗倾覆验...  相似文献   

19.
朱昌兴 《甘肃科技》2009,25(10):97-99
简要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与朔黄铁路交叉工程2—13.0m框架桥,运用大型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框架桥的空间力学特性;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合理的配筋方案,框架桥施工采用顶进法,采用纵横梁体系对既有铁路进行线路加固,并采用多种施工措施,确保框架桥顶进后准确就位。  相似文献   

20.
以孙口黄河公路大桥为例,探讨采用悬臂拼装施工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制造预拱度与施T预拱度的计算问题.采用Midas/Civil程序建立了桥梁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该桥进行了施工过程的模拟计算,得到了各节梁段的制造与施工安装高程,所得结果可用于指导该桥梁的梁段预制与施工,同时也为采用悬臂拼装施工桥梁的线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