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生物预处理对秸秆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添加0. 5‰微生物菌剂、1‰微生物菌剂、5%木薯酒糟和10%木薯酒糟进行黄贮;研究在高温(50℃)半连续发酵条件下,黄贮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特征。结果表明在发酵系统总固体(TS) 8%条件下,黄贮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或木薯酒糟均能显著地提高产气率;添加10%木薯酒糟的产气率高于添加1%的微生物菌剂,且甲烷含量达到最高。在秸秆沼气生产中,可通过微生物菌剂或木薯酒糟的添加改善秸秆预处理效果,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王怀利 《科技信息》2011,(1):I0381-I0381,I0402
以木薯酒精废水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研究了“预处理-高温、中温厌氧-缺氧好氧集成耦合生化处理-曝气生物滤池-纳滤”的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沼气资源的高值利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木薯酒精企业的发酵水平低,而国内酵母研究技术水平较高,但其选育的优良酵母菌种未能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原因是高酒度等性能的酵母菌种需要改变现有工艺条件。因而,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条件下提高菌种的优良性能是木薯酒精酵母菌种选育的原则。本文在总结我国木薯酒精发酵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木薯酒精生产企业对酵母性能的要求,提出了现有工艺条件下酵母菌种工程化选育的思路和方向,为木薯酒精酵母菌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渣,黄浆为原料生产酒精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利用木薯渣,黄浆为原料生产酒精作技术经济评价,认为该工艺经济效益显著,适用于年产木薯淀粉10^4t以上木薯淀厂三废处理技改项目。  相似文献   

5.
木薯酒糟机械脱水及干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酒精的机械脱水及干燥问题的研究需根据木薯酒精的特点进行。本文探讨合理有效的脱水方法及高效节能的干燥方法。建立了干燥议程,为干燥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验考察了厌氧膨胀床反应器(EGSB)处理木薯酒精废水的启动、运行和基质产沼气转化特性.结果表明,高温EGSB反应器接种中温颗粒污泥,需20d即可完成启动,反应器故障停运54d后进行二次启动的时间仅需10d.EGSB适宜的有机负荷是10~14kg·m-3·d-1(以COD计),稳定运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0%~90%之间,在标准状态下的产沼气转化率(BCR)为0.315m3·kg-1.试验期间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程度良好,直径2mm以上的大颗粒污泥增长迅速.260d时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与总固体(TSS)质量浓度之比ρVSS/ρTSS由接种时的0.51变为0.84.启动和运行期,出水pH值随着COD去除率的变化而波动,可以通过系统出水pH大小来初步判断EGSB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同一发酵体系,开展木薯原料酒精发酵中试试验。从发酵质量、发酵时间、发酵控制、粮耗、淀粉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对比了表面固定化酵母工艺和传统酒精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8.
简单讨论广西发展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方向,指出有机废水处理是发展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瓶颈,讨论了适用于木薯淀粉和木薯酒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的几种工艺。  相似文献   

9.
应用传统微生物分类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一株酒精发酵菌株K6的分类进行鉴定,并对3种不同原料发酵检验其产酒精的效果。K6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与假丝酵母属(Candida)类似,与酵母属的同源性达98%,比对的E值最小,分值最高,发育关系非常接近,初步鉴定K6为假丝酵母属。K6在木薯淀粉为原料的酒精发酵时,缩短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发酵初始总糖浓度,经济地获取液化滤液进行鲜木薯浓醪酒精发酵,对预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α-淀粉酶对鲜木薯浆进行液化、过滤处理,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液化工艺条件:鲜木薯粉碎料水比为1∶1.1,浆料液化的p H为6.2,在95℃以上保温75min,液化酶用量为4 U/g鲜木薯。在此工艺条件下鲜木薯液化固形物得率为93.8%。将鲜木薯与上述工艺得到的液化滤液按1∶1.2比例混合后粉碎,得到初始总糖含量在22%(w/v)以上的鲜木薯浆料,再进行浓醪酒精发酵试验,发酵成熟醪酒度可达13.1%(v/v)。结论:上述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高鲜木薯发酵醪的初始总糖浓度,达到用鲜木薯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取自云南红酒厂的酒精废醪液经固液分离后,在恒温30℃下,滤液分别采用批量发酵工艺和半连续工艺进行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滞留时间为15d,原料产气率为0.23m3/kgCOD;24d后,批量发酵的产气量与COD降解间的关系为:245L/kgCODremoved,COD降解率为85.24%;半连续发酵的产气量与COD降解间的关系为:285L/kgCODremoved,COD降解率为69.79%.  相似文献   

12.
以生木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37℃下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生淀粉糖化酶用量为173.00U·g-1、pH值为4.60和发酵时间为68.90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9.95%,与常温发酵相比,酒精体积分数降低1%,但发酵时间缩短39h;影响酒精发酵的3大主要因素为生淀粉糖化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香蕉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并对其发酵产沼气的潜力进行研究,以期为香蕉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方法】分别采用改进后的硫酸-重铬酸钾氧化法、2mol/L盐酸水解法和72%浓硫酸法测定香蕉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在35℃恒温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绘制不同原料产沼气过程变化曲线图。【结果】香蕉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7.47%、11%、6.86%,其厌氧发酵产沼气最高可达到(155±3)mL/g TS。【结论】香蕉杆纤维含量较高,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使用,为香蕉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初始pH对木薯酒精废水高温厌氧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初始pH(4.0~10.0)对木薯酒精废水高温(60℃)厌氧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6.0为高温厌氧产氢的最佳值,累积产氢量为383 mL,单位基质产氢量为70 mL·g-1.挥发性有机酸(VFA)和乙醇的总量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乙酸的含量越来越大,但丁酸始终占优势.接种污泥在90℃的水浴中加热1 h不能有效地抑制产甲烷菌和同型产乙酸菌的活性,当初始pH 在6.0~10.0时,发现不同程度的氢消耗,并且在初始pH 9.0和10.0时,发酵末期均检测到甲烷.发酵过程中对底物变化的跟踪分析表明,氢气主要在丁酸生成过程中产生,与乙酸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1 000 mL厌氧发酵罐研究了经脱水的通榆河浮藻在室温下发酵50 d过程中产沼气量及其发酵物相关特性.结果表明,接种物与浮藻体积比为1 ∶ 2,TS产沼气潜力为365.44 mL/g,VS的产沼气潜力为372.13 mL/g,沼气中甲烷平均含量为61.84%,产气情况最佳.试验可以证明,通榆河浮藻可以用来发酵制取沼气.  相似文献   

16.
工业水解淀粉用于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酒精发酵,其结果与15%和20%葡萄糖的发酵结果相近似,酒精终浓度可达9%,发酵周期为70h,发酵过程中,以24~48h期间内产酒精速度最快,显示出水解淀粉用以替代葡萄糖进行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工业水解淀粉用于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酒精发酵,其结果与15%和20%葡萄糖的发酵结果相近似,酒精终浓度可达9%,发酵周期为70h,发酵过程中,以24-48h期间内产酒精速度最快,显示出水解淀粉用以替代葡萄糖进行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李成 《科技资讯》2010,(16):67-67
本文分析了连云港市酒精行业沼气、废渣锅炉混烧,循环经济推广技术开发与新能源产业带的构建的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江苏沿海新能源产业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菜籽饼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潜力,本试验以农用沼气池为发酵装置,对菜籽饼、羊粪和牛粪进行了34 d的厌氧消化研究。结果表明:菜籽饼在33 d内完成厌氧消化,其积累产沼气量最大,为73. 739 m3/t,分别是羊粪和牛粪发酵的2. 15倍和2. 28倍;且产沼气量到达总产沼气量90%所用的时间最短,为22 d,说明菜籽饼更容易分解。修正的Gompertz模型表明,菜籽饼发酵R2为0. 997,能较好地拟合产沼气过程,其滞留时间λ为0. 193 d,比羊粪和牛粪发酵时间短,且最大产沼气量(Pmax)和最大产沼气速率(Rmax)分别为74. 169 m3/t和4. 223 m3/(t·d),均高于羊粪和牛粪发酵,说明菜籽饼发酵的启动时间更快。在34 d内,菜籽饼发酵的pH偏低,后期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累积,可考虑与碱性物质混合发酵,改善发酵环境。该研究结果表明菜籽饼具有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鲜浒苔为原料,在室温(16—25℃)环境下,采用批量发酵的工艺,进行发酵产沼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鲜浒苔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其TS产气潜力为513ml/g,VS产气潜力为654ml/g,说明鲜浒苔是一种很好生物质产沼气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