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按教育部的安排,高等院校科学技术史教学和研究专题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华中工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代表共83人。有42所院校向会议提供了本单位近几年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情况的书面材料。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华中工学院的同志分别介绍了国外、国内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研究的部分情况。与会代表认真总结和交流了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探讨了今后在各类大学开设科技史课程、开展科技史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研究生等问题。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成果展览会”,展出了各校近几年编写的科技通史和专史教材、教  相似文献   

2.
正第十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第六届传统工艺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4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四大发明、少数民族科技史、传统工艺、科技考古与气象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  相似文献   

3.
一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21年10月23—24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为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深化对各民族科技文明的认知,加强对各民族传统工艺发掘、保护、传承、振兴、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讨”为主旨,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新进展”、“各民族科技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传统工艺及其相关文化”、“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与振兴”、“中国科技史其他相关问题”为会议主题。  相似文献   

5.
柏林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德国柏林主要有两个从事科技史研究与教学的机构。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是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理论视角的科学史研究。它下设三个研究室和图书馆等服务机构,各室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项目,固定岗位明显少于流动岗位。柏林工业大学的哲学、科学理论与科技史研究所承担研究与教学两种傻,教学分为基础和主修两个阶段,每学期的课程分为授课和讨论班。研究所下设中国科技的历史和哲学组。  相似文献   

6.
一 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面前。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改进以往之不足,尽快形成一个稳定、行之有效且高效率的编辑机制和渠道,填补我国科技史名词的空白,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史与技术遗产学术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跨领域的交流合作,带动中国技术史学科建设,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与该学会的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研究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科技与经济社会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气象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按拼音排序),并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历史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学者研究科技史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世纪前期,第一代中国科技史家开创了中国科技史的学科史研究,其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中国及其化辩护,本世纪后期,科技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大致遵循了50年代提出的构想,在中国科技史的史料考证和学科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的成绩,受到了国际上同行们尊敬,但是,国内的研究偏重于内史,基本上还处于成就描述阶段,与目前西方学的工作存在着阶段性差距,我们应当引进科学史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丰富研究视角,跟踪国外科技史研究的前沿,扩大研究的深度和范围,扩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规范科技史教育,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科技史暨第三届中青年自然辩证法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科技出版单位的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联合发起召开的。开幕式上,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主题报告。樊洪业报告的题目是《当代科技史的研究现状》,他着重介绍了8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关于当代科技史研究的状况,包括《当代中国》各卷中关于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5月13、14日,时值山西大学建校115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承办的"第19届全国物理学史学术年会"在山西大学隆重召开。会议邀请到我国资深科学史家、物理学史学科创建者之一的戴念祖研究员和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科技史家、美国物理学会会员(Fellow)、圣迭戈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史学会2008年年会于11月6日至9日在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召开.此次年会由美国科学史学会与科学哲学学会联合召开,千余人与会,设70多个讨论小组,盛况空前.会议议题以西方科技史为主,涉及科学史的众多方面,会后颁发了科学史界的诺贝尔奖"萨顿奖章"和其他重要的科学史奖.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与中国和东亚科技史研究相关的议题,反映了这个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和关注的新问题.研究时期注重现代,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强调跨学科综合,研究视角宽广,涉及"科学与政治"、"科学与民族主义","跨文化和跨区域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9年9月20至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共同发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学技术史研究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承办。8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汇聚南宁,共同交流。会议围绕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传统工艺理论与实践、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科学技术史其他问题四个方面展开。少数民族科技与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0月27日至29日,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信息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共同发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  相似文献   

14.
本专栏刊登国内外新近出版的科学技术史书目信息,以飨读者。欢迎出版社或编著者提供新书信息及惠赠样书,以便存目;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仁撰写书评书介。本刊特约国内收藏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书目信息。本书目分为中国科技史与世界科技史两部分。中国科技史又分为古代科技史、近现代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三部分;世界科技史则分为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两部分。每部分大致按照科学史总论(包括博物学、科技考古)、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环境学)、生物科学(包括心理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顺序排次,以类相从。近现代科技史部分中,科学家传记单独列出。每类下按时代、地区排序;单行本居前,丛书居后。  相似文献   

15.
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1、4、7、10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二、栏目:本刊发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科技史学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研究讨论、评论、  相似文献   

16.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联合主办,南京信  相似文献   

18.
<正>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3、6、9、12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二、栏目:本刊发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科技史学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研究讨论、评论、书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3、6、9、12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二、栏目:本刊发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科技史学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研究讨论、评论、书  相似文献   

20.
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1、4、7、10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二、栏目:本刊发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科技史学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研究讨论、评论、书评书介和学术信息等。论文应有新见解、新方法或新材料,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谨、文字简练;讨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