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城市体系中,一些城市处于中心地位,另一些城市处于边缘地位,这种关系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引入中心集聚维数模型来研究广东省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广东省地级及其以上城市在空间关系上呈现出强烈的集聚形态,并且向广州市集聚的程度强于向深圳市集聚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提出影响城市色彩特征的3大时代变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进步和文化风格驱动等.文章尤其通过对广州市现代居住建筑的色彩演进历程分析,研究城市色彩的阶段特征,阐释时代变迁的影响作用与缘由,通过梳理广州居住建筑色彩的发展脉络,探讨城市建筑色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位是城市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现,是政治、经济、文化及行政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它与能量流,物资流和客流的流动状况有紧密的关系.本文在厘清万州城市变迁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万州城市地位的因素.并通过对万州城市地位现状的把握,提出提升万州城市地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1900~1949年间北京城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空间的变迁,成为维护城市的文化中心地位、支撑城市经济生活的关键因素.书肆和戏曲、曲艺则是显示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突出标志.教育、书肆、戏曲、曲艺的地理分布与变迁,构成了城市文化空间演变的重要内容,并为建设当代北京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地表水系的变迁及其地貌形态的变化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地貌的变化.对于一个城市,从它形成初期、发展期、极盛期直到发展后期,它的人口密度分布经历了从“平原型”到“丘陵型”、……“山地型”、“高原型”、“火山口型”的发展阶段,而地表水系却经历了一个不断消亡、退化、改造、转入地下、水质恶化,然后再不断复苏、水质不断改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粤东四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具有许多共性,作为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汕头,解放前至上世纪60年代一直是广东第二大城市,粤东也历来是省内较为发达的地区。然而经过多年的变迁,目前汕头区域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同时粤东地区由于缺少“中心城市”的带动,区内各市发展也相对缓慢。面对发展瓶颈,粤东各市政府和人民纷纷提出思考:第一、由谁来做区域中心城市?第二、如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城市生态安全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进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变化研究,了解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成为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前提.基于生态安全数字化评价成果,通过构建提取生态安全变化信息的数学模型,生成生态安全变化图层,研究经济快速发展的近15年广州市生态安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进行趋势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从总体来看,东北部山地区域(增城和从化市境内)生态安全水平以基本不变和略微减小为主,而花都区的东南部、中心城区以及番禺区内则以增加类型为主.②从区域内部来看,生态安全指数变化呈现出区域特色.中心城区以不变化为主要类型,增大和减小类型的曲线则以某一直线为轴而对称,呈交替变化的特点;与之差别最大的是番禺区,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升降幅度相近.⑧生态安全指数变化的时段特点突出.④从变化趋势来看,生态安全变化表现为波动的不平稳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揭示山东省城市网络的时空特征,并分析影响城市网络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网络呈现"双核引领、中心竞衡、极化明显"的发展态势;济南市和青岛市核心城市地位逐步确立,潍坊市和临沂市成长为骨架网络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大事件效应对山东省城市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 1995 年以来的中国航空统计数据, 分析了中国城市体系格局和时间变迁。其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描述及重力模型和模糊参数等定量方法。得到如下结论:目前中国城市体系中, 前两位的枢纽城市大多为中心城市或城市群;上海、北京两大全球城市强化了在全国的枢纽机场的地位; 特大城市群间的航空流反映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强盛的区域带动势头;机场的复合流量枢纽度方面, 北京的得分最高, 其次是厦门、西安等;1995?2004 年枢纽度变化情况也能够清晰反映出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街巷是城市习俗传承的载体,通过街巷习俗的变迁,可以了解街巷乃至整个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济南省府前街从宋代正式形成到现在,经历几个历史时期的跌宕,每个时期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习俗的变化是这些变化的最直接体现,通过习俗的变化,可以总结出政治对省府前街的变迁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降水、气温、风、能见度等气象条件变化对城市交通主要环节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应提前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建立和完善应急系统和应对机制等保障交通安全的必要措施,为开展城市交通气象服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用地效益的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用地效益和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动态度模型和信息熵函数研究城市土地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城市土地扩张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扩张的主体,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增幅最大,说明重庆城市土地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城市居住环境和整体功能逐步提升;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复杂度呈现"M"型波动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势度和均衡度变化不大,说明城市用地结构处在"调整——平稳——调整"动态变化过程中;二三产业占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城市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的环境外部不经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用地增长及其效益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为例,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现状,将重庆各城市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3个等级;采用城市用地扩张系数指标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用地增长状况,并将各城市用地增长划分为快速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紧缩型、快速紧缩型等5种基本类型;采用一定时间跨度内的城市新增用地效益指数指标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的用地增长效益状况,并将各城市用地增长效益划分为高荷载负效益递增及递减型、低荷载负效益递增及递减型、低荷载正效益递增及递减型、高荷载正效益递增及递减型等8种基本类型;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用地理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八年沦陷期间北平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档案、统计数据、地图及其他历史文献材料为依据 ,研究八年沦陷期间北平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重点讨论城市人口 (包括市民与侨民 )的数量增减、地域分布特征及其历史、经济背景 ,分析在日本侵略与殖民政策之下初步实施《北京都市计划大纲》对城市建筑、功能区和城市设施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城市民族事务的增多与城市民族工作重心的下移,社区日益成为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单元。大连市作为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社区民族工作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比重也在增大。根据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6年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的最新要求,通过实地调查大连市九个社区民族工作开展的情况,分析了大连市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建设的特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外来人口流入是伴随城市系统变化的一个涨落过程,本文分析了外来人口与城市系统的协同作用,结合西安市外来人口集聚区的实例,探讨外来人口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多种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城市运行的消极影响,指出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考虑的外来人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处于城市与农村结合部位的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快、最显著的地区,城市边缘区的定量界定方法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以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为参考,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探讨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和农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应对环境变化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从城市暴雨分布规律、城市化进程、雨水管网模拟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应综合考虑随机、模糊、区间、粗糙等多种不确定性信息,构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变化改变了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原有规律,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基于信息熵理论构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模型,减小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苏维词 《贵州科学》1994,12(3):50-55
本文以贵阳市某区为例,分析了城市地价变化的影响因子,探讨了地价的评估方法,计算出了研究区的平均地价及基准地价,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对策、完善地产市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居民休闲消费行为显著的城乡分割性使研究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更具紧迫性.在讨论休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的理论基础--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中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即收入主导下的层级性休闲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