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伯海先生致力于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那么,生命体验美学能否建构、如何建构,其前景又如何呢?只要满足现实需要、历史传承和理论创新的三个条件,生命体验美学是可以建构起来的.建构的方法论基础就在于解构与重构的辩证统一;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体验美学的合理成分;面对“形而上学”终结,衍续“形上之思”;在生存-实践-起越的生命活动之链基础上建构生命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2.
(诗经)的情感体验总体上呈现为由普遍的原始宗教情感体验向现实的道德情感体验转化,其结果直接成为我国后世文学乃至文化的情感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体验"的理解入手,从音乐教育的内容、对象、方式以及教育语言等四方面,结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状况实际,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晶 《科技信息》2008,(33):298-298
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学体验英语》立体化系列教材。此套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立项教材。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教材的教学体验,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教法.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层面,中国教育问题异常突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等重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迫使每位面对历史和现实深入思考的教育工作者以新的视角对教育问题作出种种新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教育面临着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的使命,新时代呼唤新教育视野,当代中国教育基本理论如何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已成为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郝文武副教授的新著《教育问题研究》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该书无疑为教育基本理论开拓了一片新视域。这部近27万字的著作,立足于跨世纪的时…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08,(6):95-96
20世纪以来,这个世界最大的变化是迎来了一个科学的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昔日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科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上海文学》的改版作为文化事件,引起的波澜似乎已经平息.大学的学者做主编,以上海的学术新锐组成编委会,推出各种专号,建立读者一编者的交流平台,自觉地推行文学主张,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在这里不是要对《上海文学》做一个总结,而是因为经常读读,时常有点想法,就围绕着文学与当代生活来谈谈自己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9.
《离骚》达到“化境”:主体、客体和艺术形式三者水乳交融,最能传达屈原的真体验;《离骚》的“香草美人”意象并非简单的象征,“香草美人”和其它意象构成意境,传达出正在出演悲剧的大志士的真体验;《离骚》役使神祇灵物的幻想,并非由“浪漫主义手法”炮制,而正是屈原真体验的本身。  相似文献   

10.
涂尔干是社会学思想史上的三位古典大家之一,在社会学界影响长盛不衰。其学术经典《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是其学术生涯的最重要成果,为我们理解宗教生活的起源和功能提供了新角度,丰富了宗教理论,该书的问世曾引起学界极大反响,本文就该书内容做简要导读。  相似文献   

11.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而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而体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此课程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从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美、鉴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方面,精心预设了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思路教学《草原》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3.
在显圣物中,神圣与世俗表现出一种完全的异质性。这种对立关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对世界的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但体验本身的经验性特点使它却无法单独成为理解世界基础。因此神圣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和力量,是以一种临在的方式参与到世界的重建中来。而这却可能是一种隐蔽的神学——但却正是伊利亚德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橘黄色的封面,用面和线描绘的两只蝴蝶,一大一小,一束洁白的花儿静静地铺在温馨的画面上,花下是大大小小的水珠,这就是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尹璞的新书——《好心态=好生活》的封面。该书是昭光健康丛书之一,全书10万字不算多,但可读性强。作者用一种和朋友谈心的方式与你推心置腹,从认识你自己、跟负面情绪说BYE—BYE、快乐生活一点通、把爱巢筑成安乐窝、幸福就在一转念等几个方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4,(3):83-84
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不仅是课程与教学的时空交集,更是学生获得生命体验的地方。程翔老师讲授的《将进酒》一课呈现了生命发展生态课堂的课堂范式。程老师打破常规,采用了"一读到底"的授课方法,分别以齐读、自读、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诗十二次,以"读"贯穿课堂始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给予学生丰富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大纲如是说,这一提法在如今如火如茶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冲击下,理应有新的内涵.且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标准已不把目标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能力的范围内,而是根据学科的特点,服务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针对原来的核心概念"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技能"的片面,"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笔者以为,认识和理解好"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充分发挥语文育人功能的保证.即倡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中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祭祀诗所表达的内容有祭祀山川、祭祀农神等,但更多的是祭祀祖先的篇章。其突出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观念与鲜明的政治目的,及对祖先、神灵的模糊刻画。展示的是人在回顾中追寻远祖的根源,将传统化为生存本领的一种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著作。汤因比先生在这部著作中之所以能够驾驭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庞杂的体系 ,主要在于他有一个科学的系统观作为方法论。他正是运用整体性观点、动态分析等观点 ,才得以构筑起一个坚实的史学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祭祀诗所表达的内容有祭祀山川、祭祀农神等,但更多的是祭祀祖先的篇章.其突出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观念与鲜明的政治目的,及对祖先、神灵的模糊刻画.展示的是人在回顾中追寻远祖的根源.将传统化为生存本领的一种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祭祀诗所表达的内容有祭祀山川、祭祀农神等,但更多的是祭祀祖先的篇章。其突出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观念与鲜明的政治目的,及对祖先、神灵的模糊刻画。展示的是人在回顾中追寻远祖的根源,将传统化为生存本领的一种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